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風暴席捲中國市場,中石油:進退兩難

最近,關於油價暴跌的新聞層出不窮。國內的石油市場同樣也在面臨難關。

國際油價風暴席捲中國市場,中石油:進退兩難

4月20日,美國原油期貨價格暴跌、WTI原油期貨跌至-37.63美元/桶以來,原油期貨便遭到了持續拋售。截止4月28日的歐市早盤,WTI5月原油期貨跌幅擴大至20%,最低至10.13美元/桶,接近10美元大關;其6月期貨也難逃暴跌命運,一度大跌30%,至12美元/桶以下,收盤時跌幅25%;而國際基準布倫特原油下跌超過8%,至20美元/桶以下。

為集中力量應對低油價,4月24日,中石油集團召開專家座談會。中石油董事長戴厚良表示,國際原油暴跌使公司面臨生存危機,必須及時採取改革措施與技術突破,爭取度過難關。中石油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油氣生產供應企業,核心業務是原油開採,國際油價不斷下跌,勢必牽動著它的發展。

對於這個局面,很多人表示不解,低油價不正是加緊庫存的好時機嗎?中國是人口大國,需求多,庫存多些也不用擔心銷售問題。而且我國車輛燃油價格調節機制實行“上封頂下保底”政策,國際油價暴跌,中國市場收到的影響按理說不大,中石油集團為什麼說公司還會面臨生存危機呢?

一般來說,油價由“原油開採成本、原油煉化成本、稅費”三部分組成,我國石油除去進口的部分,還有一大部分是自己開採的,而開採的成本並不低。據統計,我國開採成本是29.9美元/桶,而一些產油國家,例如阿聯酋開採成本約為12.3美元/桶,伊拉克為10.7美元/桶,沙特最低,僅為10美元/桶。也就是說,我們以近30美元的成本開採出來,按國際油價只能賣到20、甚至10幾美元,顯然是要虧損的。

同核心業務在於石油煉化的中石化不同,中石油主要負責原油開採,而隨著國際油價不斷下跌,在本土開採石油越來越虧損,公司勢必面臨生存危機。

據統計,中石油每年至少開採2億桶石油,是我國石油供應的主要企業,因此,它不能減產,一旦減產,國內石油市場就失去了穩定。而且就算真的停工,採油礦井的折舊和損耗帶來的成本也不是小數目,依然是往裡倒貼錢。而繼續開採,同樣面臨成本大於售價的問題,可以說中石油真的是進退兩難。

中石油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年利潤為456.82億元,同比下降13.9%,中石化淨利潤575.91億元,同比下滑8.7%。可以看到,中石化收到的影響要小些,但同樣有所下滑,而自國際油價浮動以來,中石油的股票價格也一度從6.30元跌至4.45元。

對此,中石油董事長戴厚良表示,要全力減少開採成本,盡力保障油氣供應。而對於人們指出的油價為何不降的問題,中石油表示,根據“上封頂下保底”政策,當油價低於調控下限時,多餘價格不在企業手裡,而是全部上繳中央國庫用於一般公共預算管理。因此油價不會過多變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