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1959

请回答1959

请回答1959

1959年,人类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平凡的一年,新中国发展史上值得“大庆”的一年。听,来自松辽大地的呼唤,大庆——1959,以及那片充满一切可能的神圣黑土地。

请回答1959

创业,只问初心

60年前,党中央发出号召,数以万计的石油人集结北大荒,他们不惧严寒,无畏苦难,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撕裂深夜,照亮长空,奏响一首跨越半百的命运交响曲。这一年,祖国10岁,大庆在举国欢庆之时登场献礼,翻开了中国石油工业的新篇章。

提起大庆,想必有这样一个人,会瞬间在心头涌现——铁人王进喜,大庆油田的骄傲,吾辈的榜样。他出身贫困却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26岁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36岁看到首都公共汽车上背着的“煤气包”后,励志要为民族争气,他率领1205钻井队打出了大庆油田石油大会战第一口油井,用身体当搅拌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回看铁人的奋斗故事,我不禁感叹,那是一群奉献了一辈子却从来不计得失的创业者,他们不仅具有坚毅、勇敢、独立的优秀品质,更为宝贵的是面对困难,信念坚定。如同看到“煤气包”的铁人一样,身处时代浪潮中的第一代大庆石油人,他们的创业初心难道不就是要丢掉“煤气包”,为国分忧吗。让他们坚守到最后,战胜一切苦难的难道不就是这份为祖国献石油,让祖国强大起来的初心吗。

请回答1959

初心,奋斗前行

10年前,离开象牙塔,我跟多数回到家乡的油田子女一样,满怀深情与壮志,一腔热血洒向这片生我养我的大地。然而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才发现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大庆人,我对大庆油田了解的实在太少太少,而这仅有的了解源于铁人故事的追忆,源于父亲的早出晚归,亦或亲眼见证下百湖之城的日新月异。当我成为一名真正的石油人时,才发现幸福生活背后有这么多石油人在默默的付出,原来“铁人”无处不在。

“女同志力大无穷,干工作争分夺秒”,在实习班组工作的第一天就刷新了我对油田的印象,成为了我的难忘记忆。当年刚毕业的我分配到了试油试采分公司射孔四队,那一年油管输送射孔占比增加,装炮班面临艰巨的挑战,一群红装素颜的女将士保质保量漂亮的完成了各项任务,后来我才知道,这里是“一公分”、“铁门槛”精神的发源地,坚守初心,在分公司30余年的发展进程中,正是这份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试油试采人奋斗前行。

提到我们的初心,要追忆到上世纪石油大会战期间的射孔深度计算组。1963年,射孔中队助理技术员金世英为了精准核实井口四通高度,先后跑了六个单位四十多公里,连续工作三十多小时,凭着一颗强烈的责任心,消除了一公分的差错;70年代,经手计算组长赵福群同志的148万个数据无一差错,同时还卡出了上百项质量隐患,为油田提供了可靠资料,被钻探指挥部誉为“严把质量关的铁门槛”。60年前,金世英、赵福群严细认真,作为荒原开拓者迎接挑战,60年后,试油试采人求实进取,奋勇争先,难倒不正是依托这份初心的传承。

请回答1959

前行,无问西东

60年间风云激荡,若问来时路,记忆却年轻,青春散场,仍是一片狂欢。

工作10年,所在基层队厂区迁到了风景秀丽的湖畔,建立了文化展厅,技术上实现了数孔装炮、自动化计算,如今自动化装炮也提上了日程,这难道不就是分公司成长的写照吗。

30年发展历程,分公司安全环保优质施工,得到甲方高度认可,三大技术不断升级,走在同行业前列,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硕果累累。老一辈试油试采人在艰苦奋斗中成长,同日月争辉,油田的新一代更要砥砺前行,顺应时代、推陈出新,不辱使命,无问西东。

一座创业之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历经一代又一代石油人的辛勤奉献,过去的黄金年代里,大庆石油人用汗水和笑语书写了一个功勋城市的发展轨迹,六十年的岁月长河,历史将这段奋斗史定格成记忆。“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新一代石油人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未来奏响另一段华丽的乐章。

你在松辽大地呼唤,我在青天百湖回溯。大庆,请你回答,195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