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为何坚决出家?绝情不见妻子一面,托人告知“虽存若殁”!

“长亭外,古道边...”这首李叔同创作的《送别》,已经传唱了上百年,真挚的情感,精炼的语言,悠长的意蕴,是将文学与音乐完美结合,被誉为“20世纪最优美的歌词”,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李叔同的才华,除了音乐与诗词,李叔同还擅长绘画、戏剧、精通书法于篆刻等,是我国现代著名艺术家、佛教僧侣。

李叔同为何坚决出家?绝情不见妻子一面,托人告知“虽存若殁”!

创作《送别》的时候,李叔同还没有出家,与叶子小姐在旧上海过着俗世的生活,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李叔同的好友许幻园来到李叔同的家门外,并没有入内,而是在门外大喊,告诉自己的好兄弟自己破产,留下一句“后会有期”,就径直的离开了。此时的李叔同望着好友渐行渐远的背景,痴痴在立在雪中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的呼喊都充耳不闻,良久,李叔同回过神来,在叶子小姐琴声中,写下了这首传世佳作。

李叔同为何坚决出家?绝情不见妻子一面,托人告知“虽存若殁”!

《送别》虽然写的是离别之情,但是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李叔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充满禅意,其实,李叔同自小就与佛有缘,在童年是就经常扮作和尚,九岁时就有了“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的感悟,随着年龄与人生阅历的增长,李叔同对佛的感悟日深,终于在1918年,39岁的李叔同在虎跑寺正式出家,在亲人与世人的不解与质疑中,遁入佛门,号弘一法师。

李叔同为何坚决出家?绝情不见妻子一面,托人告知“虽存若殁”!

李叔同出家的决定及其坚决,为了避免妻子的阻挠,他瞒着妻子,将尘世的财产全部送给朋友,只带着日常用品就奔赴虎跑寺,当妻子得知到寺庙求见李叔同时,弘一法师却避而不见,妻子跪地苦苦哀求,感动的周围的人,却还是不能感动弘一法师,最终,弘一法师也只是托人捎句话,大意为“就当我死了,不比挂念”。

李叔同为何坚决出家?绝情不见妻子一面,托人告知“虽存若殁”!

在弘一法师修行的日子里,妻子与家人每当寄来书信,弘一法师都不看一眼,原封退还,甚至在自己的禅房写上“虽存若殁”,无比决绝的断绝尘世的一起。李叔同为何甘愿抛弃浮世繁华,妻子如同弊履,坚决出家呢?

李叔同为何坚决出家?绝情不见妻子一面,托人告知“虽存若殁”!

对此,世人众说纷纭,留下了破产、幻灭、甚至政界失意学说,这些学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却浮于表面,太过片面,究其深层次原因,是因为弘一法师少年时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李叔同如一般读书人一般有着建功立业、济世救民的思想,虽然小有成就,但当时的社会却让他看不到希望,秉承“无道则隐”的原则,李叔同就彻底成为了弘一法师。

李叔同为何坚决出家?绝情不见妻子一面,托人告知“虽存若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