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进西方乐理第一人 李叔同 合唱作品:《春游》赏析

中国引进西方乐理第一人 李叔同 合唱作品:《春游》赏析

春游.游春人在画中行

《春游》是李叔同自己作词、作曲的作品,为我国第一首三部合唱曲。李叔同不仅是我国近代具有一定音乐创作才能的突出代表,也是将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还是“学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

他原名文涛、字叔同,法名“演音”、号“弘一”,1880年出生于河北天津的一个官僚兼巨商家庭。1989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李叔同携眷奉母迁居上海,后考入由蔡元培创办的南洋公学。

1905年李叔同母亲病故,他毅然东渡日本留学,学习绘画、兼攻音乐,与留日的同学一同创办 “春柳剧社”,并曾在剧社中热情饰演《黑奴吁天录》中的爱美柳夫人和《茶花女轶事》中的薇.奥莱塔等女角。1906年,他独自编印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但仅出版了一期。

1910年李叔同回国,1912年任教于上海城东女学,后赴杭州任教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又一度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师。那几年间,他为我国近代早期艺术教育事业的初创做出了显著贡献,“五四”时期不少音乐家、美术家都曾先后受教于他。

中国引进西方乐理第一人 李叔同 合唱作品:《春游》赏析

福建泉州开元寺李叔同纪念馆

1915年后,他开始对佛教的教义及其修身养性的“断食”“坐禅”发生兴趣。1918年7月起决心弃绝一切世事,于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1942年10月13日,病逝于福建泉州开元寺的温陵养老院,终年六十三岁。

作品风格介绍

总的来说,李叔同的音乐作品曲调都很流畅优美、文辞也生动秀丽、在艺术形象和声调音韵上,歌词、曲调能够完美结合……他的作品多是带有艺术歌曲性质的抒情歌曲,与此前校园歌曲的偏重教育意义明显不同。

李叔同是当时较为强调校园歌曲必须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突出代表。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流传面广、演唱形式多样,不少歌曲还配以钢琴伴奏谱,作品的形式结构也较为复杂完整,显示出了他在音乐、诗词编写方面所具有的丰富修养和深厚的艺术造诣。

中国引进西方乐理第一人 李叔同 合唱作品:《春游》赏析

合唱团演出

合唱作品《春游》赏析

《春游》是中国近代音乐运用西洋作曲方法写成的第一部合唱作品。1993年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1913年5月,李叔同在浙江一师任教,以浙师校友会的名义编印了《白阳》杂志,上面重新发表了他为《音乐小杂志》写的序文,李叔同以五线谱发表了三声部合唱曲《春游》。静心品一品《春游》的歌词,就能很好地体悟到李叔同在诗词方面的深厚功底: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装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歌词乍一看上去像极了七言诗,前两句与后两句分别一一押韵。“春风春花游春人,莺啼钟声送夕阳”,动静结合,色彩丰富,犹如一幅生动多姿的油画浮现在人们眼前。歌词的句型、字数有着固定的韵律形式,作者结合歌词的意境,为淋漓尽致地表达春游的音乐主题,配上了用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长短结合、以及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这种组合方式在原歌词节奏基础上加以发展,不仅曲调更加舒展、悠扬、宽广,而且无论是诵读或是演唱起来,都显得很有韵味。每一小节歌词对应的强弱韵律,更加强调并突出了春游中春风、春人、春花的主题。

中国引进西方乐理第一人 李叔同 合唱作品:《春游》赏析

宏伟的合唱音乐大厅

旋律中未采用三拍子,而是采用了更加有律动感的八六拍复合节奏,显得更加抒情又不乏活泼,这一摇曳动态的典型节奏型始终统一贯穿于《春游》全曲,共重复了八次。风格鲜明、节奏简单清晰、格律严密,形象地表现了春游情境中的静动结合。乐曲不仅有轻快活泼之感、清新淡雅之色,也充分表达了作者抒发追求美好生活、情感的需求。歌词随着节奏自然流动着,音乐节奏与歌词语言节奏完美结合,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七言律诗的韵律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并且配合得非常自然,且声韵和谐、风格贴切、相得益彰,不仅易于为大众学习和传唱,还体现了《春游》文学性与音乐性的统一。

相信这首优秀的音乐作品,会带给您美好的心灵享受。下面,让我们来反复聆听、欣赏上海梵唱团·弘一大师(李叔同)纪念专辑之演唱篇《春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