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屏障、敌人威胁,金朝野狐岭惨败,被"欺负"后为何不北迁

一、史书中的问号:野狐岭之后,金朝为何不向北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信步三百米甬道,阅历五千年沧桑。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或是强秦、或是大汉、亦或是盛唐等轮番登台、一展光芒。这是大一统的时代的表演;但分分合合是封建时代的常态。

天然屏障、敌人威胁,金朝野狐岭惨败,被

春秋战国、五代十国等俱是斗争激烈的时代,杀人、战争成了常态。今天我们纵谈历史,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有名的战役。但在了解之余,却也不禁发现了这样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野狐岭之战后,金朝为何不向北迁?

二、金朝溃败的开始:惨烈的野狐岭之战

(1)蒙古和金朝的世代仇怨,为后来打战埋下伏笔

金朝是女真族人完颜阿骨打建立政权,本来女真族是辽朝统治之下的弱小民族,但是它凭借能征善战的本事,在极短的时间里迅速崛起,拥有着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强大军队。靖康之变是宋朝的耻辱,却是它辉煌的战绩。

自此,在中国的北方出现了这样一个富庶强大的金朝政权。但是老生常谈的还是那就话:历史从未有过长盛不衰的王朝。作为金朝的对手,蒙古政权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铁木真曾是蒙古贵族的子弟,年轻时经历重重苦难,一生充满坎坷。公元1206年,在经过不懈的努力之后,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蒙古军队以骑兵善战成名于天下,与西夏、金国、宋朝都发生过战争。不仅如此,蒙古相继把这些王国都征服了,并且打到了欧洲。

天然屏障、敌人威胁,金朝野狐岭惨败,被

金国在征服了蒙古草原以后,实行“分而治之”和屠杀掠夺的“减丁”的政策,给予蒙古部落以极大的打击;不仅如此,金国对于反抗的蒙古部落进行了残酷的镇压,蒙古人为此付出了几代人的鲜血和生命。

铁木真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将这样的仇恨刻在了骨子里。在世仇的催化下,蒙古与金朝自然也是战争不断,而这场角逐的转折点便是野狐岭之战。

(2)金国在野狐岭惨败,开始逐渐走向衰落的道路。

当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女真族遇上了骁勇的蒙古军队,便如同油锅里放入了开水,爆发了极其精彩的故事。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调集大批军队攻击乌沙堡;而此时的金朝统治者却忽视这一情况、消极懈怠。直到他们反映过来之后,却是为时已晚了。

蒙古的军队以极其迅猛的推进速度,在短时间内攻占了桓、昌、抚三州。在这样的危急情况之下,金朝将领完颜承裕不得不退守野狐岭。他以山形地势来加强军队的作战能力,这样的分兵却把自己的力量分化,自掘坟墓。最终,蒙古军队以十万大军打得金朝四十五万大军一败涂地。

此战,金军领导者贻误战机,自取灭亡。蒙古军则集中自家优势兵力,充分发挥骑兵自身固有的优势,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绩。最关键是蒙古军队采取了消灭金国有生军力的方针,所以金国防不胜防,最后导致大败,一步步走向最终的灭亡。公元1234年,南宋和蒙古联手攻破蔡州,金朝灭亡。

三、蒙古对金国进行的三阶段式追击,金国腹背受敌难以得到北迁的时机

蒙古人对待敌人时的政策一向是简单粗暴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服从的或是进行小范围的掠夺,随后就派遣蒙古官员来管理这样的失败者;誓死不投降的,当攻取下城池之后,便开始了烧杀抢掠,整个城池最后都被变成了人间地狱。

天然屏障、敌人威胁,金朝野狐岭惨败,被

在这种高压的杀戮政策之下,帮助了蒙古的铁骑在东欧众多国家的土地上驰骋,所到之处没有敢反抗的人。由于金的长达二十多年的反抗,彻底惹怒了历代蒙古大汗,所以当攻下城池时就是屠杀掠劫之时。在野狐岭之战后,成吉思汗对金国进行了赶狗入穷巷式的打击。

在成吉思汗覆灭金国的过程,总体上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阶段便是南下发动战争。公元1211年2月,成吉思汗聚众誓师,自克鲁伦河南下,发动了大规模反抗金朝的战争。

据史料记载:八月,大元大兵至野狐岭,承裕丧气,不敢拒战,退至宣平。县中土豪请以土兵为前锋,以行省兵为声援,承裕畏怯不敢用,但问此去宣德间道而已。明日,至会河川,承裕兵大溃。在领导者的无能之下,野狐岭之战,蒙古以少胜多,大胜。

第二便是派遣木华黎攻占金国的中都及以南地区。公元1217年,木华黎率领军队迅速占领了金国中都以南的中原地区,不久太原、平阳等河东重镇也落入来了蒙古军队的手里,

使金朝统治集团所在地失去了保护屏障,加速了金朝的灭亡。

1223年春,木华黎亲自率领10万大军攻打各战略要地。在这样一步步的蚕食之下,金国的疆土逐渐减少。

在这个时候,蒙古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岁月总是英雄最后的难关,铁木真也不能逃脱。公元1127年,成吉思汗病死军中,只能留下了最后的破金部署。“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

天然屏障、敌人威胁,金朝野狐岭惨败,被

若假道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之后,新任蒙古大汗窝阔台和南宋达成协议,合力夹攻金国。在这样紧急的战争时期,在蒙古军队如饿狼般的追击之下,金国并没有办法启动北迁的计划。不仅如此,金朝制定计划的时候,在北迁还是南迁的问题上,当权者更倾向于南迁的计划。因此,在野狐岭之战后,金国并没有向北迁移。

四、衡量轻重之后,金国选择了南迁之路。

金朝本来是由女真完颜部建立的政权,是从北宋末年到南宋末年雄踞中原和白山黑水一带的霸主。但是在野狐岭之战后,金国的军事力量被打得一败涂地,再难和蒙古抗衡。但是为什么在这之后,金国不选择北迁,而是选择了南迁的计划呢?

(1)北方地区天然障碍和强大敌人的威胁,逼得金国放弃北迁。

东北的生活条件向来是艰苦异常的。虽然有众多的山川河流,也有三江、松嫩、辽河等平原都是非常适合种植的良田。但即便是金朝富裕以后,北方地区作为女真人的老家,却一直未受到重视,是经济发展的边缘地区,继续延续渔猎等原始生活方式。

金朝遭遇的打击源自北方草原强敌蒙古。金朝女真人的故土就在北方,本来就和蒙古草原接壤,铁木真的军队就在那里虎视眈眈,时不时在金国的身上狠狠要下一块肉来。然而北方山里的那些部落,虽然都是处于金朝名下,却难以同心合力、合作抵抗,这些散兵游勇根本抵挡不住强大的蒙古军队。

天然屏障、敌人威胁,金朝野狐岭惨败,被

并且当时金朝在东北的土地已经遭到了蒙古的蚕食。因此,北迁所遭受的威胁非常大。所以对于当时处于弱势的金朝来说,北迁就是自寻死路,这样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金国只得南迁以躲避蒙古军队的追击。

(2)富庶的南方和偏安一隅的南宋,成为了金国眼中再次强大的奠基石

和东北相比,中原地区便是天堂一般。哪怕是发展到了金朝,南方依旧是个繁华之地。让那些忘不了灯红酒绿的金国统治者来南方,显然比回到那鸟不拉屎的北方生活,要更具有诱惑力。不仅如此,金国始终秉承南迁、南下、南侵的大政方略。

从思想上来说,金国的皇帝一直都非常仰慕儒家文化,对于北方的野蛮部族多多少少都是有点不屑的的。所以,打从一开始,金朝皇帝就没有将北方当作女真人的退路了。

另一方面,金国在消灭了大辽和覆灭了北宋之后,尤其是迫使南宋向自己屈服和每年需要朝贡上交物品之后,更是自信心膨胀。

天然屏障、敌人威胁,金朝野狐岭惨败,被

因此。金朝始终占据着心理上优势和力量上优势。当蒙古人发动对金朝的入侵之后,金朝的办法是南下攻打宋朝,以寻求在实力比较弱小的宋朝那里获得战争的本钱。此时的南宋依旧是金国眼中的一块肥肉。

结语:

和北迁相比,南迁具有太多太多的优势,军事、政治、思想等方面比比皆是。所以野狐岭之战后,金国选择南迁,而不是选择北迁。

但是,南迁终究属于一时的契机,并不能长久。当一个国家处在弱小受欺凌的时候,逃避躲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最终金国在自家内部腐朽和外在强敌的夹击之下,走向了覆灭,在历史的见证之中,慢慢走向了尘封。

参考文献:

《元史》

《辽史》

《清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