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作为流媒体界的巨头,网飞向来在选片口味上百无禁忌,几乎来者不拒。

这就导致了其出品的原创剧集大多质量层次不齐,但偶尔会有不少出圈爆款。

就拿前阵子最火的《饥饿站台》来说。

高概念的设定、精妙绝伦的隐喻和紧张刺激的剧情节奏,使它成为继《雪国列车》《寄生虫》之后又一讨论阶级议题的力作。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相比之下,与网飞同台竞技的亚马逊品味就要挑剔的多,大多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

比如,被它视作“圈粉利器”的女性主义喜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不说别的,光是剧中还原度超高的服化道,就值得一吹。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再比如,以“反英雄”为卖点的暗黑美剧《黑袍纠察队》

它除了试图批判流行文化与商业巨头之外,更把矛头直指超级英雄。

在剧中,以祖国人为首的“超级七人队”不过是一群表面伟光正,实则道德败坏、内心扭曲的人渣。

敢于揭露人性之丑陋和挑破消费主义的真相,使这部剧成了市面上最另类的超英剧之一。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再比如,今天要介绍的这部科幻美剧。

不瞒你说,它打破了我过去对科幻剧集的固有想象——《环形物语》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随手点开一集,映入眼帘的就是漫无无际的雪地与纯净素白的天空。

几乎每一帧都充斥着北欧人独有的“性冷淡”风格,冷冽的色调搭配极简的构图。

总而言之,就两个字:高冷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这样的视觉风格,实际上源自瑞典艺术家西蒙·斯塔伦海格的同名绘本。

他非常擅长运用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的画面和凝练的语言来讲述故事。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除此之外,他的创作中还充斥着各种“概念化”产物——

谜之机械生物、矗立在废土之上的破败建筑、随处可见的巨大沉默物体。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除了被他的脑洞折服之外,也时不时会在这废土风场景中捕捉到一丝隐约的压迫感。

大概,这就是西蒙·斯塔伦海格的魅力所在。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接着再来聊聊故事。

本剧的叙事节奏相对慢热,与“高冷”的视觉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剧中几乎没有抓人眼球的爆点和反转,有的只是渐入佳境的氛围和简洁明快的台词。

我猜耐心不足的观众可能熬不过前20分钟,就急着想开启“倍速模式”,加速啃完这部剧。

但我必须要说,如果愿意静下心来,它绝不会让你失望。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故事,首先要从小女孩洛蕾塔说起。

她和母亲阿尔玛是美国俄亥俄州某座小镇上的普通居民,两人过去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阿尔玛擅自从名为“环形”(The loop)的实验中心偷走了一块蚀石,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开展了实验。

这次秘密实验,就此改变了这对母女的命运。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一觉醒来,洛蕾塔发现整座房子都凭空消失了。

就连母亲也不见踪影,就仿佛过去的生活全都只是梦境一般。

她能找到的,只剩那块掉落在地的黑色蚀石。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就在洛蕾塔最无助的时候,她遇见了小男孩科尔,对方答应要陪她一起找到阿尔玛。

两人结伴同行的路上,更多的怪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母亲任职的实验中心表示,这里并没有叫做阿尔玛的员工;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洛蕾塔家的木屋就如同不受重力控制般,一边解体,一边缓慢地飞向空中;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雪地上站着某个举止诡异的机器人,仿佛在监视两人的举动。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突然失踪的母亲、蕴藏神秘力量的蚀石、陷入迷茫的小女孩。

这三条重要线索,串起了故事的开场。

如果按照美剧的惯用套路,接下来就该由主角去揭穿某个蓄谋已久的阴谋,又或者准备开启“拯救/改变世界”的路线。

但《环形物语》却没有按套路出牌,而是把故事引入了另一个方向。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倍感绝望的洛蕾塔不知道该去哪里,只好再次回到科尔的家。

在无意中,她走进了科尔母亲的书房。

出于好奇心,她打开了书桌上的工具盒,并在里面找到了一张有些泛黄的试卷。

她惊讶地发现试卷的字迹竟然和自己一模一样。

再仔细一看,上面赫然还写着她的名字。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镜头一切,转到了科尔母亲这边。

听完洛蕾塔的经历以后,她瞬间明白了眼前的一切,然后脱口而出:“那个女孩,她是我。”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没错,这正是一个以“循环”为主题的故事。

在蚀石的影响下,想要找回母亲的洛蕾塔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从而与未来的自己相遇。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不过故事的重点不仅在于时间线的循环,更在于人物命运的循环——

洛蕾塔曾在提起母亲失踪的时候发过誓,“以后我绝不会这样对待我的孩子”。

可是,她依然没能阻止在三代人中循环上演的“母爱悲剧”。

由于在母爱缺席的环境下艰难成长,她最终成了“复刻版”的阿尔玛:

一个脾气暴躁,醉心科研的失职母亲。

这就正如那句俗话所说,“长大后,你就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沉迷于科研的阿尔玛总是忽略女儿的感受,因此洛蕾塔更喜欢在外面玩,放学了也不想回家。

成年版洛蕾塔为了找出真相,同样投身于研究,结果科尔也时常在森林里独自冒险。

两人都有着如此孤独寂寞的童年,所以才会在相遇后感到同病相怜。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问题来了,长大后的洛蕾塔能否打破这个循环?

幸好,答案是肯定的。

“虽然很难说出口,但我觉得阿尔玛可能不想当个妈妈。”

“科尔也是这样说你的。”

正是在两人的对话中,她终于意识到问题所在。

她总是沉浸在失去母亲的忧伤和困惑中,渐渐忘了科尔也需要她的关爱。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以这场跨越时空的相遇为契机,洛蕾塔与自我达成了和解,也找回了对亲情的触感。

她开始更多地陪伴儿子,试着去弥补曾经犯下的错误。

虽然略显伤感,但结局却温情满满。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虽然小女孩洛蕾塔的篇章结束了,但这只是本剧的序幕而已。

接下来的剧情不仅换了主角,就连画风也变得更加冷峻。

它以“黑镜式”的荒诞故事,探讨了人性的底线和“自我认同”的重要性。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科尔的哥哥雅各布是个内向忧郁,甚至有些厌世的书呆子学霸。

他的好哥们丹尼则是个精通音乐的肌肉男兼学渣。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某天,两人在森林里发现了一个神奇的铁球,它可以让两人的意识互相交换。

于是他们约定要互换身份,试着体验一下别人的生活,等之后再换回来。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刚开始,雅各布版的“丹尼”还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很新鲜。

无论是肌肉壮硕的身体,还是随时有妹子投怀送抱的桃花运。

但没过多久,他的美好幻想就破灭了。

丹尼嘴上说着自己早就收到了环形公司的应聘通知,其实只是虚荣心作祟。

他看起来活泼开朗,实际上家庭矛盾重重,远不如雅各布家那么和睦。

窥探到这些阴暗面之后,雅各布意识到世上没有所谓完美的人生,大家各自有着烦恼。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就在雅各布想通的同时,他发现自己掉进了丹尼精心编造的陷阱。

实际上,对方打从一开始就抱着要霸占雅各布身体的主意。

无论是优渥的家庭条件,还是光明的前途,都是丹尼最梦寐以求的东西。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既回不去原本的身体,又不想就这么颓废地活着,万念俱灰的雅各布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他再次钻进铁球中,把意识传输到了废弃的机器人中。

从此,真正的雅各布消失了,丹尼的肉体也变成了躺在病床上的植物人。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说到这,聪明的朋友应该能联想到前面悄悄埋下的伏笔。

是的,科尔在森林中看到的古怪机器人,正是他的哥哥雅各布。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故事开场,当丹尼问道:“你更想要隐身,还是能听到人们的想法?”

雅各布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因为他想远离人群,不想再理会其他人的想法。

事实上,他最后也确实做到了这点。

换个角度来看,这或许是个极其悲观的暗示——

普通人要想真正逃离现代社会的包围圈,唯一的办法就是遁入“非人”的状态。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不妨设想一下。

假如我们给一对恋人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他们会继续深爱彼此,还是逐渐走向分离?

关于这个问题,本剧试着给出了一种可能性。

在喧闹的酒吧里遇到了名叫伊森的男孩,两人一见钟情。

但在家人和朋友的阻挠下,两人很难有机会享受真正的二人世界。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如你所料,改变故事走向的契机,依然是个神秘道具。

梅试着打开了她在湖边捡来的瓶子,结果时间突然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

除了她和伊森之外的所有人,都静止了。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趁此机会,两人过上了朝夕相处的生活。

他们一起看日落、一起聊天,在无人的荒野中驰骋,甚至在静止的街道上“为所欲为”。

总之,就是把以前想做却不敢或不能的事都试了个遍。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如胶似漆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两人很快就产生了无可避免的分歧。

大吵一架后,伊森选择解开手环,从无限凝滞的时间中逃离。

明明说好要一起共度天长地久,却等来了恋人的背叛。

伤心欲绝的梅只好按下恢复键,任由伊森离开。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在此之前,梅总是寄希望于留住生命中那些最美好的时刻。

但正如她的父亲所说,“有时候事情很特别,就是因为它们不会持久。”

永恒,换不来完美的结局。

短暂,却不只意味着遗憾。

或者换句话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如此简单而又复杂的道理,是过去的梅完全不能理解的。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直到最后,梅才用另一种方式找到了属于她的永恒。

两人在街角偶遇,伊森用蹩脚的中文艰难地说出了那三个字:我爱你。

听到这里,梅没有做出回应而是转身离开。

难道她是真的毫无所动吗?

其实不是的,她眼中闪烁的泪光就是最好的证据。

我想,她将会用漫漫余生来纪念这段短暂而又美好的爱情。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Valar Morghulis,凡人皆有一死。

这是《权力的游戏》中最经典的台词之一。

它不仅预示着“死亡”是终将到来的必然,也为观众揭示了剧中角色无常的命运。

但在《环形物语》中,这句话却可以被琢磨出不同的哲学意味。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当爷爷拉斯告知家人他已经时日无多之后,种种悲伤的情绪便萦绕在科尔一家人的心头。

尤其是科尔,他完全无法接受最疼爱自己的爷爷即将离开的事实。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死了以后你会去哪里?”

“那你还会回来吗?”

在儿童的视角中,“死亡”似乎只意味着暂别。

科尔梦想着逝去的亲人还会有来生,然后再以其他的形式重新回到他身边。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我们能为你做什么吗?”

比起科尔,他的父母要显得冷静的多。

在成人的视角中,“死亡”是总有一天要面临的难题,他们学会了冷静地看待。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至于拉斯本人。

“死亡”对他来说,既是旅途的终点,又是一场令人心碎的离别。

即使他表面看起来很平静,但一想到要独自等待死神的降临,难免还是会有内心崩溃的时刻。

趁着家人不在,他便会露出无限悲伤的表情,或是偷偷地大哭一场。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除了看待死亡的不同视角之外,本集中还有不少可以深挖的细节:

比如,爷孙俩合力种下的番茄,在拉斯去世后结出了甜美的果实,象征着生命的交替循环;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科尔时常会跑到郊外去观察他发现的野鹿尸体,直到野鹿变成了森森白骨。

这既是他第一次近距离观察死亡,也是他第一次在朦朦胧胧中感受到“死亡”所带来的变化;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拉斯曾经隐晦地提过,他觉得应该在玄关处挂一样东西。

但妻子克拉拉追问时,他却怎么也不肯明说。

直到去世后,克拉拉才明白他指的其实是骨灰瓶。

这场未完的对话,成了逝者与生者之间最后的秘密。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拉斯去世后,一家人的生活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改变。

那些原本琐碎的日常,突然就成了无可挽回的遗憾——

科尔和往常一样走进书房,却再也看不到那抹熟悉的身影。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原本拉斯一直负责承包家里的维修活,但现在克拉拉却不得不把这个任务交给儿子乔治。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更让人心酸的是,她和拉斯之间象征着默契的“口哨”再也不会得到回应。

从亲人之间的相处习惯,再到爱人之间独享的小秘密,这些生活细节是如此之真实。

它不仅戳中了观众心底最柔软之处,也再次提醒我们:

在这世上,最令人难以承受的往往不是“死亡”本身,而是至亲之人离世后留下的那块空白。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说到底,《环形物语》和那些盲目怼特效、堆砌概念的科幻影视有着本质的不同。

它主张在稀松平常的生活氛围中,讲述着那些缓慢沉郁而又迷人的故事。

如果非要定性的话,我会认为这是部“软科幻剧”。

“软”指的并非科幻设定不够硬核,而是指故事中细腻真实的情感内核。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无论是失去之后才更懂得珍惜的亲情,还是在遗憾中落幕的爱情。

这些关乎人类最真挚情感的话题,在剧中都能一一找到对应。

唯美又治愈,这部豆瓣高分打破我对科幻剧的想象

关于人性的哲思、对情感的细腻表达,再搭配上精致冷冽的画风。

《环形物语》就像一杯加了薄荷的莫吉托,它有着清新舒爽的口感,值得我们去慢慢品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