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都讀錯了,至少要三版同讀(九)!

《道德經》版本有103種之多。古書在上千年的傳抄、刻印過程中難免出現錯誤,因此,在不斷地出現校訂本,迄今為止,校訂本共三千多種。其中,晉王弼《老子道德經注》,浙江書局重刊華亭張氏原本(簡稱“王弼本”);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老子》帛書甲、乙本(簡稱“帛書本”);湖北荊門郭店一號楚墓出土《老子》甲、乙、丙三組竹簡本(簡稱“竹簡本”),是三個最重要的版本。讀老子至少要三版同讀才能兼聽則明。

《道德經》都讀錯了,至少要三版同讀(九)!

筆者繼續分享三個版本第九章(以王弼本順序為主,為更好的理解原文之意,以後都用繁體字表達原文)

王弼本《道德經》 9章【原文】: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ī)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yí)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哉。

帛書版《老子》53章【原文】:而盈之,不若其已。(扌短)而允之,不可長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貴富而䮦,自遺咎也。功述身芮,天之道也。

楚簡版《老子》甲簡【原文】:而盈之,不不若已。湍而群(群)之,不可長保也。金玉盈室,莫能守也。貴福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經》都讀錯了,至少要三版同讀(九)!

①㨁,音“植”,從手、直,似指用手拿著,意控制、保持。通行本作“持”,竹簡本作“(困)”,

②盈,充足,突出。已,停止。

③(扌短),從手、短,似指能力不足、水平有限。竹簡本作“湍”(從水、耑,或通“短”。參見竹簡本“長耑相型”一句)。

④允,甲本左邊殘缺,疑為鉛”或“兌”,通行本多作“銳”,竹簡本作“群”,此從乙本校,意指延續、從事。

⑤葆,通“保”,保持。竹簡本作“保”。全句意指能力不足而勉強行事,不可能長久堅持。

⑥䮦:即“驕”,驕傲。

⑦述:乙本為“遂”,意完成,成功。

⑧芮,小的樣子

《道德經》都讀錯了,至少要三版同讀(九)!

這一章三個版本各有不同。

王弼本譯文:手裡拿的多了都滿了,不如適可而止。把東西弄得越尖些,就不能保持長久。財物太多了,就難守得住。富貴了而放縱自己,就會留下禍根。功成身退,這才合乎自然之道。

帛書版譯文:手裡拿的多了都滿了滿些,不如適可而止。能力不足而勉強行事,不可能長久堅持。黃金寶玉堆滿家中,不可能長久守護。富貴了而放縱自己,就會留下禍根。功成身退,這才合乎自然之道。

楚簡版譯文:處在窘迫的境地而想使之圓滿,不如停止。象湍流般迅急而使之聯合,這樣的聯合難以長久。黃金寶玉堆滿家中,不可能長久守護。富貴了而放縱自己,就會留下禍根。功成身退,這才合乎自然之道。

感覺像是後世在不停的按照自己的理解,改寫,尤其是存在歧義的地方,但這一章總體都是在說水滿則溢,過剛易折,凡事要適可而止,懂得功成身退。道理簡單,做到難,當前多少人抓的手裡的,還看的鍋裡的,貪得無厭成了常態,貪汙腐敗打之不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