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大幅提升,上海下一步如何再发力?答案在此→

昨天,世界银行公布了《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国的营商环境排名全球第31位,较去年提升15位。

在今天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北京市副市长王红和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围绕对标国际先进经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了相关介绍,并答记者问。请看国新办公布的发布会实录摘要↓

助力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大幅提升,上海下一步如何再发力?答案在此→

刘健 摄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说:

今年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力度更大、精准度更高、节奏更快

今年,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力度更大、精准度更高、节奏更快。国务院职能转变协调办、财政部会同司法部等十余个部门和京沪两市政府,根据去年世界银行评估结果,逐项梳理了我国营商环境存在的56项主要失分点,对标国际先进、对接国际通行规则,于年初制定专项改革任务台账,明确改革目标、责任部门、时间节点。目前,除少数修法及涉及整合多部门职能和系统的任务外,国务院职能转变协调办、财政部已经协调推动各部门及京沪两市政府按时保质地完成了百余项改革举措,在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保护中小投资者监管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进一步增强了我国营商环境的国际竞争力。

北京和上海作为样本城市

敢于啃“硬骨头”、趟“深水区”

特别是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基础上,北京和上海两市作为我国的样本城市,以参与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估为契机,敢于啃改革的“硬骨头”、敢于趟改革的“深水区”,在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跨境贸易、开办企业、登记财产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全国的“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树立了标杆,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了大量可学习、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大了最新的政策实施和宣传力度、一线窗口办事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改革举措全面落地、政策语言简明易懂、办理流程一目了然,大幅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知晓度,妥善解决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并充满自信地向国际社会展示和宣介中国“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的最新成果。

中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政策成效经得起市场主体和国际社会的检验

事实证明,中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政策成效经得起市场主体和国际社会的检验。昨天,世界银行发布了今年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成功实现高位提升,由去年第46位上升至第31位,并连续两年被世行评选为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全球10个经济体之一。其中,执行合同、获得电力指标排名分别位居全球第5位、第12位,位居全球前沿;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排名实现了弯道超车,排名由第121位跃居至第33位;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排名大幅上升36位至第28位。跨境贸易、办理破产、纳税、开办企业等指标排名也实现了不同幅度的提升。

“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是我国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一场“攻坚战”

下一步,财政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和参与全球评估的地方政府,力争部分领域的改革引领全球潮流、部分领域尽快弯道超车、部分领域紧随其后,朝着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不断前行。同时,我们也将积极推动京沪等参评城市的改革举措、改革经验走向全国,并与国际社会共享中国改革经验,为提升全球营商环境的整体水平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说:

充分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

借鉴国际经验推进“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国家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上海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政府流程再造为抓手、以增强企业获得感为标准,充分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方面的先行先试作用,借鉴国际经验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开放促改革

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

一是以开放促改革,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中央要求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上海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和先进经验,以“自贸区速度”引领带动全市政务服务效率提升。探索并在全市推广实施“证照分离”等改革,开办企业全流程便利度大幅提升,“准入不准营”难题逐步解决。推出投资建设审批事项 “四个集中一次办成”改革,企业办理建筑许可审批时间和环节大幅缩减。建设高标准“通关+物流”全程可视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出口货物时间和成本大幅下降。推出办事大厅“综合窗口”、窗口无否决权等创新举措,全面提升了政务大厅窗口服务效率。6年多来,上海自贸区在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和“证照分离”改革领域探索形成了300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推动了营商环境系统性提升。

推行“一网通办”

提升政府服务效率

二是推行“一网通办”,提升政府服务效率。上海以全市通办、全网通办、只跑一次、一次办成为目标,对政务服务进行革命性再造。成立了市大数据中心,建成“一网通办”总平台,接入2035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行政审批全覆盖。并创造性地进行了系统重构,推动服务流程简化优化,90%的审批事项实现只跑一次、一次办成,356项事项全市通办。在推进“线上进一网”的同时,推进“线下进一窗”。将专业受理窗口整合为“零差别受理”综合窗口,受理人员从“专科医生”升级为“全科医生”,申请人等候时间平均减少了三分之一。

推出“企业服务云”

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三是推出“企业服务云”,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首创电子政商综合服务平台——上海市“企业服务云”,面向全规模、全所有制、全生命周期企业,提供普惠制精准性兜底式服务,主要解决政策获取渠道不畅、诉求无处反映、难以有效寻求专业服务等问题。截至目前,“企业服务云”已建成全覆盖政策、兜底式诉求、集成式专业服务体系,网站总访问量累计达848.8万人次, 注册用户49.2万个,完成服务订单9.1万个。

近期,上海进一步对标国际上营商环境领先的经济体,以拓展改革覆盖面、扩大企业受益面为重点,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3.0版方案,继续以更大力度推动提升营商环境。

部分热点问答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

从2017年以来,上海已经实施了两轮营商环境的对标改革,目前效果怎么样?

陈寅: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经过两轮营商环境对标改革,我们深刻体会到优化制度性和体制性等一些软环境,让市场主体不断地主动增加投入,带动就业,这比政府直接干更稳定、更有效。上海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对于经济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一是,企业投资的信心在增强。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上海通过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给企业吃了定心丸。上海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保持了向上走的态势,前三季度增长6%,是逐季往上走。另外工业投资也在去年增长17.7%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又增长16.3%,连续18个月保持了两位数的工业投资增长,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和基础。

二是外商投资更加看好上海。今年1-9月份,新设外资企业项目、合同利用外资、实到外资这三个方面都实现了同步增长,分别增长了40.2%、8.9%和13%。上海到目前已经累计引进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05家,外资研发中心452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的数量约占全国的一半。

三是企业活力在增强,新的市场主体不断涌现。今年上海全市日均新设企业1429户,增长7.4%,截至三季度已经提前完成了全年新增就业岗位目标。

上海营商环境的改革,坚持以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着力解决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上海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CNBC记者:

上海市对于知识产权等方面做出哪些改善?

陈寅:上海在建设“五个中心”过程中,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加强了行政、司法相互协同的监管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就专利、版权、商标等一系列违法行为开展大力整治,构建了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和同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

具体措施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商标、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就今年来说,1-9月份,我们共立案受理了专利纠纷案件169件,结案169件;查处商标违法案件1131件,没收各类侵权商标标识和商品共24.9万余件,移送商标犯罪案件25件。

二是发挥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的示范作用。今年1-9月份共受理专利预审案件474件,获得授权将近145件。

三是加强对于涉及到“进博会”的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相关知识产权市场秩序的全面监管和综合整治

,努力净化知识产权市场环境,优化举报投诉机制,强化线索转接工作,提升行政查处效率。

四是推进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长三角地区地缘相近,经济流动比较频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更需要加强一体化联动,所以在案件的移送、委托送达、协助调查、协助执行、协助办案、横向协调、服务协作、信息共享等方面长三角三省一市开展全面执法协作。

五是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全年上海各个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2157件,成功调解了1497件,调解成功率将近70%。

六是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国际运营(上海)试点平台,并投入实际运营。开展了知识产权交易服务、金融创新、海外布局及维权,重点产业的运营以及基础服务等核心业务功能,通过这些举措既保护知识产权,又让更多的知识产权能够发挥它的作用和经济贡献。

香港商报记者:

上海和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城市比还有哪些差距?下一步在提升排名方面在哪些领域的阻力还比较大?

陈寅: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上海在2017年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的时候,确定了一个优化营商环境的三年目标,到2018年相关领域的短板弱项要明显改善,部分领域的营商环境指标要达到国际公认标准的先进水平;到2020年,各领域营商环境便利度要全面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到目前来看,这两个目标大部分已经实现,在世行10项测评的指标当中,我们有8个指标进入了全球前60名,5个指标进入全球前30名,这意味着营商环境改革的深度和成效有了长足进步。相关领域营商环境的竞争力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整体面貌也得到了系统性提升。

接下来的工作当中,我们还是要对标更高标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对标世行营商环境排名前列的先进经济体,以建设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务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世界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以聚焦世行对标改革和“一网通办”等为重点,特别要针对企业反映的一些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不断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

下一步,一是要瞄准更高目标。这次北京和上海一起努力,中国总体排名第31位,说明前面还有30个经济体比我们做得更好,那就是我们赶超的目标。

二是要花更大力气抓好政策的实施。一方面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从推出到见效有一个过程,我们要不断地加强政策宣传,包括加强窗口服务人员培训,优化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改革也有一个逐步深化和系统化的过程,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方案,逐步扩大改革覆盖面,最终能够实现全领域、全覆盖。比如像建筑许可办理,我们要从低风险小型项目做起,逐步扩展到一般项目,最后能够扩展到各类型的投资项目。再比如像获得电力,我们从低压用户逐渐扩大到高压用户,逐步把范围扩展到用水、用气和用网等其他领域。

总之,我们将以企业的感受度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唯一标准,以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