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跳槽抉擇:跳還是不跳,時間不是問題,關鍵看這3點!

一份工作做多久跳槽才最合適,或者至少要堅持多久才能換呢?

我在網上搜了搜,發現不少人會給出一個明確的時間界限——2年、3年、5年……

其實,一份工作什麼時候需要換,很難有明確的時間界限。

但是,也千萬不要抱著這樣的心態隨隨便便跳槽,像是2年3跳、3年5跳。這樣很容易陷入發展原地踏步,甚至是越跳越差,最後很難找到工作機會的惡性循環。

職場跳槽抉擇:跳還是不跳,時間不是問題,關鍵看這3點!

沒有時間做界限,那什麼時候才應該跳槽呢?

1. 個人完全沒辦法融入公司的價值觀。

什麼叫做“價值觀衝突”呢?

舉兩個例子:

比如你特別看重和和氣氣的辦公室氛圍,但公司卻強調“狼性文化”,甚至是格外崇尚以個人為單位的業績競爭,這時候你肯定很難融入公司;

比如你人到中年,雖然工資尚可,但此時上有老下有下,比起高薪你更希望能多點時間陪伴家人,但加班、出差卻壓得你喘不過氣。

這時候,公司的環境就已經不適合你了,不妨做跳槽打算。

2. 公司/平臺限制個人繼續成長或發展。

每當我們換一份工作,一般都會經歷:適應期/調整期 - 成長期 - 成熟期 - 倦怠期

適應期/調整期,指的是你對新的工作內容還不熟悉,需要將自己過往的技能和經驗遷移過來,適應新的氛圍、新的同事;

成長期,指的是做好這個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經驗大於你現有的,需要你快速成長;

成熟期,指你對這個崗位的一切事務都已經得心應手了,能夠很熟練得把工作做到優秀;

倦怠期,就是當你感到這份工作已經很難點燃你的激情,你感到自己就像是流水線上的工人一樣,每天就是重複、重複。

有些公司晉升通道很長,讓你可以像升級打怪一樣,一路爬上去,這種工作一般會給人帶來能力和收入的持續增長;

但大多數公司,尤其是規模比較小的公司,每個崗位的上升空間寥寥無幾,無法滿足你升職、加薪、個人成長的願望。

3. 自己有轉行、轉崗的想法,公司難以滿足。

一位女性朋友原本是在商場行業做管理的,但在生了孩子後,突然對家庭教育行業產生了濃厚興趣,自己報了很多班學習,也發現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這個領域即將進入藍海時期。因此,她打算轉行到早教和家庭教育行業。

這樣一來,原公司無論如何都無法滿足她的發展需求了,轉型跳槽就是下一步行動。

還有些公司,會因為某個崗位的空缺“臨時”調動在職員工過去。比如我的一個親戚,入職時是財務,工作一年後統計崗位缺人,他就被調動過去了,但她本人還是想走財務路線。

幾番爭取未果,也就不得不跳槽了。

職場跳槽抉擇:跳還是不跳,時間不是問題,關鍵看這3點!

除了以上幾個跳槽建議,有必要額外提示很重要的另2點:

A. 不要單純因為薪資跳槽,尤其是從大平臺跳到小公司。

很多人在大公司待久了,就容易誤把平臺實力誤當做個人實力,或者把整個的就業環境看得很單純。

朋友小張是一家生物醫藥公司的研發,前公司平臺大、晉升機會多,但是加班多、壓力大、漲薪難度也相對較大。後來有一家小公司挖角,開出漲薪40%的條件誘惑他跳槽。

小張衝著高薪資跳槽過去,沒想到小公司內的管理混亂,研發的上下游崗位混亂,讓他很難適應。加上後來經濟大環境不景氣,小公司抵禦風險的能力有限,小張這種薪資很高且入職不久的員工就被第一批裁員了,得不償失。

B. 避免一時衝動就裸辭,因為你永遠無法預知明天會發生的事。

今年年前,很多人拿到年終獎之後都抱著年後找份好工作的想法,欣然裸辭了。

沒想到年後的疫情影響了求職,更影響了整體的就業大環境,很多人因此陷入了漫長的待業期,已經3個多月零收入了。

如果是職業競爭力較強的人,尚且可以換行業發展;如果是有一定積蓄的人,也還可以挺過這場經濟寒冬。

但對於相當一部分賬戶餘額不足、求職競爭力也不足的人,日子就很難熬了。

所以,千萬別輕易“裸辭”,因為你永遠無法預知明天會發生的事。

職場跳槽抉擇:跳還是不跳,時間不是問題,關鍵看這3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