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并不是太子,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追随他?

不说政治,就说军事上,每次都能恰到好处,准确的掌握对手的心里,这是很不可思议的。所谓兵不厌诈,你永远不知道对手是诈降还是真降?甚至对手自己都不知道,或许他真降了,结果突然因为天气原因就突然想反叛了?当你只能再坚持一天的时候,你不知道是再坚持一小时对手就会溃败还是要在三天后对手也不会溃败。谁都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然而,谁都知道无条件的信任只会带来背叛,再有魅力的人也不能豁免。但是李世民可以。

李世民并不是太子,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追随他?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每一战都恰到好处,每个人才被他打败之后都诚心归降为他效力。鉴于唐史的编撰收到李世民的极大控制,我相信唐史不会有大的造假,但是肯定春秋笔法偏向李世民。总是以弱胜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每一战都恰到好处。

李世民并不是太子,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追随他?

李世民有成就野心的资源和能力。一个没有雄心的老板,是不值得跟随的,兄弟们都有大把的资源和才能,需要一个目标来实现人生的抱负。李世民敢在雨夜,站在帐篷外劝父亲起兵夺天下,也敢从大哥手上抢位置。资源不用就是死的,关陇集团权贵轮流坐庄,搞了几个朝代了,维持自己家族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和调整并没有结束。不斗到均衡,这是停不下来的,这个政治利益的分割格局决定了这一切。

李世民并不是太子,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追随他?

至于那些被打败的割据势力的知识分子们,他们也需要通过另一个组织来延续政治追求,李世民若是能称帝,他们所有的历史遗留问题,都不再是问题。李世民的能力如何,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讨论,北方基本上是他打下来的,治国理政的能力也不弱,虽然当时年纪不大。其实,相比于李世民为什么能有那么多人才,武则天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多的男性的支持是一个更好的问题。

李世民并不是太子,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追随他?

李世民本身出身世家阀门,那个时代的阀门可不是现在的政治、经济世家那么简单,经济政治军事的独立性完全就是一方诸侯,几乎就是一个小国内的人才由他门阀挑选使用,加上几代人的励精图治,到李世民这一代,根本不愁人才储备,能用的人多,人才储备充足,一个岗位几个人,谁不行再换一个上,都行就都留下,最后就是大牛满天飞,弄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人人名号都是如雷贯耳。这么多大牛,自然权利分散,一两个大臣权利有限,反水也闹不成什么花样,大牛们又不傻,除了极个别脑袋被驴踢的,当然安分守己,皇帝不怕大臣闹幺蛾子,自然善待元勋,最后大家和和睦睦安享晚年。这也是为什么诛杀开国大臣最严重的是汉和明的原因。

李世民并不是太子,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追随他?

刘备朱元璋平民出生,没有家族势力前期培养人才的底蕴,短短几年、十几年就成就霸业,哪有时间培养人才,就靠那么几个大牛被委以重任,大臣无不是大权在握权势熏天。除了张良这种懂事的自己放权回家养老的,哪有权臣愿意放权,不继续集权就不错了,新朝纵有全国人才库,也没岗位拿出来给人才学习运用,导致人才断层,皇帝自己一死,儿孙身边没有有能力的人却要面对一群豺狼虎豹老权臣,只好趁自己还能掌控,赶紧杀了了事。

李世民并不是太子,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追随他?

最多的就是英雄惜英雄,谁不愿意跟随一个能够成就自己,让自己发掘出自己最大价值,能够光耀史册的人。就拿尉迟恭说,尉迟恭恐怕这辈子都忘不了当年仅有二十多岁的李世民在虎牢战场对自己说:我拿着弓,你拿着槊,就算有几百万大军在前,又能奈咱俩如何?随后就用三千多人一战打趴窦建德十余万精锐。何等自信,何等气魄,进可金戈铁马,退可儿女情长,不屠城,不杀降,能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真不是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