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了,告诉孩子这个重要的节气,了解民间传说,吟诵古诗

一、立冬的民间传说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立冬了,告诉孩子这个重要的节气,了解民间传说,吟诵古诗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至此之后人们在立冬时节就有了吃饺子的习俗,并且吃完饺子之后耳朵就不会再受冻。

立冬了,告诉孩子这个重要的节气,了解民间传说,吟诵古诗

二、立冬的含义

关于立冬的来源,一开始出现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典籍中,书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其意思就是说冬天的伊始,农作物已全部收成并储藏起来,不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也代表着作物的终结和动物的冬眠。

立冬了,告诉孩子这个重要的节气,了解民间传说,吟诵古诗

在古时,人们将立冬分为三候,以此表示冬天正式来临。

一候水始冰:表示节气期间水已经开始结冰。

二候地始冻:表示节气期间土地开始冻结。

立冬了,告诉孩子这个重要的节气,了解民间传说,吟诵古诗

三候雉人大水为蜃:这里的雉一般指像野鸡一类的大鸟,里面的蜃则指大蛤,表示节气一到,像野鸡的大鸟就很少看到了,不过这时在海边却能经常看到大蛤,所以人们都认为是雉入水后变成大蛤了。

立冬了,告诉孩子这个重要的节气,了解民间传说,吟诵古诗

三、有关立冬的诗句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诗文赏析:立冬之夜,笔墨都冻凉而懒于写新诗,一个小炉,温一壶美酒,醉看点点墨花,好似那一地的雪花竟是月光一般。笔墨之下透露出诗人的思乡恋乡之情。

立冬了,告诉孩子这个重要的节气,了解民间传说,吟诵古诗

《立冬》

【元】陆文圭

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

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

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

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诗文赏析:早久又怎么会下雨,秋深逐渐进入冬季。黄花独自粘上了露水,红叶已经随风飘落。边想吹冷角,村里的歌声说明春季已经到了末尾。篱笆门天大睡,衰懒惭愧没有功劳。

立冬了,告诉孩子这个重要的节气,了解民间传说,吟诵古诗

《立冬即事二首》

【宋】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立冬了,告诉孩子这个重要的节气,了解民间传说,吟诵古诗

诗文赏析:第一首诗意在写景,细雨生寒,草木青黄,春去冬来,独闻一绽梅花香。寒冷之节也能生出好心情。可第二首诗笔墨一转,而言"老夫布褐未装棉",从中可以看出生活的贫苦,片语之中流露出诗人的愁苦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