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代茶画集锦,看茶文化的历史变迁

所谓“宾主设礼,非茶不交”。

以茶待客,是历代中国人社交的首选。

茶画的兴起,既是经济繁荣的物质表征,

亦体现了文人雅士闲情逸致的格物情怀。

再现了历朝的茶饮风尚,

更以此记录了我国茶文化的历史变迁。

原树茶 | 从历代茶画集锦,看茶文化的历史变迁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

唐代:煎茶

唐朝,饮茶蔚然成风,茶走向全民。

公元8世纪陆羽《茶经》问世,《茶经》备言茶事,更对茶之饮之煮有详细的论述。

唐代饮茶的方法主要有煎茶法。是指将茶叶炙烤之后,碾磨成粉。烧水后,将茶粉投入,变成茶汤,加料即可饮用。

原树茶 | 从历代茶画集锦,看茶文化的历史变迁

《萧翼赚兰亭图》(唐) 阎立本

此画是史上第一幅茶画,不仅记载了古代僧人以茶待客的历史,而且真实再现了唐代烹茶的茶器以及煮饮茶的过程。

原树茶 | 从历代茶画集锦,看茶文化的历史变迁

《调琴啜茗图》周昉 (唐)

此画描绘唐代贵族听琴品茗,从画中仕女听琴品茗的姿态也可看出唐代贵族悠闲生活的一个侧面。


宋代:点茶

宋代的饮茶方式主要为点茶。

宋朝的点茶是先在碗里放置茶粉,再注水,注水的过程中,不断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这样的饮茶方式也催生出一种奇特的活动,流行于文人士大夫中,那就是“斗茶”,也叫“茶百戏”。

原树茶 | 从历代茶画集锦,看茶文化的历史变迁

赵佶 《文会图》(北宋)

宋徽宗赵佶轻政重文,一生爱茶,嗜茶成癖,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文人,有时兴至还亲自动手烹茗、斗茶取乐。亲自著有茶书《大观茶论》,致使宋人上下品茶盛行。

原树茶 | 从历代茶画集锦,看茶文化的历史变迁

钱选 《卢仝烹茶图》局部(宋)

这幅卢仝烹茶图,图中那头顶纱帽,身着长袍,仪表高雅悠闲席地而坐的当是卢仝。观其神态姿势,似在指点侍者如何烹茶。

元代:泡茶

到了元代,饼茶和散茶依然同时并存,制茶技术无明显发展。散茶进一步流行。宋、元期间,茶叶已成为主要出口商品,出口到东南亚等地。

原树茶 | 从历代茶画集锦,看茶文化的历史变迁

赵原《陆羽烹茶图》(元)纸本设色

该画以茶圣——陆羽烹茶为题材,堂上一人,按膝而坐,傍有童子,拥炉烹茶。画题诗:“山中茅屋是谁家,兀会闲吟到日斜,俗客不来山鸟散,呼童汲水煮新茶。”

明代:泡茶

到了明朝,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于1391年下诏,废龙团兴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大为盛行。

烹茶方法由原来的煎煮为主逐渐向冲泡为主发展。

原树茶 | 从历代茶画集锦,看茶文化的历史变迁

文征明 《惠山茶会图》(明)纸本设色

这是幅以茶会友、饮茶赋诗的真实写照。半山碧松之阳有两人对说,一少年沿山路而下,茅亭中两人围井阑会就,支茶灶于几旁,一童子在煮茶。

原树茶 | 从历代茶画集锦,看茶文化的历史变迁

文征明 《品茶图》(明)纸本设色

画中茅屋正室,内置的矮桌,主客对坐,桌上只有清茶一壶二杯,看来相谈甚欢。侧尾有泥炉砂壶,童子专心候火煮水。

清代:泡茶

清朝人饮用散茶时口味发生变化,不再加任何调味品(花茶除外),讲究清雅怡和。

饮茶器皿讲究“以紫砂为上,盖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原树茶 | 从历代茶画集锦,看茶文化的历史变迁

汪承霈 《群仙集祝图》 卷纸本

此图描绘斗茶会上的热闹场景,以工笔设色描绘了斗茶会上的仆人形象,他们或在准备茶碗,或自己先饮为快,情态不一,造型写实极富生活气息。


原树茶 | 从历代茶画集锦,看茶文化的历史变迁

钱慧安 《烹茶洗砚图》 立轴纸本设色

画中主人公置身在一个苍松掩映之下的水榭当中,榭中的琴案上摆放着一张瑶琴,旁边的图书、茶具、鼎彝、赏瓶一一陈列,井然有序。

茶经历了从药用到食用到饮用,又经历了从煮茶到点茶到泡茶,历朝历代不断发展演变。

历经千年,茶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中国人而言,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寄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