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傳統產業鏈,看農產大宗的玉米供應鏈金融3.0模式

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是一個B2B的金融模式,是企業與企業之間通過專用網絡進行數據信息的交換、傳遞、開展交易活動的商業模式。而新的供應鏈金融是一個N加N的模式,現在稱之為供應鏈金融3.0模式。

打破傳統產業鏈,看農產大宗的玉米供應鏈金融3.0模式

隨著國家政策的變化和互聯網對產業鏈的滲透,以及銀行等金融機構自身的定位轉變,3.0時期顛覆了過往以供應鏈核心企業為紐帶的“1+N”間接融資模式,逐步變為“N+N”模式。平臺通過整合供應鏈環節的所有參與方,為其提供多維度的配套金融服務,供應鏈各參與方的訂單、運單、收單、融資、倉儲物流等交易行為都進行線上化處理,平臺做好過程管控成了供應鏈金融3.0的關鍵。供應鏈金融3.0通過平臺鏈接的商業生態,基於雲計算和大數據創建的金融生態體系,使得金融能真正服務於整個供應鏈的各類主體並推動商業生態的發展。

打破傳統產業鏈,看農產大宗的玉米供應鏈金融3.0模式

例如遼港電商平臺要打造的就是新供應鏈金融3.0模式,它有什麼樣的特點?

第一是產業鏈條長。平臺是以港口為核心,逐漸向產業鏈條兩端延伸,延伸到上游是種植端,延伸到下游是飼料需求企業,而不僅僅是單純的倉庫融資或港口融資。所以供應鏈金融服務鏈條必須足夠長,才能真正服務於整個產業鏈條上的各個參與方。

第二是有物流需求,對港口依賴程度比較高。我們為客戶提供的供應鏈金融服務一般都包含物流服務。物流問題是玉米產業鏈上的重要難點,所以玉米供應鏈金融服務中的物流需求也是巨大的。

目前玉米的流通主要是以港口為主,所以對港口的依賴程度很高,我們以港口為重要節點向兩端延伸,真正為客戶解決港口和物流的需求。

第三是資金需求量大,服務費率低。玉米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個體農戶眾多,他們的融資渠道比較狹窄,通過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提供融資服務,勢必會吸引大量有資金需求的中小企業參與到服務鏈條中。

第四點是盈利水平低。農產品的貨量大,融資的金額也很大。所以玉米供應鏈金融服務的資金需求量必然也是很大的。但是玉米是基礎行業,本身盈利水平非常低,所以融資的服務率費率也偏低。

因此要讓整個農產品電商平臺健康發展一定是一個綜合性的服務方案,持續整合產業鏈條,為產業鏈條上的參與方提供完備的服務,讓平臺持續穩定地發展下去。

打破傳統產業鏈,看農產大宗的玉米供應鏈金融3.0模式

玉米供應鏈金融服務方案

第一是產地建庫存業務,主要服務於糧食收購企業,通過指定交收倉庫實現貿易商產地建庫存,具有便捷、安全、高效等特點。

產地的指定交收保障了玉米的供應及質量,同時很重要的一點是可以進行價格的風險控制。我們根據客戶的需求幫助客戶做套期保值方案,完全保證了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風險控制。

第二個是在途貨物的融資,可以實現物流全過程的融資。主要是針對糧食銷售企業或者是糧食採購企業,對於有真實貿易背景的在途貨物都可以用來抵押融資。

針對在途貨物融資,我們會在重要節點進行嚴格把控,比如產地、港口、庫區、銷區等等。在途貨物融資之所以能夠實現,主要是能通過物聯網等信息技術保證在途貨物的可視化和可塑性。

第三是代收代儲業務,主要是服務於下游的需求企業,我們對符合平臺要求的下游需求企業開展代收代儲業務。在與平臺簽訂玉米代收代儲合同後,我們會為代收代儲業務提供資金和服務,下游企業通過我們提供的代收代儲服務,一方面可以讓採購需求更穩定,另一方面可以避開糧食上市的季節性高峰、運力緊張等不利因素。

第四是應收賬款融資,主要是服務於糧食或加工產品銷售企業,因為目前賒銷的交易方式比較普遍,而賒銷導致大量應收賬款的形成,加重了糧食或加工企業、產品銷售企業的資金壓力。對於真實存在的貿易關係,平臺提供應收賬款的融資模式,有助於企業盤活應收賬款,加速資金流通,緩解債務危機。

未來我們升級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將開啟更多的服務和產品,比如依靠我們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通過物流、倉儲、監管,保險等全方位服務和全程可視化的管理模式,對交易活躍的買賣方提供動態倉單融資服務,可以盤活企業的原材料和庫存,從而更好地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

玉米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風險控制

玉米供應鏈金融服務風險簡單說就是管住錢和管住貨,也就是資金風險和貨物風險。

1、資金風險的控制方面

主要體現在價格風險控制與核心企業信用風險控制。

在價格風險控制方面,平臺會對採購價格合理性進行確認,同時確定市價方案,在業務進行的過程中逐日盯市,當產生價格風險時及時發出預警通知和補充擔保通知。

在核心企業的信用風險控制方面,一方面會通過各種方式對核心企業進行信用調查,比如通過銀行、港口、合作貿易商、倉儲企業等對核心企業的信用情況進行了解。

未來我們可以為每個客戶建立精準的客戶檔案和風控模型,對於不同的信息賦予不同的數值,當客戶的信息觸發風險數值時,系統會自動提醒,以此把客戶信用風險降為最低。

2、貨物風險控制方面:

首先一定是要對重要節點進行把控,通過線上線下互相配合的方式,對貨物流轉的重要節點進行重點監控,包括產地、港口、庫區等。

其次是貨物監管方面,平臺通過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對貨物實施全流程監控,通過對倉庫的把控實現貨物的監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