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邂逅”李叔同

2019.12.20

第556次推送

李叔同一生,经历丰富,身份多变。如他的学生丰子恺评价的那样:“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十分像样。好比全能的优伶:起老生像个老生,起小生像个小生,起大面而又很像个大面……”

“全能”二字,实非虚言。作文、吟诗、书画、填词、谱曲,以至篆刻、演剧……诸种艺术表现形式,李叔同几乎全般皆能。“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这本已是传奇,但惊世的才华却不是李叔同一生最为人称道的部分。

李叔同凡事认真,他一生的诸般缘法,原无定数,终究成就了他的种种身份。你或慨叹,如此文采风流者,原非寻常人,可以说他身上具备大部分人所艳羡的才能,却毅然在声名正盛时选择了褪去浮华的别样人生。

但你若旁观李叔同这一生,旁观他为人、育人、度人、度己的一生。原来,得未曾有,也究竟清凉。他的一切,既映照着他的内心,也光亮着他弟子的人生。而那种种看似不寻常的选择,其实在李叔同身上的发生实自然妥帖。

春风桃李一杯酒,恰是在李叔同与他人的相处中,在他育人的桩桩件件事中,最真切自然地传递着他所秉持的种种理念,和这背后那个赤诚的人。

“为人异常的怪”——守时严格

刘质平是李叔同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门生。刘质平家境贫寒、学习刻苦。一次,他拿着习作去请教老师。李叔同对他说,晚上八点在音乐教室见。当晚突降大雪,刘质平顶着寒风准时赴约,却见教室门关着,里面黑漆漆的。他站在走廊里等。十分钟后,教室里的灯突然亮了,李叔同从里面走了出来。原来他在考验刘质平。刘质平考验过关,李叔同决定每周额外指导他两次。

1905年,李叔同到日本求学,认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著名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就是其中一位。一次,欧阳予倩和李叔同约好八点在李叔同寓所见面,但他因赶车耽搁了几分钟,待赶到时已是八点零五分。结果李叔同让他吃了闭门羹,只把窗口打开对他说:“我和你约的是八点钟,你迟了五分钟,我现在没工夫了。我们改天再约吧。”欧阳予倩因此认为,李叔同为人是异常的怪。其实,这不是怪,是守时严格。

“你肯自杀吗?”——纯粹认真

夏丏尊是李叔同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的同事,也是他最好的朋友。七年中,李叔同和夏丏尊晨夕一堂,相处十分融洽。李叔同后来的削发为僧,得益于夏的“助缘”。

一次,学生宿舍遭窃,大家怀疑是某个学生所为,却苦无证据。夏丏尊当时身为舍监,无奈之下向李叔同请教。李叔同对他说:“你肯自杀吗?你若出一张布告,说做贼者速来自首。如三日内无自首者,足见舍监诚信未孚,誓一死以殉教育。果能这样,一定可以感动人,一定会有人来自首。——这话须说得诚实,三日后如没有人自首,真非自杀不可。否则便无效力。”

夏丏尊没勇气接受李叔同的建议,但他从这番话领教了李叔同做人的纯粹与认真。

“列自己收入资助学生”——一诺千金

1915年,刘质平因病休学。李叔同去信宽慰弟子,说:“人生多艰,不如意事常八九。”鼓励弟子要“镇定精神,勉于苦中寻乐”。在老师的宽慰鼓励下,刘质平边养病边读书,学业大有长进,病愈后听从老师的建议赴日本留学。

因经济困顿,健康欠佳,刘质平留学期间,常感“愈学愈难”,甚至心灰意冷学不下去。家境愈来愈糟,刘质平终失去了家庭资助,眼看学业要中断。此时的李叔同尽管薪水不高、家累又重,仍慷慨解囊,决意资助弟子完成学业。在给弟子的信中,李叔同详细列出自己的收入支出:

每月薪水105元;上海家用40元;天津家用25元;自己食物10元;自己零用5元;自己应酬费、添衣物费5元。如此,每月可余20元。

李叔同表示,这每月20元可供刘质平求学所需。他在信中叮嘱弟子记住几点:一、这笔钱是馈赠不是借贷,不必偿还;二、不要对外人说起此事;三、安心读书。

李叔同因尝试“断食”而热心佛学,终决意断发出家。入山剃度前夕,李叔同什么都放下了,亲情、友情、爱情,都已放下;唯独放不下的是远在日本的弟子的学费。他写信告诉刘质平,自己出家之前会借一笔钱做他的学费:“余虽修道念切,然决不忍置君事于度外。此款倘可借到,余再入山。如不能借到,余仍就职至君毕业时止。君以后可以安心求学,勿再过虑,至要至要!”

这番话,体现出他一诺千金的美德,更蕴含李叔同对弟子非同一般的深沉之爱。

“你的图画进步很快”——春风化雨

如果不是李叔同的慷慨解囊,刘质平的学业恐怕会过早中断;而如果没有李叔同关键时刻的出手相助,丰子恺恐怕早被学校除名了。

丰子恺原本喜欢数理化,从未想过专攻绘画与音乐。因为听了李叔同的课,才渐渐喜欢上绘画和音乐。在丰子恺眼中,李叔同从不疾言厉色批评学生。有学生在课堂上犯了错,他只在下课后和颜悦色地向对方指出,然后向这位学生鞠一躬,提示你可以走了。对老师的呵斥,学生们司空见惯也就麻木不仁了;对李叔同这样的彬彬有礼,学生们反而手足无措消受不起。一位学生说:“我情愿被夏木瓜(夏丏尊外号)骂一顿,李先生的开导真是吃不消,我真想哭出来。”

李叔同首次指导丰子恺画模型的情景,丰子恺一辈子也忘不了。在回忆中,他说:“同学一向描惯临画,起初无从着手。四十余人中,竟没有一个人描得像样的。后来他范画给我们看。画毕把范画揭在黑板上。同学们大都看着黑板临摹。只有我和少数同学,依他的方法从石膏模型写生。我对于写生,从这时候开始发生兴味。我到此时,恍然大悟:那些粉本原是别人看了实物而写生出来的。我们也应该直接从实物写生入手,何必临摹他人,依样画葫芦呢?于是我的画进步起来。”

当时丰子恺担任级长,经常为班级事向李叔同汇报。一次,丰子恺汇报完了,转身欲走,李叔同喊他回来,对他说:“你的图画进步很快,我在南京和杭州两处教课,没有见过像你这样进步快速的学生。你以后,可以……”

丰子恺“邂逅”李叔同

丰子恺为弘一法师所绘画像

听到老师说出这样的话,丰子恺如同数九寒天突然置身于灿烂的阳光中,那份温暖与喜悦,令他微微有些晕眩。看着老师期待的眼神,他激动而郑重地说:“谢谢先生,我一定不辜负先生的期望!”那天晚上,李叔同敞开心扉,和这位得意门生聊到深夜。在后来的回忆中,丰子恺说:“当晚李先生的几句话,确定了我的一生。这一晚,是我一生中一个重要关口,因为从这晚起,我打定主意,专门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几十年来一直未变。”

“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细致入微

一次丰子恺寄一卷宣纸给弘一法师请他写佛号。宣纸多了些,弘一就写信问丰子恺,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又一次,丰子恺寄给弘一法师的信邮票多贴了一些,弘一就把多的几分寄还给丰子恺。后来丰子恺寄纸或邮票,就预先声明:多余的就奉送老师。

丰子恺曾请老师去家中便饭,请他在藤椅上就坐,弘一法师总是先摇一摇藤椅,然后再坐。每次都如此。丰子恺不解,问老师何以如此。弘一法师答:“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李叔同还曾告诉丰子恺,每当黄梅季节,他就很少出行,因为这季节地上各种生物活动频繁,一不小心,路上行走的人就会踩到它们。

以上几件生活琐事貌似寻常,却让丰子恺心灵受到极大震动,他意识到在做人认真方面,自己和老师还有很大差距。所以,他感慨,无论做人绘画,自己不能存丝毫的懈怠之心。

本文选自《不宠无惊过一生:李叔同与丰子恺》

民国史上一对传奇师徒

百年之后一观别样人生

<table><tbody>

《不宠无惊过一生:

李叔同与丰子恺》

魏邦良 著

定价:38 元

ISBN:9787309146950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

丰子恺“邂逅”李叔同
/<tbody>/<table>

亭亭菊一枝·落花辞枝

“即便心如古井,李叔同也不可能把过去的生活从心中连根拔起。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候,怀旧,如同一只蚤子,悄无声息地爬上他那一身破旧袈裟。”

莲花不染尘·桑榆晚景

“活着时,勤勉认真;辞世时,也会一片坦然吧。我相信,丰子恺辞别人世时一定像他的老师李叔同那样看到了‘花枝春满,天心月圆’那美丽而明净的风景。”

遇见李叔同是丰子恺一生最重要的事。精绘画,晓音律,擅文学,在民国史上,丰子恺堪称不可多得的通才之一。他在艺术上的成就,有很大一部分,源于与李叔同的师生之缘。朱光潜认为,丰子恺的许多地方得益于他的老师李叔同:“他的音乐图画文学书法的趣味,他的品格风采,都颇近于弘一。”

丰子恺的漫画与文章中,透漏着于生活漫漫无尽的温情,他在这其中试图传递的内容,恰如他自己所言,乃“不宠无惊过一生”。这“不宠无惊”,既有他自己的缘法,更承接了他从老师李叔同那里体悟到的人生。

李叔同与丰子恺,不仅是师徒,也是人生密友、艺术知音,两人心心相印、惺惺相惜。民国史上这对师徒,堪称佳话,也是传奇。事实上,这样亲密无间的师徒关系已成遥远的绝响,是不可复制的风景。

丰子恺“邂逅”李叔同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