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偽動員2000民工修5個月,號稱“魯東第一碉”,我軍20分鐘拿下

侵華日軍於1938年先後佔領山東的青島和煙臺之後,將這兩個城市視作控制膠東半島的關鍵,而連接青島和煙臺的老煙青公路,就被視為其在膠東的生命線。位於棲霞、萊陽、海陽三縣交界處的蛇窩泊鎮,就在這條老煙青公路的中段,向北聯繫棲霞,向南聯繫萊陽,其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日偽動員2000民工修5個月,號稱“魯東第一碉”,我軍20分鐘拿下

▲碉堡內的日軍和重機槍


此外,當時膠東抗日根據地分為好幾塊分區,以桃村為中心的牙山根據地,以蘇家店為中心的崮山、艾山根據地,還有掖縣平度一帶的大澤山根據地,這些根據地之間的距離都不算遠,蛇窩泊鎮恰好也位於這些根據地之間,為了切斷我各個根據地的聯繫,以此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1942年7月,日偽軍軍開始在棲霞縣的蛇窩泊修築據點,企圖分割、封鎖抗日根據地。


日偽動員2000民工修5個月,號稱“魯東第一碉”,我軍20分鐘拿下

▲樣式各異的碉堡是日軍賴以封鎖我根據地的主要工具


這個據點的修築工程及其浩大,光是其主碉堡就動用了兩千多民工,耗時5個多月才修成。其工程之大,耗費的人力物力之多,實屬罕見。這個炮樓長20米,寬15米,高13米,有上下四層,外牆用大青磚,內牆用塊石,底層用大石條封口,全部水泥灌漿,牆根部厚達2.5米,頂部也有1.5米厚,最頂層由鋼筋混凝土澆築。日偽軍得意洋洋地將這座大碉堡稱為是“魯東第一碉堡”。


日偽動員2000民工修5個月,號稱“魯東第一碉”,我軍20分鐘拿下

▲在缺乏重武器和炸藥的情況下,這種碉堡堪稱是“堅不可摧”


炮樓周圍是深寬各3米的壕溝,溝外有2米高的鐵絲網,在鐵絲網外還有3米高的鹿砦,據點駐有1個小隊偽軍41人、1個警察所12人及偽自衛團,共120多人。雖然都是偽軍,但裝備非常精良,有輕重機槍各1挺,衝鋒槍4支,擲彈筒1個,手槍6支,步槍40支,手榴彈200枚。偽軍小隊長魏德昌揚言:“就是讓八路來拆,也得拆2個月!”


日偽動員2000民工修5個月,號稱“魯東第一碉”,我軍20分鐘拿下

▲日軍據點外景


1943年5月,膠東軍區命令13團“在麥收前堅決拔掉蛇窩泊據點”, 13團將主攻任務交給3營,並由1營負責掩護。為了解決將炸藥包運到炮樓下的問題,我軍在戰前自制了“土坦克”,“土戰車”和“土防彈衣”。“土戰車”是一輛板車,長3米寬1米,兩側各有1個直徑1米的木輪子,拖車板上放著一個長寬高各1米的箱子,裡面裝滿水泡過的繭絲,“土戰車”上豎立著一根長3米,直徑15釐米的木棍,上面捆著30公斤炸藥包,由2名戰士趴在車下面推。“土坦克”是一張結實的木製桌子,上面蓋上四層用水浸泡透的繭絲被子,由4名頭戴鋼盔,穿“土製防彈衣”的戰士在扛著走。“土防彈衣”則是用繭絲絮的棉衣和棉褲,同樣是用水浸泡,穿著衝鋒。這些都經過了實彈測試,效果很好。


日偽動員2000民工修5個月,號稱“魯東第一碉”,我軍20分鐘拿下

▲我軍使用迫擊炮轟擊碉堡


5月21日,我軍300多人出發,22日抵達外圍,當晚9時3營在內線指引下突入鎮內,但首次攻擊因為地形不熟,且敵軍防衛嚴密,火力很強未能得手,只是將外面的鹿砦和鐵絲網炸開了個大口子。


日偽動員2000民工修5個月,號稱“魯東第一碉”,我軍20分鐘拿下

▲我軍向日偽軍發起攻擊


次日,團營首長召開作戰會議,研究確定改變戰術,以民房為依託,挖地道通碉堡內,派突擊組進行抵近爆破。5月24日凌晨,在集中火力掩護下,一營突擊組迅速接近敵碉堡,先將炮樓底部大門炸開,然後用30公斤炸藥包用木杆貼在碉堡外引爆,炸塌了炮樓的西北角,裡面的偽軍死傷慘重,小隊長魏德昌見勢不妙,企圖逃跑被我軍當場擊斃,其餘偽軍見勢不妙,在我軍的政治攻勢下繳槍投降。這次戰鬥僅用20多分鐘就告結束,擊斃偽小隊長以下44人,生俘偽警察所長及偽鄉長以下81人,繳獲武器彈藥及其他軍用物資一大宗。我軍僅輕傷1名排長。至此日軍吹噓的“魯東第一大碉堡”頃刻覆滅,蛇窩泊據點被順利拔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