駙馬的悲慘生活:當不了官,過不了夫妻生活

在古代,一個讀書人最得意的階段應該就是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狀元作為這一期進士的頭籌,無疑是最受矚目的,許多話本小說裡會紛紛描寫皇帝們給自家公主們找狀元做駙馬。

但事實上,明清兩代,幾乎沒有狀元願意娶公主,當駙馬。以至於明清兩代一共203位狀元,沒有一位去當了駙馬。

駙馬的悲慘生活:當不了官,過不了夫妻生活


從駙馬的起源來看,駙馬一詞的含義就不怎麼好。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出遊的途中被一個大鐵椎襲擊,幸好只擊中了他的副車。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秦始皇在以後的出遊中都會安排許多副車,還找了替身來掩人耳目。

傳到後世,皇帝們紛紛效仿秦始皇的做法,為自己安排多餘的副車和替身來掩人耳目。再加上這個替身又多是自己的女婿,所以駙馬一詞逐漸成為公主丈夫的稱呼。

至於為什麼多是女婿當替身,因為在娶公主後,駙馬算是皇室的人,但終歸是外姓,無論從皇室威嚴還是損失上來看,駙馬都是最適合的人選。

明清兩代對駙馬的要求更加嚴格,首先要年輕,14-16歲最好;容貌氣質上佳,長得帥;最好京城本地人,家產豐厚;心理素質要好。

駙馬的悲慘生活:當不了官,過不了夫妻生活

如果說前幾項都還能理解,那麼為什麼還要求駙馬的心理素質好呢?

因為娶公主跟娶老婆是兩個概念。

雖然駙馬是皇帝的女婿,公主的丈夫,但實際地位要比公主低一個層位。

《明史》上明確記載,駙馬每天要向公主問安四次,自己的爸媽見了公主以後還要行君臣之禮。

吃飯的時候駙馬不能與公主同桌,也就是說,公主吃飯的時候,駙馬只能站在旁邊站著看公主湖吃飯。

更狠的在後面,皇帝們為了防止外戚干政,明朝皇帝明確規定除了一個毫無權利的空頭爵位,駙馬們終生不可入朝為官,駙馬的兒子也不例外。

駙馬的悲慘生活:當不了官,過不了夫妻生活


對當時的讀書人來講,這無疑是最讓人不能接受的條件。寒窗苦讀數十年,只為一朝能大展宏圖,為國效力,卻只因為要娶皇帝的女兒只能抱著一個爵位空度餘生,這簡直是古代傳統讀書人最不想看到的情景。

公主嫁入時還會自帶一個保姆,這個保姆的作用跟清朝負責皇帝后宮的太監是一樣的。駙馬想要過正常的夫妻生活,要提前跟保姆商量甚至賄賂,才會有見到公主的可能,而且時間上也不充裕。

順便一提,也有說皇帝會在婚前派一個宮女去測試駙馬的能力,達標了才會同意婚事。

名義上,駙馬雖然可以納妾,但納妾的駙馬的處境估計會相當尷尬。

駙馬的悲慘生活:當不了官,過不了夫妻生活

即便我們把目光放寬到整段歷史,而不侷限於明清,那麼也只有一位鄭顥疑似狀元當過駙馬。

說是疑似,因為正史中只記載了他當上進士,至於是不是狀元則無從而知。當時的皇帝正在為萬壽公主挑駙馬,當時的宰相白敏中就推薦了鄭顥。

皇帝很滿意,但好巧不巧,當時的鄭顥請了婚假,去楚州與早就訂下婚約的盧氏完婚。皇上的指令一下,鄭顥不得不半路回京,去與公主完婚。

此番亂點鴛鴦譜自然讓鄭顥恨透了當時的宰相白敏中,他與萬壽公主不合,因此愈發懷念盧氏,家人病重的時候公主還在寺裡看戲。因此他經常跟皇帝告白敏中的狀。

駙馬的悲慘生活:當不了官,過不了夫妻生活


雖然唐朝對駙馬的仕途干涉不像明清那般嚴格,但駙馬絕對不是一個好差事,在駙馬看來,娶回來的是公主,賠進去的可是自己將來半輩子的前途和事業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