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方法看過太多都沒用?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用這招

先前,巴黎地鐵上,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在地鐵裡,靜靜地看書。被評為是地鐵上最美的一道風景。

育兒方法看過太多都沒用?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用這招

看過太多地鐵裡熊孩子上躥下跳或嬉戲打鬧的場景,再看看這一幕,不由感嘆,要是我們家孩子也能這麼乖巧聽話就好了!

育兒路上,為人父母堪比“專家”。說起育兒問題,總能滔滔不絕。

但,你有沒有想過,多年後,你會收穫一個怎樣的孩子呢?你的教育方式,會讓你如願嗎?

有沒有一種育兒方式,真正可以讓孩子和父母受益一生呢?

經典育兒書籍《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將給你答案,它是世界上第一本提出“情感引導式教育″的經典書籍。

育兒方法看過太多都沒用?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用這招

作者:金伯莉,布雷恩,她是最早提出“情感引導式教育″的兒童教育專家, 是一名註冊家庭與兒童心理治療師,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她告訴我們,運用情感引導的教育方法,你不僅能收穫一段深厚的親子關係,還將收穫一個合作,自立且有責任感的孩子,輕鬆解決育兒路上的攔路虎。

01你的管教方式決定孩子未來的模樣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生的老師。

網上曾有這麼一個帖子,一位苦惱的媽媽向專家訴苦:“孩子不愛看書不愛學習,怎麼辦?”專家淡定的答道:“你複印過文件嗎?如果複印件上有錯字,是改複印件還是改原件?”這個回答,讓大多數為人父母的家長們陷入思考。

如果家長是原件,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

那父母的一言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而父母的言行裡,也藏著一個孩子未來的模樣。

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一般父母會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控制型媽媽:她經常會大聲吼道:“都給我停下來!不許亂跑,再搗亂就別想看電視了!”命令和威脅是控制型父母經常使用的管教方式。

第二種,放任型媽媽:她面對孩子的問題,會無奈的搖頭,認為小孩子鬧一鬧沒事的,所以乾脆放任不管。放任型父母會對規定限度或嚴格要求缺乏信心。

第三種,賄賂型媽媽:她會說,“如果你們不吵鬧,等下就給你們吃冰淇淋。”賄賂型的父母習慣通過外部獎勵來讓孩子乖乖聽話。

這些管教方式,生活中隨處可見,你是那種呢?

作者說,這些管教方式,都對孩子的性格塑造產生不好的後果。

控制型的孩子由於長期受到壓抑,青春期容易放縱和叛逆;而放任型的孩子大多沒有規矩和邊界,學不會應有的社會規則,容易網絡成癮;賄賂型的孩子則不喜歡守規矩並且很難由衷的熱愛一件事,他的表現只是為了得到外部獎勵。

而真正有效的管教方式是運用情感引導的方式。

情感引導型的媽媽,如果遇到孩子們上躥下跳尖叫吵鬧的情景,她會先調整自己的情緒,然後告訴孩子們,你們的聲音有點太大了,看起來心情很不錯,不過屋裡不方便賽跑,你們能不能到外面去跑呢?等媽媽打完電話就去幫你們佈置一個障礙跑道,現在先請你們幫媽媽一個忙,自己先去後院玩一會可以嗎?

這種處理辦法既有效果又很包容,媽媽不需要怒吼,更不需要威脅和懲罰。

與傳統方式不同,情感引導既尊重孩子的天性,又有約束力,是帶著愛和尊重的引導方式。

善用情感引導,你將會一點一滴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讓孩子在充滿關愛的環境下成長。

育兒方法看過太多都沒用?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用這招

02搭建親密的親子關係

為人父母,最大的心酸,是拼盡全力卻依然小心翼翼。

前陣子,電視劇《幸福一家人》中的一個片段,讓人不禁辛酸:

育兒方法看過太多都沒用?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用這招

年輕有為的兒子因為父親沒本事,不能在事業上拉自己一把,就要和家人斷絕關係。

聽著兒子的責難,頭髮斑白的父親,趴在柱子上,失聲痛哭,最後,父親強忍著淚水,向兒子深深地鞠了一躬,並說道:“是爸爸沒有能力,我對不起你們!”

看完不禁淚目,含辛茹苦養大的兒子,不僅對父母毫無感恩之情,竟還理直氣壯抱怨父母的無能。此時這位父親的心裡一定很苦很涼,為什麼自己會教育出這樣的孩子呢。

電視來源於生活,在生活中,這樣的場景也不在少數。

幾年前,因為要錢無果,一名留學日本回國的學生在機場對前來接機的母親連捅九刀。這名學生留學日本5年期間,從未打過工,學費和生活費都靠母親每月的工資和四處借錢來支付。當天因學費問題與母親發生爭執,一氣之下竟連刺母親數刀,母親當即倒在血泊中,險些喪命。

事後這位母親在病床上接受採訪時一言不發,她不理解,為何省吃儉用傾注心血培養的兒子,竟會一言不合就對自己磨刀相向呢。

在震驚之餘,背後的教育問題令人深思。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是家庭溫暖和快樂的源泉,無論因為何種原因失去這種親密,相信都不是為人父母所希望看到的。

而親密關係的培養,取決於父母在孩子年幼時期就開始進行的情感引導。

所謂情感引導,就是通過向孩子傳授情感規則,讓他們知道如何去辨認情感並且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我們可以在孩子出現情緒的時候,準確的教他們這種情緒叫做什麼,遇到這種情緒他可以怎麼做,也就不會出現以上針尖對麥芒的親子關係。

世界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 但你的教育方式將決定你的愛讓孩子離你更近, 還是離你更遠。

在漫長的育兒道路上,情感引導將幫你搭建深厚的親子關係,讓你在傾注愛的同時,收穫滿滿愛的回應。



03情感引導,具體應該怎麼做?

樊登老師曾說過,《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這本書是他看過最有效的育兒書。他就是用情感引導的方法,解決了兒子的育兒問題。

育兒方法看過太多都沒用?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用這招

如何引導呢?結合書中提出的情感引導五步法,樊登老師分享了自己的做法:

1. 播下種子。在兒子兩歲哭鬧要喝牛奶時,他告訴兒子,我們來學習一個詞叫做耐心,等待牛奶的時候不哭,就叫耐心,我們來試試。這就是播下種子,讓孩子認識情感的詞彙。

2. 接著就是觀察和判斷。看到兒子不是很理解,再次引導他試試看,表現出耐心,不哭就是了。兒子開始嘗試按照他的引導了停止哭鬧。

3. 聆聽。看到兒子情緒平靜下來後,再次抓住機會告訴他,對了這就是耐心,他做到了,非常好。

4. 體察並理解孩子的感受。這時候可以輔助安撫說“我知道你很著急(讓孩子知道你理解他的感受)但是我們需要耐心的等一等。

5. 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第二天當嘟嘟還是哭鬧喝牛奶的時候,他又再次提醒嘟嘟,昨天我們學習了什麼是「忍耐」,還記得嗎?牛奶還沒來的時候,不哭就可以了。再次引導他嘗試,慢慢的孩子就知道了什麼是忍耐,忍耐是什麼,應該怎麼做。

在持續的情感引導下,兒子嘟嘟在四歲的時候就學會了「堅持」這個抽象的行為,在一次參加跆拳道考試的現場,四歲的嘟嘟在三次踢板失敗後眼看要落榜時,主動舉手讓老師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最後藉助這次機會,他順利的通過了考試。

可見,情感引導下的孩子更懂得溝通,並且會商量事,孩子獲得的成功機會自然就更多。

培養一個人最好的機會,不是在他做錯事的時候,而是在他做對事的時候,告訴他這就是對的事情,你做的非常好,這樣就能引導他去嘗試更多對的事情。

經常看到有些小朋友一言不合就坐地打滾或哭鬧大叫,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學過什麼是耐心,遇到不順的事應該怎麼做,因為父母沒有引導過,他們也只知道哭鬧這一種表達方式。

而情感引導的方法,就是幫助孩子認識和掌握大量的情感詞彙,讓他們知道遇到這些情緒應該怎麼做,教會孩子面對人生路上的各種挑戰。

俗話說,沒有天生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天生完美的孩子。

育兒需要投入耐心,需要父母持續的引導,用對方法,育兒就會更加輕鬆和享受。

育兒方法看過太多都沒用?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用這招

《觸龍說趙太后》中有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善用情感引導,為人父母的我們和孩子都將受益一生。

- END -

作者:瑪吉,有一顆少女心的文藝姑娘,以夢為馬,以文為韁,馳騁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