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白露”時節,還該不該“露”?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立秋、處暑之後,就是“白露”。露,是指天氣轉涼溫度降低後,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形成的水珠,例如草木早晨會披上露水。根據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故稱為“白露”。在陽曆9月7日-9日交節,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

白露標誌著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算是真正入秋了,天高雲淡,氣爽風涼,早晚的溫差較大,雖然白天正午可能還會覺得燥熱,早晚都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明顯地感覺到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

【秋季養生】“白露”時節,還該不該“露”?

既然“白露”代表著暑熱的結束,人們愛用“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的諺語來形容氣溫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有句俗語叫“白露身不露”,就是告訴大家,這時暑氣已盡,不該再赤膊露體了。那些“露臍裝”、“低腰族”、“露腳踝”的小朋友們,讓我來揭示一下為什麼不該“露”?

其實,人體的皮膚是天然的屏障系統,在中醫來說,屬於衛氣循行的地盤兒,就是象人體的衛兵一樣,具有抵禦外邪的作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裡提到,人應該隨著節氣養生,天人相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界的規律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到了秋天,一切都應該是收斂、收藏的模樣。夏天天氣熱烈,不僅肉眼可見需要赤膊露身,其實人體的腠理也是疏鬆開洩的,以幫助人體散熱。秋天到時,天氣逐漸寒涼,尤其至白露時節,夜間露水凝,可見早晚天氣已明顯變涼,所以與天相應,人的腠理也開始逐漸緻密緊緻起來,當然,為了保護陽氣,也不需要再裸露肌膚了。綜上所述,大家可以明確地理解到“白露身不露”的道理。

【秋季養生】“白露”時節,還該不該“露”?

人體依靠經絡連接臟腑,腹部和後背部位均有多條經絡通過,皮膚腠理較薄,若防護不當,穿衣護理不當,寒氣極易通過肚臍、後背侵入人體。如果寒氣直中腹部(受涼多見,或是貪吃涼飲),腸胃運化失常,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嘔吐;如果下腹部受寒嚴重或天長日久,小腹寒氣逐漸積聚,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背部受寒,會入裡犯肺,引起咳嗽咳痰;腳部分佈著人體的6條重要經脈,並且腳遠離心臟,血液循環最為不暢。所以,有“寒從腳起”的說法,所以建議足部及其周圍也不要受涼(大冬天露腳踝的童鞋們,真心地替你感到冷哈)

“白露身不露”,古諺蘊含著滿滿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