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代茶畫集錦,看茶文化的歷史變遷

所謂“賓主設禮,非茶不交”。

以茶待客,是歷代中國人社交的首選。

茶畫的興起,既是經濟繁榮的物質表徵,

亦體現了文人雅士閒情逸致的格物情懷。

再現了歷朝的茶飲風尚,

更以此記錄了我國茶文化的歷史變遷。

原樹茶 | 從歷代茶畫集錦,看茶文化的歷史變遷

北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局部

唐代:煎茶

唐朝,飲茶蔚然成風,茶走向全民。

公元8世紀陸羽《茶經》問世,《茶經》備言茶事,更對茶之飲之煮有詳細的論述。

唐代飲茶的方法主要有煎茶法。是指將茶葉炙烤之後,碾磨成粉。燒水後,將茶粉投入,變成茶湯,加料即可飲用。

原樹茶 | 從歷代茶畫集錦,看茶文化的歷史變遷

《蕭翼賺蘭亭圖》(唐) 閻立本

此畫是史上第一幅茶畫,不僅記載了古代僧人以茶待客的歷史,而且真實再現了唐代烹茶的茶器以及煮飲茶的過程。

原樹茶 | 從歷代茶畫集錦,看茶文化的歷史變遷

《調琴啜茗圖》周昉 (唐)

此畫描繪唐代貴族聽琴品茗,從畫中仕女聽琴品茗的姿態也可看出唐代貴族悠閒生活的一個側面。


宋代:點茶

宋代的飲茶方式主要為點茶。

宋朝的點茶是先在碗裡放置茶粉,再注水,注水的過程中,不斷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這樣的飲茶方式也催生出一種奇特的活動,流行於文人士大夫中,那就是“鬥茶”,也叫“茶百戲”。

原樹茶 | 從歷代茶畫集錦,看茶文化的歷史變遷

趙佶 《文會圖》(北宋)

宋徽宗趙佶輕政重文,一生愛茶,嗜茶成癖,常在宮廷以茶宴請群臣、文人,有時興至還親自動手烹茗、鬥茶取樂。親自著有茶書《大觀茶論》,致使宋人上下品茶盛行。

原樹茶 | 從歷代茶畫集錦,看茶文化的歷史變遷

錢選 《盧仝烹茶圖》局部(宋)

這幅盧仝烹茶圖,圖中那頭頂紗帽,身著長袍,儀表高雅悠閒席地而坐的當是盧仝。觀其神態姿勢,似在指點侍者如何烹茶。

元代:泡茶

到了元代,餅茶和散茶依然同時並存,製茶技術無明顯發展。散茶進一步流行。宋、元期間,茶葉已成為主要出口商品,出口到東南亞等地。

原樹茶 | 從歷代茶畫集錦,看茶文化的歷史變遷

趙原《陸羽烹茶圖》(元)紙本設色

該畫以茶聖——陸羽烹茶為題材,堂上一人,按膝而坐,傍有童子,擁爐烹茶。畫題詩:“山中茅屋是誰家,兀會閒吟到日斜,俗客不來山鳥散,呼童汲水煮新茶。”

明代:泡茶

到了明朝,由於明太祖朱元璋於1391年下詔,廢龍團興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大為盛行。

烹茶方法由原來的煎煮為主逐漸向沖泡為主發展。

原樹茶 | 從歷代茶畫集錦,看茶文化的歷史變遷

文徵明 《惠山茶會圖》(明)紙本設色

這是幅以茶會友、飲茶賦詩的真實寫照。半山碧松之陽有兩人對說,一少年沿山路而下,茅亭中兩人圍井闌會就,支茶灶於几旁,一童子在煮茶。

原樹茶 | 從歷代茶畫集錦,看茶文化的歷史變遷

文徵明 《品茶圖》(明)紙本設色

畫中茅屋正室,內置的矮桌,主客對坐,桌上只有清茶一壺二杯,看來相談甚歡。側尾有泥爐砂壺,童子專心候火煮水。

清代:泡茶

清朝人飲用散茶時口味發生變化,不再加任何調味品(花茶除外),講究清雅怡和。

飲茶器皿講究“以紫砂為上,蓋不奪香,又無熟湯氣”。

原樹茶 | 從歷代茶畫集錦,看茶文化的歷史變遷

汪承霈 《群仙集祝圖》 捲紙本

此圖描繪鬥茶會上的熱鬧場景,以工筆設色描繪了鬥茶會上的僕人形象,他們或在準備茶碗,或自己先飲為快,情態不一,造型寫實極富生活氣息。


原樹茶 | 從歷代茶畫集錦,看茶文化的歷史變遷

錢慧安 《烹茶洗硯圖》 立軸紙本設色

畫中主人公置身在一個蒼松掩映之下的水榭當中,榭中的琴案上擺放著一張瑤琴,旁邊的圖書、茶具、鼎彝、賞瓶一一陳列,井然有序。

茶經歷了從藥用到食用到飲用,又經歷了從煮茶到點茶到泡茶,歷朝歷代不斷髮展演變。

歷經千年,茶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對中國人而言,茶不僅是一種飲料,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寄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