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春”養生:常做這兩個動作,可防多種疾病

季春養生

傳統的養生之道,有以季節為單位的四季養生法,還有以月份為單位的十二月養生法。 十二月養生法是將四季細分孟、仲、季,並以節氣確定月份。孟春包括立春、雨水兩個節氣,仲春包括驚蟄、春分兩個節氣,季春則包括清明、穀雨兩個節氣。

時下,正值季春,在此期間的養生法與孟春、仲春有所不同。

“季春”养生:常做这两个动作,可防多种疾病

孫思邈說:“正月腎氣受病,肺臟氣微,宜減鹹酸,增辛辣味,助腎補肺,安養胃氣。勿冒冰凍,勿太溫暖,早起夜臥,以緩形神。”這是孟春養生法。

孫思邈又說:“二月腎氣微,肝正旺,宜戒酸增辛,助腎補肝。宜靜膈去痰水,小洩皮膚,微汗以散玄冬蘊伏之氣。”此外,二月也要夜臥早起,這是仲春養生法。

“季春”养生:常做这两个动作,可防多种疾病

進入季春,氣溫回升,春暖花開,陽光明媚。但時有降雨,天氣潮溼。明人高濂說:“季春之月,萬物發陳,天地俱生,陽熾陰伏,宜臥早起早,以養髒氣。時肝臟氣伏,心當向旺,宜益肝補腎,以順其時。”

所謂“萬物發陳”,是指春陽發洩,去故納新,萬物欣欣向榮。此時陽氣旺盛,陰氣伏藏,人體在陽氣升發的同時,也易引動體內伏邪,導致舊疾復發。故應早臥早起,養護內臟之氣。

春天屬木,人體肝氣最旺,但到了季春,尤其是季春之末的春夏之交,肝氣下降,心氣上升,故宜益肝補腎,以順應時節的變化。孫思邈也說:“腎氣以息,心氣漸臨,......宜減甘增辛,補精益氣。慎避西風,宜懶散形骸,便宜安泰,以順天時。”

飲食方面,宜減少甘甜,增加辛辣之味,以補精益氣為要。原因是季春天氣潮溼,人體被溼氣縈繞,氣機運行不暢,人們常感身體疲倦,食慾不佳。此時應多食姜、辣椒等辛溫食物以助陽化溼、醒脾開胃。此外,應謹防風邪入侵,尤其要避西風。平時多活動筋骨,放鬆形骸,心態也要放鬆,精神上保持安泰穩定,這些都是順應季春陽氣升發的養生方式。

“季春”养生:常做这两个动作,可防多种疾病

古人養生,除了在飲食起居方面順應節氣變化之外,還採取吸納、導引等方法健身祛病。其中流傳最廣的便是“陳希夷二十四節氣導引坐功”。陳希夷就是五代名士陳摶,他精通養生之道,創有“蟄龍睡功”、“二十四節氣坐功”等養生術。下面介紹一下“二十四節氣坐功”中的清明坐功和穀雨坐功

“季春”养生:常做这两个动作,可防多种疾病

清明後15日坐功姿勢:每日醜寅時(半夜1~5點),或早上七八點,盤腿而坐,兩手作挽弓動作,左右兩手交換,動作相同,方向相反,各56次。做完後,叩齒、咽津各3次。

主治:腰腎腸胃虛邪積滯、耳前熱、苦寒、耳聾、咽痛、頸痛、腰軟無力等疾。

《靈劍子》將此坐功命名為“補脾坐功”。該書介紹說:“補脾坐功一勢:左右作開弓勢,去胸脅膈結聚風氣、脾臟諸氣。去來用力為之,......閉口,使心隨氣到以散之。”做這個動作要用力,像真的挽弓一樣。

“季春”养生:常做这两个动作,可防多种疾病

穀雨後15日坐功圖:每日醜寅時或清晨,盤腿而坐,右手上舉託天,指尖朝左;左臂彎曲,前臂彎曲在胸前,手心朝上或朝胸,同時頭向左轉,目視左前方。然後左右手互換,動作相同,各35次。做完後叩齒、咽津。

主治:脾胃結痕瘀血、目黃、鼻䶊衂、頰腫、頷腫、肘膊腫痛、掌中熱等疾。

這兩種坐功,動作簡單,簡便易行,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一試。

貼近你的廣州生活圈

主張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