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撫、總督、督師、巡按能應運而生,其實是明朝皇帝的無奈之舉

縱觀歷史,唐、宋、元、明、清,歷朝歷代的發展更迭,無不推進了歷史發展的進步。明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政治經濟各方面逐漸走向文明的朝代,他的發展是中國歷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特別是軍事結構,在逐漸完善的同時也在詮釋著明朝皇帝的無奈。

巡撫、總督、督師、巡按能應運而生,其實是明朝皇帝的無奈之舉

在明朝初期,並沒有特別設立中規中矩的軍事機構。隨著政治軍事結構的不斷髮展變化,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已迫在眉睫。朱元璋稱帝后,建立了新的年號,設立了新的部門“五軍都督”作為軍事管理部門。還設立了單獨管理行政工作的“中書省”,其有六個部,來分別管理不同的行政工作。當時的皇帝不僅僅在中央設立了軍事集權部門,為了更便於地方的管理,指揮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地方“三司”設立,標誌著皇帝集權的範圍勢力逐漸強大。這樣的管理制度從洪武十三年以後一直持續到永樂年間。

巡撫、總督、督師、巡按能應運而生,其實是明朝皇帝的無奈之舉

皇帝的野心就是要逐漸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唯有疆土的擴大才是彰顯實力的重要標誌,因此,皇帝不斷組織軍事行動、打仗,直接關係到的就是老百姓,在紛飛的戰火中,無數百姓民不聊生,揭竿而起,聚眾鬧事起義的現象也時有發生。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了安撫百姓,皇帝也是操碎了心。於是便下令交給當時的行政機構“三司”來處理,誰料由於這“三司”往往意見不統一,沒能解決問題,反倒使問題複雜化了。皇帝無奈,只要指派一名信得過的官員(當時的兵部侍郎)去調解,巡察具體民情,由此高於“三司”的官職“巡撫”便應運而生了,就是我們俗稱的“欽差大臣”。

巡撫、總督、督師、巡按能應運而生,其實是明朝皇帝的無奈之舉

有了巡撫,皇帝就像多了很多雙眼睛和耳朵一樣,特別是一些要緊的事物,第一時間就能得到解決和反饋,真是省心了不少。同時巡撫也相當於“救火隊員”的代名詞,哪裡有問題找巡撫,巡撫成了百姓的第一主心骨。可是巡撫出巡往返,需要的時間較長,好處理的也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棘手些的一年半載也是有可能的。再加上百姓的事情越來越多了,中央巡撫官員畢竟精力有限,為了解決這一凸顯的問題,皇帝索性設立了地方巡撫,作為常規的管理部門。可是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到底又衍生什麼新的問題讓皇帝憂心呢?

巡撫、總督、督師、巡按能應運而生,其實是明朝皇帝的無奈之舉

原來地方巡撫所管轄的範圍是有限定的,一方巡撫只能管轄一個地方的大事小情,遇到跨省、跨地域的事情,兩個地方的巡撫往往互相推諉,事情根本得不到解決,反而起了內訌,更嚴重的是,這樣的不團結往往會被外敵利用,給予致命的打擊。在很多軍事行動上,屢屢挫敗。皇帝為此事憂心忡忡,為了管理巡撫亂象,隨即設立了總督官職。

巡撫、總督、督師、巡按能應運而生,其實是明朝皇帝的無奈之舉

總督(一般由兵部尚書擔任)作為管理巡撫的上級部門,所被授予的權力是很大的,相當於“一品”官職了,就是我們常常說的“總督領兵部尚書銜”,最有名望的代表人物是胡宗憲,嘉靖時期擔任浙江直總督。話說回來,從三司—巡撫—總督歷經了這樣的發展,確實使當時的政治軍事混亂的現象得到了改善,成華五年(1469年)以後,皇帝為了更好的管理邊疆,在兩廣設立了總督,從這一刻開始,總督製備正式的作為長期的制度確定了下來。當然三司作為比七品還小的芝麻官,就更加的沒有什麼權利了,逐漸的退出了政治軍事舞臺。

巡撫、總督、督師、巡按能應運而生,其實是明朝皇帝的無奈之舉

總督的設立,看似可以讓皇帝安枕無憂,可是事情的變化,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到明朝後期,隨著軍事活動的逐漸頻繁,疆土的逐漸擴大,農民起義發展勢頭愈演愈烈,跨多個省、多個地域的現象尤為突出,皇帝為了平復叛亂,在地方設立的總督機構數量也逐漸增多,但是根源問題又出現了,隨著總督的增多,好多總督之間也越發的有了矛盾,誰也不服誰,在好多問題的看法上,都覺得自己對。於是,皇帝不得不指派更高一級別的官員去協調,因此督師(由大學士擔任)一職應運而生。

巡撫、總督、督師、巡按能應運而生,其實是明朝皇帝的無奈之舉

在明朝末期,政治軍事機構發展到一定局面,一種新“亂象”出現了,由此我們可以想到一個詞“宦官當權”。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皇帝為了平百姓的反抗,設立了一個總指揮—“總兵官”。又擔心“總兵官”掌握的權力太大,對自己造成威脅,又派“監軍”(太監)去監督。“監軍”相當於現今的“秘書”,皇帝身邊的紅人,權力非常大,因為“監軍”往往直接傳達皇帝的指令,同時向皇帝反饋各機構的情況,所以不論是“巡撫”還是“總督”對“監軍”幾乎是言聽計從,不敢違背。當時就形成了“監軍”當權的政治局面,皇帝往往會輕信“監軍”的片面之詞而矇蔽了雙眼,不乏錯殺忠良,任用奸臣。

巡撫、總督、督師、巡按能應運而生,其實是明朝皇帝的無奈之舉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官職“巡按”,就是俗稱的“明朝十三道御史”。具體的工作內容也是替皇帝去地方檢察工作的,相當於正七品。雖然官職不大,可別小看了這些“巡按”,相比較來說,他們的權力不亞於“監軍”,都是打著替皇上辦事的旗號,不過他們辦的往往都是好事,真真正正的為百姓辦實事,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中央皇權和百姓直接的矛盾,“巡按”一職,在很多文學作品上都大肆歌頌,重點描寫,同時也反映了當時老百姓的強烈願望。由於“巡撫”和“總督”在明朝確實起了很大的政治軍事作用,使當時社會更加安定,因此這兩個職務直到最後清朝滅亡,一直都被皇帝沿用。

巡撫、總督、督師、巡按能應運而生,其實是明朝皇帝的無奈之舉

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同時也推動著人類的文明逐漸進步。明朝的政治軍事結構的發展變遷,反映了當時社會矛盾的同時,也詮釋了統治者的幾多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