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口之家,迅速土崩瓦解,地主家也很难活命,河南饥荒有多可怕?

粮食是大问题,河南内卷化始于清末大饥荒。河南是中国的粮仓,历任中央领导来河南,第一件事,甚至唯一只问一件事,那便是粮食产量问题。


五口之家,迅速土崩瓦解,地主家也很难活命,河南饥荒有多可怕?


今年的夏粮数字还没出来,说说去年的情况:夏粮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再创河南夏粮总产量历史新高。粮食对于河南人,也同样意义非常,即便到我这代人,城市大院长大的,也最不能容忍浪费粮食,而中央甚至会因为粮食红线,喊停河南的高校扩张。对于我前面的河南祖辈来说,更是如此了。

五口之家,迅速土崩瓦解,地主家也很难活命,河南饥荒有多可怕?


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进了功德林的国民党名将,出身河南民团,家在洛阳伊阳(今汝阳)的王凌云,曾有这样的回忆:王家在蟒庄,曾是个有地百亩的中型地主,日子过得相当不错,号称耕读世家,然而到了光绪初年遭遇大旱,也就是著名的“丁戊奇荒”。这场发生在1876到1877年,即光绪三、四年的灾荒,以王凌云的回忆录为剖面,我顺手翻阅了基本清末县志,还有项城叔父袁保恒的《文诚公集》,发现灾情之严重,1942都不能与之相比。


五口之家,迅速土崩瓦解,地主家也很难活命,河南饥荒有多可怕?


光绪三年(1876),河南全省秋麦无收,108个县里报灾的87个,别说边远县了,开封府所辖诸县都是重灾区中的重灾区。即便是今天河南的省会郑州,当年也是情况严峻,《郑县志》里说:“大饥,人相食,逃亡饥毙者十室九空。”豫西本就土薄地瘠,当日县志,今天读来,仍感脊背发凉。

五口之家,迅速土崩瓦解,地主家也很难活命,河南饥荒有多可怕?


“人相食,有父食其子,母食其女,夫食其妻,人死十之七八。”(洛宁)

“人相食,甚至母食子肉,弟食兄骨。先死者,一家人聚食,继死者,以次吞。”(宜阳)
袁保恒给家里写信,也说:“孙杀其祖母而卖之,弟杀其兄而卖之,种种未闻之奇,不一而足。”
甭说穷人活不下去了,地主家也很难活命,王凌云回忆说:
“我家先卖骡马,继卖田地。到了无法生活的时候,祖父只身去鲁山县狼坟村同族富家求助,病死于鲁山。祖母及伯父母,也先后病饿死。”


五口之家,迅速土崩瓦解,地主家也很难活命,河南饥荒有多可怕?


五口之家,迅速土崩瓦解,仅剩下王凌云的父亲活下来,给另家大富户当长工。
这时候王家还有五六十亩荒田,因为土质太差,没人要,就撂荒在那里。王父后来慢慢做点小生意,家业又起来了,但问题是社会秩序完全乱套了,豫西成了土豪劣绅和土匪的天下,想活下去都很艰难,遑论出头天了。王凌云这个富家子,豫西的小知识分子苦闷啊,有知识没啥用,考大学考不上,投军吧又太苦,最后只好在当地搞民团,跟土匪打生打死,要不是机缘巧合,他的一生必然终结于豫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