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漢朝開業大計的韓信下場為什麼那麼慘

導語:漢高祖劉邦的開業大計由韓信奠定,韓信拜將的言論更是楚漢戰爭漢朝勝利的根本方略。

可就是這樣一個幫助漢朝平定天下的大功臣最後為何慘死甚至被斬滅宗族?

自立齊王

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形勢十分危機,稍不慎,就會全軍覆滅,自己也會被項羽殺死。劉邦看著面前的情況,急得是焦頭爛額,想要找個好辦法用來度過這個難關。

劉邦正想著,突然有人來報有韓信的信,劉邦這個未來的漢高祖,顫抖著雙手打開來信,他以為他會從裡面看見解救滎陽之急的方法。

奠定漢朝開業大計的韓信下場為什麼那麼慘

(漢高祖劉邦)

他看著看著,手上青筋暴起,眉頭緊皺,眼裡就像要噴出怒火,原來信上寫著:齊國奸詐多變,是個反覆無常的國家,它的南邊又與楚國相鄰,如果不設一個代理王來統治,局勢會很難穩定,我希望我可以做代理王,這樣對形勢有利。

劉邦知道韓信一連滅魏、徇趙、脅燕、滅齊,氣焰正盛,對比自己在滎陽被項羽及其軍隊緊緊圍困,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韓信則在齊國吃香的喝辣的,美人環繞,還想自立為王。

劉邦恨得牙癢癢,開口就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只想著自立為王。

張良和陳平看了也是緊皺著眉頭,但還是能冷靜下來,甚至暗中踩劉邦的腳試圖讓他冷靜下來,並湊近他的耳朵說道:"漢軍現在的處境並不好,如果阻止韓信稱王,很可能使他生出二心,對漢軍不利。"

奠定漢朝開業大計的韓信下場為什麼那麼慘

(張良,劉邦謀士,劇照)

劉邦經過提醒也明白過來了,便改口罵道:"既然平定了諸侯,怎麼不做真的王,非去做代理的呢。"於是劉邦派張良前去讓韓信如願做齊王,並將韓信的軍隊徵調過來攻擊楚軍。

在這次韓信自立為王事件中,劉邦就對韓信充滿了不信任,甚至還存有殺心,畢竟一個以後要準備擁有天下的人,誰會想要一個定時炸彈呢。

垓下決戰

漢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劉邦打響了楚漢之間的最後一戰,他趁項羽沒有準備並且軍隊正是飢餓疲憊的時候,悍然發動戰略追擊,並和韓信、彭越約好,到時兩人帶兵分別從齊地、梁地南下將楚軍一起圍困起來,但韓信和彭越並沒有南下,劉邦帶著軍隊追著楚軍到了固陵,楚軍對劉邦的軍隊進行反擊,打的劉邦只能先後退調整。

劉邦對韓信和彭越也是十分的恨,但沒有他們,是不能打敗項羽的,於是他聽從張良的意見,給兩人都劃了一大片的封地,兩人也這才南下合圍楚軍。

奠定漢朝開業大計的韓信下場為什麼那麼慘

(楚漢最後一戰)

韓信指揮著這最後一戰,最後也是成功打敗了楚軍,甚至使得項羽自刎而死。韓信的能力又一次讓劉邦見識到並深深忌憚著。但最終楚漢之爭終於分出了個勝負,天下歸於劉邦。

削弱韓信實力

垓下之戰後,漢軍勝利,劉邦回軍的途中經過韓信的駐地時,在沒有事先通知韓信的情況下。將他的將印收回,等於收繳了他的兵權;又改封韓信為楚王,都下邳,將韓信的連城七十、人多地廣而且有漁鹽之利的齊國封地收回,取而代之的是地處淮北、地方狹小、土地貧瘠、百姓貧窮、四面又無險可守的楚地。

劉邦對韓信的的態度可想而知,給他這樣的封地,是為了兩方交戰,自己的優勢更大,現在不殺韓信只是等待好時機,畢竟是韓信帶領漢軍打敗楚軍。如果一勝利就打算殺了韓信,不論結果怎樣,到時都站不住腳。

如果成功了,那很好少了個勁敵,但對其他有功大臣不好交代,容易留下不好的名聲。最壞的結果就是失敗了,如果失敗,韓信的反叛就有了理由,會有更多的人擔心受到自己的迫害而投奔韓信,這樣子,自己的天下很容易拱手讓人。

奠定漢朝開業大計的韓信下場為什麼那麼慘

(韓信為齊王時的封地)

劉邦想到最好的方法也只能是收回兵權,換掉韓信的封地,並改封韓信為楚王,讓一切看起來合理些。韓信卻並未看透劉邦所做的一切,依然以功臣自居,考慮著該如何享受榮華富貴,殊不知危險已悄悄來臨。

又改封為淮陰侯

漢六年的時候,有人密告韓信謀反,劉邦驚恐,立即召集諸侯商議,最後高祖採納陳平所說的計謀,假裝在陳遊雲夢會諸侯,在韓信前來迎接的時候,趁機進行擒拿。

在高祖即將抵達楚國邊境時,韓信搖擺在反叛無理由,拜見會被擒的選擇當中。最後,有人勸韓信殺掉鍾離昧,這樣皇上肯定高興,韓信也可以安然無事。

鍾離昧原是項羽的手下,後項羽自刎而死,韓信曾是項羽的手下,鍾離昧與韓信在那時關係一直很好,因此鍾離昧在項羽死後,就投奔到韓信這裡。劉邦痛恨鍾離昧,下令殺了他,但韓信因兩人的關係,一直沒有動手。如今,鍾離昧看著韓信的猶豫,說道:"漢王不敢來攻楚國是因為我鍾離昧在這兒,你如果想討好漢王而把我殺了,那麼您的命也難保了。"

奠定漢朝開業大計的韓信下場為什麼那麼慘

(鍾離昧,項羽的手下)

看著韓信的神色,鍾離昧諷刺罵道:"你這個人是不講仁義道德。"說完,鍾離昧就拔劍自刎了。最後韓信帶著鍾離昧的頭見高祖,但高祖自然下令將韓信綁了起來。

韓信說道:"果真像別人說的一樣,殺死了狡兔,下一個被殺的就是幫助一起殺死狡兔的忠誠的狗。"漢高祖劉邦回答說:"有人揭發你造反。"劉邦心裡也清楚,自己不能現在將他處死,因為沒有證據說明韓信造反,只是別人的一面之詞。

但劉邦想著,沒有證據那就創造證據,讓韓信真的造反,到時殺他,就無人可以為他求情了,自己的名聲也不會被損壞。最後韓信被高祖用刑具捆綁起來,直到洛陽才得到赦免,還改封韓信為淮陰侯。

夷滅宗族

漢十年的時候,陳豨與韓信商量一起反叛,劉邦出馬征討,韓信假裝自己生病了沒有去跟隨。韓信打算在夜間矯詔赦諸官徒奴,並派兵偷襲呂后和太子,只等陳豨的密報一到,就開始行動。

奠定漢朝開業大計的韓信下場為什麼那麼慘

(韓信,劇照)

如果一切按計劃韓信也不至於到了那個下場,但意外發生了。

韓信囚禁著曾得罪過他的家臣樂說,並想要殺了他。也因此樂說的弟弟向呂后上書告發韓信謀反的事。

呂后與相國蕭何共同策劃,二人商定,讓從前線回來的人,詐稱陳豨已經兵敗身死,並讓群臣上朝祝賀。

韓信聽到消息有些驚恐,想要稱病不去,但曾推薦他給劉邦的蕭何親自勸他前去,說韓信雖然身體欠安,但強打精神前去祝賀還是可以的。

韓信也就聽從了他的勸說,畢竟劉邦曾許給他"五不死"即"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沒有捆他的繩,沒有殺他的刀"

但沒想到,呂后召韓信進宮,將地方佈置成上不見天,下不是地,都被遮蓋地嚴嚴實實,而且也見不了君王。並讓一旁的幾十名宮女都拿著棒錘,將韓信團團圍住,亂棍打死。

奠定漢朝開業大計的韓信下場為什麼那麼慘

(呂后)

我想,韓信對自己這樣子死了是感到不可置信的吧,畢竟他可能會想到他會戰死,而絕不會想到他會被一群女人活活打死。

我想韓信死之前一定狠狠罵著呂后和劉邦,畢竟這麼流氓的做法肯定是出自劉邦之手,自己曾經猶豫是否叛亂,更多也是因為高祖許下的"五不死",卻沒想到,他只是劉邦安撫他的一個工具,他的後著在後面的,韓信肯定是欲哭無淚。

韓信死後,呂后又下令將其宗族全滅,這雖說是呂后下令,但我們也可以猜測得出這是有著高祖劉邦的授意,否則呂后這樣子的做法很容易導致高祖的猜忌。不過不管怎樣,韓信的結局已是如此了。

結語:韓信最後的下場有因為他不懂得君臣之道,甚至只謀求眼前的利益,在劉邦面前又總是鋒芒畢露,不懂收斂,雖是兵仙神帥,但還是淪為慘死且宗族全滅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