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爭流科創板|華潤微電子:科創板對“科”字理解非常到位

【寫在前面】2019年7月22日,黃浦江畔的一聲鑼鳴,見證了科創板的誕生,中國資本市場邁入新時代。

2020年4月29日,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突破100家,科創板建設進入新階段。

澎湃新聞即日起推出“百舸爭流科創板”專題系列報道,通過採訪科創板上市公司相關負責人、證券行業專家,對科創板開市283天來的改革舉措、市場表現、深遠影響,進行一次階段性的回顧和解讀。

本期刊出的是對華潤微電子(688396)常務副董事長陳南翔的專訪。

華潤微電子的主營業務包括功率半導體、智能傳感器及智能控制產品的設計、生產與銷售,以及提供開放式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製造服務,是中國領先的擁有芯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能力的半導體企業。

背靠華潤集團,華潤微電子在競爭激烈的半導體行業內佔據了一席之地。根據中國半導體協會統計的數據,以銷售額計,華潤微電子在2018年中國本土半導體企業排名中位列第10,是前10名中唯一一家IDM模式為主經營的企業,同時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功率器件企業。

資料顯示,公司曾先後整合了華科電子、中國華晶、上華科技等中國半導體先驅。公司及下屬相關經營主體曾建成並運營了中國第一條4英寸晶圓生產線、第一條6英寸晶圓生產線,並承擔了多項國家重點專項工程。

2020年2月27日,華潤微電子在科創板掛牌上市,此時,距離公司前身從港股市場退市已八年有餘。陳南翔透露,公司最初的上市計劃是先在港股上市,再轉戰A股,在科創板誕生之後,公司認真研究,不僅感受到了監管層在制度創新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也認為科創板對於“科”字理解非常到位,最終決定放棄原來的上市方案,直接選擇在科創板上市。

在科創板上,華潤微電子拿下了不止一個“第一”:第一家紅籌上市,第一家港元面值,第一家啟用“綠鞋機制”……在開創歷史先河的同時,公司也迎來了巨大的改變。

陳南翔說:“在科創板上市以後,我們以上市來倒逼了公司內部的組織變革,這個變化是從內到外的。我們對內講,今年華潤微電子要進入到CRM2.0,總的來說就是新的組織架構、新的平臺、新的機制、新的使命。”

近日,華潤微電子交出了登陸科創板後的首份年報和一季報,業績出現一定波動。年報顯示,華潤微電子在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57.43億元,同比(較上年同期)下降8.4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01億元,同比下降6.68%。2020年一季報業績則大幅增長,期內營業收入13.82億元,同比增長16.5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4億元,同比激增450.35%。

陳南翔坦言,微電子行業在2019年出現了週期性的全球萎縮,公司身處其中也未能避免。如何增強抵禦週期性波動的能力?成為擺在華潤微電子面前的一大挑戰。

據陳南翔透露,華潤微電子將對目前的業務進行結構性調整,加大公司產品業務,減少對製造服務業務的依賴,同時積極開拓除消費電子領域以外的其他細分市場,並爭取更高的市場佔有率。

以下是澎湃新聞記者與陳南翔的對話實錄:

澎湃新聞記者:華潤微電子之前在港股上市過,後來進行了私有化退市,為什麼又會選擇到科創板來上市?

陳南翔:本來我們從香港退市以後,一直在安排重新上市,聘請了中金來作為我們重新上市的顧問。那個時候我們評估了在香港或其他海外資本市場上市,最後發現還是做成先在香港上市,再轉成在國內上市,也就是“H+A”的形式,所以我們是按照這個方向在做的,也已經開始準備了。在準備的時候,科創板誕生了。然後我們又觀察了一段時間,最後才決定,拋棄掉我們原來的上市路徑和方案,選擇直接在科創板來上市。

這主要考慮到幾點。第一,當時是總書記親自來宣佈這個事情,對我們來說是蠻有意義的。第二,上交所在籌備科創板的時候展現了高效率和創新性,對此我們也非常關注。第三,我們無論在哪上市,實際上都是想尋求一個更加市場化的平臺,使我們企業面向市場化的挑戰。如果是一個有效率而且國際化的一個資本市場,對我們的市場化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所以,我們就決定“賭一把”,到國內的科創板去上市。

其實就像剛才我說的,我們感覺,看上交所公佈出來的細則,它是國內第一家交易所,敢說清楚科創板是面向哪幾種產業,比如說新一代技術、信息技術等等,把行業都界定清楚了,我覺得科創板對“科”字理解得非常到位,而且做了很細化的東西。剛好我們華潤微電子屬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所以最終我們就也來上市了。

澎湃新聞記者:華潤微電子是科創板第一家紅籌企業,應該說也是比較特殊的。在上市的過程當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或者是質疑?

陳南翔:我們確實是第一家紅籌,比較有指標性的意義,其實從我們得到上交所受理到審批的這個時間,就會比其他企業久一點。等到上交所批准了以後,我們到證監會完成註冊,等待的時間也比別人長。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是紅籌。對我們來說挑戰也確實比較多。

比如,我們公司的股票面值是港元,這就牽涉到很多的工作。我們公司是在開曼群島註冊的,公司主體一直是在香港。最早我們的股票面值實際上是美元,後來因為在香港,就改成了港元,實際上我們也是可以改成人民幣的,但當時我們內部希望能在總書記宣佈設立科創板一週年這個時間點實現上市,所以就沒有時間再去更換股票的面值了,在科創板保留了港元的面值,這就是一大挑戰。

另外,適用法律也和其他公司情況不一樣,因為我們是在開曼群島註冊的,萬一將來發生股東的訴訟,到底是以開曼群島的法律為主,還是以中國國內的為主?這裡面涉及到很多的事情。其實包括最初對於我們以紅籌身份上市,到底是發行股票還是發行CDR,都有過很多討論。

所以我也非常感謝上交所,也感謝我們的保薦券商中金,也感謝中國證監會,做了這樣一個創新的嘗試,否則的話我們根本就走不下來。

澎湃新聞記者:在科創板上市以來,你們公司內部有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到科創板上市對你們來說意味著什麼?

陳南翔:變化是有的,而且非常大,我們是以科創板上市來倒逼了公司內部的組織變革,這個變化是從內到外的。我們對內講,今年華潤微電子要進入到CRM2.0,總的來說就是新的組織架構、新的平臺、新的機制、新的使命。

新的組織,就是科創板上市後倒逼我們內部做的組織變革,我們做的速度很快,今年一季度華潤集團已經批覆了,現在我們成立了四大事業群,這些調整已經完成了。

新的平臺,指的是我們從一個非上市公司變成上市公司,在國內市場的透明度提高,治理架構也要符合現代企業的要求,這樣對我們拓展國際合作夥伴、拓展市場客戶,都很有價值。

新的機制,華潤微電子是國務院批准的“雙百”企業試點單位,我們藉著科創板上市實現了股份多元化,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現在也成了我們的股東,我們現在正在做員工持股計劃的方案,在向前推進。

新的使命,我一直形容華潤微電子是一架飛機的機身,飛機能飛多高、飛多遠、飛多快?就看飛機的兩個翅膀。兩個翅膀,一是我們在上海成立的潤科微電子產業基金,另一個就是資本市場的平臺,這兩個“機翼”可以讓公司實現跨越式的成長。

澎湃新聞記者:你們公司的股價在上市之後也有一些波動,這個現象在科創板上也比較普遍,你是怎麼看待二級市場的這種波動的?

陳南翔:二級市場股價高高低低,確實像你說的,它本身就有一定的波動。你看我們公司的定價,當初上市的時候,按照科創板的詢價制度,最終確定的發行價是12.80元,但到二級市場上,我們2月27日一開盤就是50元,這個不是我們定的價,是市場上投資者交易出來的價格。二級市場的波動我們不能做評價,也不是能由我們控制的。但從我們公司來講,我們是想做好管理,不是依靠炒作。

但對這個話題我還有一點想說,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應該是由有理智的投資人組成的。我在美國工作了很多年,美國股票市場裡面散戶的比重並不高,大多是通過機構去投資的。但國內市場的機構投資者比較少,我們之前從一級市場走向二級市場的時候,機構投資者比較多,現在到了二級市場以後,個人投資者多了很多,機構投資者還不夠多,這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所以我也希望大家用理性的態度來看待華潤微電子的股價。

澎湃新聞記者:科創板上市公司現在已經達到100家了,你們現在作為其中一員,回頭看還沒有上市的科創企業,有沒有什麼建議?

陳南翔:建議談不上,但我覺得,一個好的企業跟理性的投資者,本來就是一對孿生兄弟,相輔相成,股東看中你的公司、投資你,你企業要發奮努力,盡職盡責,然後企業業績成長,回報於股東,這就可以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但反過來說,股東對企業只關心股價高低,企業只關心融資,把錢拿到手了後面就沒什麼事了,這也不行。股東信任公司買你的股票,你就要對股東的這份信任給出回報。

上市前要想清楚,上市是一個雙面刃,對公司來說可以融到資,助力企業的發展,成為公眾公司以後做收購兼併可能會有一些優勢,但反過來說也帶來了更大的責任和經營的壓力。一個企業,如果不上市,那就是關起門來自己跟自己比。一旦上市,都是半導體上市公司,誰的成長速度快?誰的股價溢價比較高?股東是用“腳”來投票的,無形當中就產生了行業對標的壓力。所以後面還想上科創板的公司,要想清楚,準備好,如果說只是想來拿一筆錢,將來是說不過去的。

澎湃新聞記者:公司最近也交出了科創板上市後的首份年報和一季報,我注意到年報業績出現了一定的下滑,一季報淨利潤又增長得非常快,這個業績變動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陳南翔:我們公司屬於微電子產業,2019年全球的集成電路產業是下滑的,而且微電子這個產業本身就是一個全球化的產業,所以說當全球的產業都遇到週期性的波動,我們身在其中,也難免受到這樣的影響。2019年對我們這個產業來說,就是一個小年,不是大年,這個週期性的變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另外一方面,其實我們公司從2018年四季度就開始出現增長乏力,2019年一季度掉得很厲害,到二季度開始略有回升,三季度是確認了處在回升的軌道上,最後到四季度就是出現了明顯的回升。等於說是在去年一年內我們公司走完了一個小週期。

當然我們也在認真檢討,全球的同行也在下降,但有些可能下降的幅度沒有我們這麼大,這說明我們自身的素質還不夠強,抵抗週期性波動的能力並不夠。這也就是今年我們在上市以後,需要發力去做的兩件事,第一個是還要持續擴大我們的經營規模,第二個就是要解決我們在週期性當中面臨的業績波動的問題。

為了降低業績的週期性波動,我們現在一定要把自己的主營業務做強,大力去推動研發,以前我們比較關注經濟效益,現在我們更關注技術的領先性,希望能跟國際的一流企業一起跑一跑。也就是前面有了發展的速度,現在要追求發展的規模、發展的質量。

澎湃新聞記者:你覺得,公司現在抵抗週期波動的能力還不夠強,原因是什麼?跟同行相比,公司在行業內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地位?

陳南翔:華潤微電子的業務有兩大塊,一個是產品與方案業務,一個是製造服務業務。實際上這種業務結構上是有一些問題的,因為製造服務偏重資產,這裡邊有一個很敏感的槓桿,產能利用率在小年一下降,整個的邊際貢獻率、毛利率馬上都會有一個很明顯的變化。所以我們下一步的重點是調整業務結構,把我們的產品業務做大,而不是發展重資產的製造服務。2017、2018年我們產能利用率達到105%,所以當時效益很好,但一到了2019年這個小年,產能利用率下降到80%,成本問題、邊際貢獻率問題都會出來,因為這個槓桿太明顯了。

另外我們還發現,我們公司在細分市場的佔有率還相對不夠,細分市場佔有率的提升也意味著能獲取更多的優質客戶。因為優質客戶在年景不好的時候受到的影響最少,從而也可以降低我們的波動性。我們的產品絕大多數是在消費電子領域,這個領域跟居民消費的心態、經濟等各方面都有關係,所以我們希望進入工業控制、汽車這些領域裡,降低週期性的業績波動,靠我們的業務結構,靠做強我們的產品業務,追求細分市場,進入到多個細分應用領域,來對沖這種週期的壓力。包括今年國家在推進新基建,我們也是在向這個方向思考和佈局。

澎湃新聞記者:最後請說幾句對科創板的寄語。

陳南翔:走出中國特色的科技創新企業發展,科創板是一個必不可缺的平臺。這是我對科創板的期望。

現在中國的科技企業還很弱小,一定還是在培育的階段,如果僅靠政府的這一隻手,那被別人挑戰的東西太多了,我們還是要用市場化的手,資本市場就是一隻市場化的手。

所以我覺得,科創板成功的標誌是,它能不能推出來一批像美國的雅虎、英特爾、微軟這樣的公司?如果科創板成功,意味著產生了這樣一批有影響力的、成功的、有科創屬性的企業,這些企業也會反過頭來促進科創板的深化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