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正式躋身特大城市

3月27日,住建部公佈《2018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

數據顯示:

目前,我國城區人口超過300萬的有29個城市,超過500萬的有15個城市,超過1000萬的有6個城市。

與上一年的數據相比,我國城區人口超500萬的特大城市由13個擴大到了15個,西安和青島新晉特大城市行列。

人口規模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已經成般來說,城市的中心城區人口規模越大,意味著這座城市集聚資源要素和輻射周邊的能力越強。

1

城區常住人口,

是判斷城市真實規模的關鍵指標

根據2014年11月國務院發佈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以城區常住人口為標準來劃分。

即如圖所示:

西安正式躋身特大城市

數據來源:《2018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

製圖:華商報 張永文

也就是說:

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

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

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

目前,我國城區人口超過300萬的有29個城市,超過500萬的有15個城市,超過1000萬的有6個城城市。

西安正式躋身特大城市


數據來源:《2018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

製圖:華商報 張永文

目前城區人口超過1000萬的6個超大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重慶、廣州、深圳和天津,包括了4個直轄市和兩個副省級城市。

其中,上海城區人口超過2000萬,是我國城區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北京城區人口也接近2000萬。

特大城市9個:武漢、成都、東莞、南京、杭州、鄭州、西安、瀋陽、青島。

Ⅰ型大城市13個:哈爾濱、長春、合肥、濟南、昆明、大連、長沙、太原、寧波、南寧、蘇州、廈門、福州。

需要說明的是,重慶雖然城區人口達到了1507.66萬人,但是重慶總面積8.24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一箇中等省份,城區既有主城區,也有距離主城區很遠的遠郊區。

因此,衡量重慶中心城區人口規模時,一般採用的是主城區人口數據,目前這一數據為875萬人。

所以,目前超大城市有5個,分別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和天津,重慶仍然是特大城市。排在5個超大城市之後的是武漢,武漢是中西部中心城區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已經達到918萬,距離超大城市僅一步之遙。

2

那麼,城市規模評級有多重要?

中心城市是政治、經濟、文化、醫療、交通等各個領域的中心,各種高端要素都集中在中心城市。

從城區人口規模來看,特大城市已經是很多新一線城市、強二線城市的“標配”。城市擴大,尤其是成為特大城市後,就具有較強的城市規模效應。

西安正式躋身特大城市

同時,相應的土地指標、城市建設等方面的配套標準也會變化。

所以,對二線城市來說,成為特大城市十分重要。

因此,城市規模評級非常重要,它關係到很多大項目的審批。

例如國家明文規定,城區人口300萬是一個城市修地鐵的關鍵指標之一。

除此之外,城市規模還和戶籍管理掛鉤。2019年印發的《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改革的意見》,特別提到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

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則要精簡積分落戶項目,確保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再比如樓市調控,國家會根據城市規模實施因城施策、分類調控等。

3

西安成為特大城市,將面臨更多機會!

《統計年鑑》顯示,2018年,西安城區總人口達586.61萬,成功晉級特大城市之列。

西安正式躋身特大城市

特大城市,對西安來說是個全新定位,意味著西安的空間擴大了,人口增長了,面臨的機遇更多了。

未來,西安將優者更優。

比如,在軍工、航空航天和電子產業上。西安是老牌的工業城市,這方面一直全國領先!

比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西安高新區綜合實力全國第4;而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底,西安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已達1839家,全市研發經費532.42億,佔了全年GDP的2.18%。

比如,政策紅利。西安屬於是一帶一路核心區,國家政策大力扶持,可以想象的空間極大!

比如,西北重要的高鐵樞紐。以西安為中心,米字型的高鐵佈局已經展開,這是經濟圈形成的重要基礎。

比如,“強省會”城市定位。當下的西安,更像是一盞黑暗中的明燈,周邊集聚了諸小多城市。這樣更易於打造產業等層面的完整性,相互取長補短,以西安為中心形成全國都市圈。

當然,也有的不足,也要及時彌補。

特別明顯一點,便是經濟發展。

2019 全國城市GDP強排名,西安跌出了前20。別說跟成都、重慶、武漢比,就是比寧波、佛山、東莞等一些南方地級市,也會被吊打。

而且,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城市群,周邊城市都太弱,全國百強城市區域,一個都未上榜。僅有的榆林還是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單一,正在沒落。

不過,一些都在發展中變化。

儘管現在的西安,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並不妨礙我們依然看好它的未來。

2017年以來,西安抓住了此次人口流入的窗口期。

僅2018年一年,人口流入便超75萬;儘管2019年大幅回落,但也有19.98萬,人口增量排行位居依然全國第9位。

西安,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容忽視。

這兩年,為了鼓勵來企業來西安發展,它誠意滿滿,在稅收、補貼、修建設施上都大力協助。

我們看到,華為、大疆、京東大量優秀企業進駐,三星留在了西安,大批半導體的龍頭企業也留在了西安。

有著強力的工業背景做支撐,還有優秀的教育資源,再加上政策的紅利不斷,如果積極引導產業轉型,我們相信,西安仍有極大發展空間。


特大城市西安,值得我們期待一個更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