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贴标签

导读:美国著名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曾说,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贴标签

浩宇的妈妈舒亦问我,哪里有好一点的书法班,想给儿子好好去补补书法。我觉得很奇怪,我看到过浩宇写的字,应该是属于端正的那种,为什么舒亦突然要给儿子学书法。后来我才知道,浩宇的班主任是个书法老师,对书法的要求比较严格,常常拿浩宇的字做典型,说他是“班上写字最差的人”,一开始的时候,舒亦没放心上,她鼓励儿子努力练习就可以了。

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贴标签

可是有一天放学接儿子,遇到同班同学嘉丽,她告诉浩宇妈妈说,浩宇是他们班上写字最差的孩子,今天又被老师点名批评了,然后哈哈哈笑着走开了。之后的家长会,也有个小男生跑过来对浩宇妈妈说“浩宇妈妈,浩宇写的字真的跟鬼一样呐,我们看都看不懂。”很长一段时间,舒亦一看到儿子写的字,就会有意无意地觉得字确实很差,当朋友问起儿子的学习情况时,她第一个反应就是“写字太差了”这样的想法。

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贴标签

直到有一天,舒亦听到邻居也是浩宇的同班同学的妈妈告诉她,说她闺女在夸浩宇的字写的有进步,但是班上还有有很多人说他写的最差,连浩宇自己也这么觉得。这个时候,舒亦才意识到,“字差”已经成了贴在儿子头上的一个标签,这标签不但是被别人贴的,也是被自己和儿子贴的。

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贴标签

01、标签”就像魔咒

“标签效应”说的是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跟标签一样的人。

心理学家克劳特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根据大家在慈善捐款时候“有否捐赠”,给人贴上了“慈善”或“非慈善”的标签,那些被贴上“慈善标签”的人在以后的捐款中,明显比没有贴上标签的人贡献的钱款多的多。

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是因为“标签”具有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无论是“积极的”是“消极的”,都会对人的意识和判断造成影响,从而让个体朝着标签所暗示的发现发展。

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贴标签

我记得,小时候很多长辈都喜欢给人贴标签。上课爱动叫“不遵守课堂纪律”,作业没写完叫“偷懒”,和同学吵架了叫“淘气”,不想上学叫“学渣”,考试考砸了叫“不是那块料”,与此同时,“好孩子”也成了大人们评定孩子行为的一个特大号标签,满足成人要求期待的孩子就分发一张 “好孩子”标签。

当你给孩子贴上了标签,想要再撕下来,是很困难的,因为,很少有人意识到,当孩子的习惯或性格“被分类”,“被标签”的时候,儿童很容易根据标签的内容形成自我评价,然后有意无意地模仿标签的内容,从而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就是所谓的“标签”发挥效应了。

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贴标签

02、随便贴”标签“容易伤害孩子

上过《吐槽大会》的伊能静,出场的时候被嘉宾们轮番调侃:有说她是“戏精”的、有说她“爱哭”的,有说她“爱忘词”……伊能静说“我被贴上这些标签后,我不用唱歌,就成了个笑话”。标签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就像电影《时间规划局》,只要你处在那个时空,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一生的设定。

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贴标签

其实,这样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下面的对话你是不是感到很熟悉?

@绵雨丝缕:我们家的孩子向来胆小,连上个厕所都不敢告诉老师;

@WSLNN2008:你这么凶的啊,我们年纪小,你让我一点就好了呀;

@吴吴吴小霞:每次上课都开小差,你注意力总是不集中。

▲标签容易让孩子迷失自我。假如被贴上的是负面标签,很容易让孩子迷失自我。当一个小孩老被说成“淘气鬼”“懦夫”“胆小鬼”的时候,孩子就会想“我就是胆子小啊,我就是需要妈妈在旁边啊”,“老师说我淘气,我就是这么爱欺负人呀,我就是这么坏坏的”,因为孩子的认知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成人的言语在他们的世界里就是权威,于是,他们破罐破摔,愈发印证你的断定。

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贴标签

举个非常简单的事例,4岁的芒果原本不挑食,可是每次吃饭时候,爷爷总是夹肉给他吃,边夹边说“像我的啦,我们王家人都喜欢吃肉”,在一边的芒果妈妈不乐意了,她希望芒果可以做到均衡饮食,所以对芒果说“芒果,西蓝花也吃一点吧”,还没等芒果去夹,芒果奶奶说了“淡牢牢的,一点味道都没有,我们家都喜欢吃咸的……”这样的轮番标签,以后,王家的芒果可能就完全不喜欢淡淡的西蓝花了。

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贴标签

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中提到:“标签化能让社会与他人更快的认识到自己,是为了快速寻找到认同感与存在感。但有时候,过分着迷于自己的标签,会逐渐迷失真实的自我,让你找不到未知的自己。”因此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这时候或许有些人要说,我给小孩贴全是好标签,那该没毛病吧?

▲标签容易限制孩子未来发展可能性。“好标签”使用不当,同样伤害孩子。很多家长一开口就夸别人孩子“聪明”,久而久之,被夸的孩子他会沉迷于自己的天赋,而忘记了“努力”,遇到困难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简单的、能够证明他们聪明的任务,而放弃向更难的目标发起挑战。同样,一个被贴上“好孩子”、“懂事”标签的孩子,可以一辈子都为努力实现他人的认可,而勇敢都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需求。

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贴标签

罗素讲到“参差百态乃幸福本源”,儿童的自然天性和个性是多样的、复杂的、无限的,但 “好孩子”的标准却是单一的、有限的。任何单一的标准都无法反映儿童生命成长的丰富性。

威尔逊主张儿童 “最好能先当一个野人”,这里的所谓 “野人”其实就是华兹华斯所讴歌的 “不那么聪颖,不太有学问,不太乖; 但任性而动、生气勃勃”地沉浸在大自然甜蜜怀抱中的 “真正的孩子”; 当然,“野人”还意味着还给儿童更多自然和自由的空间,少一点人为的控制,多一点个性的自由。而不是建立一个标准后,就给儿童的成长定好一个框。

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贴标签

03、撕下标签,让孩子自由成长

在《嗝嗝老师》的班上,有一群“异类”,他们是学校“成绩最差”、“无可救药”、“最叛逆”的学生,他们“玩世不恭”,他们“抽烟起哄”,但是嗝嗝老师没有因为这些被其他人赋予的标签,而放弃这些孩子,面对校长“开除学生”的决定时候,嗝嗝老师坚定的说出了“我相信他们!”言语虽短,但却温暖。正是嗝嗝老师这个“撕标签”者,帮助那群孩子找回了自我,让他们的人生得以有底气朝着明亮那方跋涉。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又可以怎么做呢。

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贴标签


▲学会就事论事

笑笑是很多人眼中的乖孩子,在家不用父母操心,在校听老师的话,和同学朋友相处待人接物有礼得体。但是中考前,笑笑突然逃学了,今天和爸爸妈妈说肚子疼,每天和爷爷脑瓜疼,无论父母老师怎么劝,笑笑都不想再回学校。

心理咨询师在和笑笑的谈话中了解到,笑笑觉得背负的压力很大,她说“我想自己一个人静静呆一会”吧,外公说“人际交往很重要,不要和同学格格不入”,她说“我考试考砸了想哭一会”吧,爸爸又说“做人要坚强一些,勇敢面对困难”,诸如此类。

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贴标签

笑笑的父母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无形中给笑笑贴上了“格格不入”、“不坚强”的标签,让年幼的孩子无法负重前行。这个时候,我们不妨试着就事论事“你看起来很难受,我可以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事么”?或者当你看到孩子一个人独处但是你又不得不去上前搭讪的时候,我们不妨说“我看到你一个人在房间,你需要我陪你来做会么?”诸如此类。

《小王子》里那朵玫瑰是因为小王子的浇灌而成为一朵独一无二的话,请给孩子们多一点时间,把他们当成一朵小花,静静守候,慢慢浇灌,让他们得意长成自己的样子,而不是你想要他们成为的样子。

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贴标签

▲用具体的指导,代替盲目指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创造一个孩子很容易、塑造一个孩子不容易,我们不能轻视孩子的情感”。四年级的欣雨每天写作业都会把书摊满一桌子,每次找不到本子的时候,妈妈总会对欣雨发脾气“你总是丢三落四,什么时候才能让我们省省心啊”。看似不经意的指责,却把“丢三落四”这个标签牢牢地贴在了孩子的身上。

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贴标签

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和孩子说:“你的桌子看起来有点乱,你看看什么时间段可以用来整理一下呢?你看,闹钟放在床头会不会让书桌看起来更宽敞点。”或者说“”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孩子没有了心理攻击和内耗以后,他们才会有更多空间来思考和反省,以主动完善自己未来的行为。

著名教育家冯友兰曾说:“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使人成为人而不是某种人。”在这里,我的理解是:不给孩子贴标签,给他们自由成长的空间,也给他们足够的耐心,才是教育最温暖的底色,也是做父母最美的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