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並不是太子,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願意追隨他?

不說政治,就說軍事上,每次都能恰到好處,準確的掌握對手的心裡,這是很不可思議的。所謂兵不厭詐,你永遠不知道對手是詐降還是真降?甚至對手自己都不知道,或許他真降了,結果突然因為天氣原因就突然想反叛了?當你只能再堅持一天的時候,你不知道是再堅持一小時對手就會潰敗還是要在三天後對手也不會潰敗。誰都想“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然而,誰都知道無條件的信任只會帶來背叛,再有魅力的人也不能豁免。但是李世民可以。

李世民並不是太子,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願意追隨他?

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每一戰都恰到好處,每個人才被他打敗之後都誠心歸降為他效力。鑑於唐史的編撰收到李世民的極大控制,我相信唐史不會有大的造假,但是肯定春秋筆法偏向李世民。總是以弱勝強,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每一戰都恰到好處。

李世民並不是太子,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願意追隨他?

李世民有成就野心的資源和能力。一個沒有雄心的老闆,是不值得跟隨的,兄弟們都有大把的資源和才能,需要一個目標來實現人生的抱負。李世民敢在雨夜,站在帳篷外勸父親起兵奪天下,也敢從大哥手上搶位置。資源不用就是死的,關隴集團權貴輪流坐莊,搞了幾個朝代了,維持自己家族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和調整並沒有結束。不鬥到均衡,這是停不下來的,這個政治利益的分割格局決定了這一切。

李世民並不是太子,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願意追隨他?

至於那些被打敗的割據勢力的知識分子們,他們也需要通過另一個組織來延續政治追求,李世民若是能稱帝,他們所有的歷史遺留問題,都不再是問題。李世民的能力如何,我覺得沒有什麼可討論,北方基本上是他打下來的,治國理政的能力也不弱,雖然當時年紀不大。其實,相比於李世民為什麼能有那麼多人才,武則天為什麼能得到那麼多的男性的支持是一個更好的問題。

李世民並不是太子,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願意追隨他?

李世民本身出身世家閥門,那個時代的閥門可不是現在的政治、經濟世家那麼簡單,經濟政治軍事的獨立性完全就是一方諸侯,幾乎就是一個小國內的人才由他門閥挑選使用,加上幾代人的勵精圖治,到李世民這一代,根本不愁人才儲備,能用的人多,人才儲備充足,一個崗位幾個人,誰不行再換一個上,都行就都留下,最後就是大牛滿天飛,弄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人人名號都是如雷貫耳。這麼多大牛,自然權利分散,一兩個大臣權利有限,反水也鬧不成什麼花樣,大牛們又不傻,除了極個別腦袋被驢踢的,當然安分守己,皇帝不怕大臣鬧么蛾子,自然善待元勳,最後大家和和睦睦安享晚年。這也是為什麼誅殺開國大臣最嚴重的是漢和明的原因。

李世民並不是太子,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願意追隨他?

劉備朱元璋平民出生,沒有家族勢力前期培養人才的底蘊,短短几年、十幾年就成就霸業,哪有時間培養人才,就靠那麼幾個大牛被委以重任,大臣無不是大權在握權勢熏天。除了張良這種懂事的自己放權回家養老的,哪有權臣願意放權,不繼續集權就不錯了,新朝縱有全國人才庫,也沒崗位拿出來給人才學習運用,導致人才斷層,皇帝自己一死,兒孫身邊沒有有能力的人卻要面對一群豺狼虎豹老權臣,只好趁自己還能掌控,趕緊殺了了事。

李世民並不是太子,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願意追隨他?

最多的就是英雄惜英雄,誰不願意跟隨一個能夠成就自己,讓自己發掘出自己最大價值,能夠光耀史冊的人。就拿尉遲恭說,尉遲恭恐怕這輩子都忘不了當年僅有二十多歲的李世民在虎牢戰場對自己說:我拿著弓,你拿著槊,就算有幾百萬大軍在前,又能奈咱倆如何?隨後就用三千多人一戰打趴竇建德十餘萬精銳。何等自信,何等氣魄,進可金戈鐵馬,退可兒女情長,不屠城,不殺降,能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熠熠生輝的人,真不是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