南澗:棚改讓城鎮居民“出棚進樓”過上好日子

棚改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在棚戶區改造中,南澗縣大力推行貨幣化安置,讓棚戶區居民“出棚進樓”,成千上萬人住上舒心房,擁有穩穩的幸福。棚改也提升了南澗縣城的檔次和品質,“讓生活更美好”從願景變成現實。

“2014年,南澗縣拉開棚改序幕,2016年啟動貨幣化安置,截至目前共實施1910戶,兌現安置資金7.94億元。”南澗縣住建局沈加安說。南澗縣共實施棚改貨幣化安置6期,目前已經進入掃尾階段。貨幣化安置不僅安置週期短,還能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

羅如翠是貨幣化安置徵收的第一批、第一棟樓202室的女主人,2003年羅如翠夫妻倆在偃月公園燈光球場買下一套住房。但房子房齡長、格局差、基礎設施配套不到位,夫妻倆早就想改善居住條件。藉著政策的東風,2016年她家獲得徵收補償後就在民族商貿城添置了新房,兩年後又在老家蓋起了小別墅。在她的抖音號裡,工作之餘舞蹈、健身必不可少,一家三口把日子過成詩。

在南澗,像羅如翠一樣曾經居住在棚戶區的居民還很多。棚改房大都建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最早的建於南澗縣建縣(1965年)以前,隨著城鎮人口增加、人口密度加大,住房日見緊張,為緩解住房壓力,城鎮居民大房接小房,小房接窩棚,久而久之便形成棚戶區。有的房屋沒有獨立衛生間,配套的公廁大都是旱廁,在水、電、路、網、氣的配套上都與老百姓的期望值差距很大,降低了幸福指數。

推行貨幣化安置徵收中,南澗縣推出多項利好政策。徵收方式上實行先補償後搬遷,讓居民有二次選擇的資本金,被徵收產權房屋(不含附屬構建築物)的補償標準則按房地合一的標準上浮30%。南澗縣還推出老宅網絡、固定電話等搬遷費補助,新房裝修補助、稅費減免,低保、烈屬、殘疾戶特殊補助,臨時過渡安置補助,以及在規定期限內簽訂協議並準時搬遷的一次性獎勵等好政策。

打開南澗棚改“作戰圖”,棚改過的區域被一個個標註出來,勾起了“塵封的記憶”,那裡記錄著一個個家庭的歡聲笑語,也留下了棚改工作組辛苦奔忙的腳印。幾年來,正義路片區、老縣醫院片區、富民街片區等十多個老舊片區先後被徵收。曾經白天都要開燈的老畜牧局片區,如今正在建設一個大型地下停車場和地上南澗一中籃球場,不僅校園面積得到擴充,還解決了民族商貿城住戶停車難的問題。

南澗縣99.3%是山區,夾在兩山之間的縣城本就沒有更大的拓展空間。棚改助力南澗高效、集約式建設精品小縣城,讓每一寸土地都發光。

原標題:南澗:棚改讓城鎮居民“出棚進樓”過上好日子

審核:字丹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