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伪动员2000民工修5个月,号称“鲁东第一碉”,我军20分钟拿下

侵华日军于1938年先后占领山东的青岛和烟台之后,将这两个城市视作控制胶东半岛的关键,而连接青岛和烟台的老烟青公路,就被视为其在胶东的生命线。位于栖霞、莱阳、海阳三县交界处的蛇窝泊镇,就在这条老烟青公路的中段,向北联系栖霞,向南联系莱阳,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日伪动员2000民工修5个月,号称“鲁东第一碉”,我军20分钟拿下

▲碉堡内的日军和重机枪


此外,当时胶东抗日根据地分为好几块分区,以桃村为中心的牙山根据地,以苏家店为中心的崮山、艾山根据地,还有掖县平度一带的大泽山根据地,这些根据地之间的距离都不算远,蛇窝泊镇恰好也位于这些根据地之间,为了切断我各个根据地的联系,以此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1942年7月,日伪军军开始在栖霞县的蛇窝泊修筑据点,企图分割、封锁抗日根据地。


日伪动员2000民工修5个月,号称“鲁东第一碉”,我军20分钟拿下

▲样式各异的碉堡是日军赖以封锁我根据地的主要工具


这个据点的修筑工程及其浩大,光是其主碉堡就动用了两千多民工,耗时5个多月才修成。其工程之大,耗费的人力物力之多,实属罕见。这个炮楼长20米,宽15米,高13米,有上下四层,外墙用大青砖,内墙用块石,底层用大石条封口,全部水泥灌浆,墙根部厚达2.5米,顶部也有1.5米厚,最顶层由钢筋混凝土浇筑。日伪军得意洋洋地将这座大碉堡称为是“鲁东第一碉堡”。


日伪动员2000民工修5个月,号称“鲁东第一碉”,我军20分钟拿下

▲在缺乏重武器和炸药的情况下,这种碉堡堪称是“坚不可摧”


炮楼周围是深宽各3米的壕沟,沟外有2米高的铁丝网,在铁丝网外还有3米高的鹿砦,据点驻有1个小队伪军41人、1个警察所12人及伪自卫团,共120多人。虽然都是伪军,但装备非常精良,有轻重机枪各1挺,冲锋枪4支,掷弹筒1个,手枪6支,步枪40支,手榴弹200枚。伪军小队长魏德昌扬言:“就是让八路来拆,也得拆2个月!”


日伪动员2000民工修5个月,号称“鲁东第一碉”,我军20分钟拿下

▲日军据点外景


1943年5月,胶东军区命令13团“在麦收前坚决拔掉蛇窝泊据点”, 13团将主攻任务交给3营,并由1营负责掩护。为了解决将炸药包运到炮楼下的问题,我军在战前自制了“土坦克”,“土战车”和“土防弹衣”。“土战车”是一辆板车,长3米宽1米,两侧各有1个直径1米的木轮子,拖车板上放着一个长宽高各1米的箱子,里面装满水泡过的茧丝,“土战车”上竖立着一根长3米,直径15厘米的木棍,上面捆着30公斤炸药包,由2名战士趴在车下面推。“土坦克”是一张结实的木制桌子,上面盖上四层用水浸泡透的茧丝被子,由4名头戴钢盔,穿“土制防弹衣”的战士在扛着走。“土防弹衣”则是用茧丝絮的棉衣和棉裤,同样是用水浸泡,穿着冲锋。这些都经过了实弹测试,效果很好。


日伪动员2000民工修5个月,号称“鲁东第一碉”,我军20分钟拿下

▲我军使用迫击炮轰击碉堡


5月21日,我军300多人出发,22日抵达外围,当晚9时3营在内线指引下突入镇内,但首次攻击因为地形不熟,且敌军防卫严密,火力很强未能得手,只是将外面的鹿砦和铁丝网炸开了个大口子。


日伪动员2000民工修5个月,号称“鲁东第一碉”,我军20分钟拿下

▲我军向日伪军发起攻击


次日,团营首长召开作战会议,研究确定改变战术,以民房为依托,挖地道通碉堡内,派突击组进行抵近爆破。5月24日凌晨,在集中火力掩护下,一营突击组迅速接近敌碉堡,先将炮楼底部大门炸开,然后用30公斤炸药包用木杆贴在碉堡外引爆,炸塌了炮楼的西北角,里面的伪军死伤惨重,小队长魏德昌见势不妙,企图逃跑被我军当场击毙,其余伪军见势不妙,在我军的政治攻势下缴枪投降。这次战斗仅用20多分钟就告结束,击毙伪小队长以下44人,生俘伪警察所长及伪乡长以下81人,缴获武器弹药及其他军用物资一大宗。我军仅轻伤1名排长。至此日军吹嘘的“鲁东第一大碉堡”顷刻覆灭,蛇窝泊据点被顺利拔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