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临终留下遗言,不得放此人进东北,事实证明其眼光毒辣精准

提起北洋时期奉系军阀张作霖,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张作霖作为大名鼎鼎的“东北王”,一生充满传奇。他本是贫农子弟,早年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战争结束后投身草寇,并逐渐成为首领。此后清朝无力剿灭,只能将其招安,出任马队帮带(副营长)。此后,张作霖凭着超出常人的胆识和谋略,势力日益增长,并逐渐控制吉林、黑龙江、热河及奉天四省,成为了声名显赫的“张大帅”。


张作霖临终留下遗言,不得放此人进东北,事实证明其眼光毒辣精准

▲“东北王”张作霖剧照

客观地说,东北地区在张作霖治理期间保持着总体稳定,虽然日本人早就对东北垂涎不已,对张作霖也是百般威逼利诱,然而这位张大帅却始终态度强硬,从来不给日本人好脸色,日本因而迟迟未能得手。由于张作霖在东北的势力太过强大,日本方面又迫不及待地想要占领东北,因此一场阴谋随之而来。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6月4日,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乘坐专列由北京返回东北,专列行驶至奉天省皇姑屯时,被日本人提前埋设的炸弹袭击,张作霖当场被炸成重伤,返回府邸后不久身亡,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临终留下遗言,不得放此人进东北,事实证明其眼光毒辣精准

▲“皇姑屯事件”复原场景

张作霖在临死前向副官交代,要求秘不发丧,同时命“小六子”张学良火速赶回接手东北,再对外宣布他的死讯。此外,他还特意交代转告张学良,务必不准张宗昌入关,否则必将引来祸端。张宗昌,奉系军阀将领,被世人称为“狗肉将军”,深得张大帅器重。此人作恶多端,在督军山东期间横征暴敛、欺压百姓,甚至伙同日本人制造了臭名昭著的“青岛惨案”,因而声名狼藉。他早年曾投靠直系军阀,然而却不得重用,后来率众投靠奉系张作霖部,做了营长。


张作霖临终留下遗言,不得放此人进东北,事实证明其眼光毒辣精准

▲张宗昌旧照

因为剿匪有功,张宗昌得到了张作霖的重用,并逐渐引为心腹。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张作霖所在的奉系大胜,他于是自任陆海军大元帅,成为中华民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张宗昌自然也是一步登天,得以全权管理山东,成为割据一方的大军阀。从张宗昌的发迹史来看,张作霖对他应当是相当器重与信任的。然而在弥留之际,他为何却要留下遗言,不准张宗昌前往东北辅佐张学良呢?张作霖早年曾经对别人解释过,打仗要选择合适的人,用人要用他的长处而不是短处。在张作霖看来,虽然张宗昌恶迹斑斑,但他带兵打仗确实是一把好手,为自己打过不少胜仗,立下过很多功劳,所以值得任用。


张作霖临终留下遗言,不得放此人进东北,事实证明其眼光毒辣精准

▲沈阳张氏帅府

况且对于一个领导者而言,有缺点的部下才更好掌控,张宗昌嚣张跋扈引发众怒,自然就会抱紧后台,他将山东搞得越乱,就越会对自己忠心。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张宗昌如此依赖于张作霖,张作霖为何又不要张宗昌回东北呢?这其实还是因为张作霖知人用人,眼光精准。他深知“小六子”没有把控整个东北的能力,更没有本事图谋关内的山东。再加上张宗昌不是个省油的灯,他虽对自己忠心,却不代表他也会对张学良忠心。他是奉系老将,劳苦功高,又是个老政客,心机颇深,进入关内必定生变,说不定还会反客为主。因此他留下遗言,为的是能保住张家的东北。


张作霖临终留下遗言,不得放此人进东北,事实证明其眼光毒辣精准

▲张学良旧照

后来张宗昌因北伐兵败下野,果然立马联系少帅,请求借兵以图东山再起,张学良虽然给了他口头承诺,却一直没有付诸行动。张宗昌没有办法,只得孤身一人逃往日本作了汉奸,又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做了几次尝试,直到在车站被刺杀才了却一生。由此不难发现,张作霖当初对张学良和张宗昌各自的性格与能力看得非常精准,才有了这样交代。事实上,张作霖能在乱世中迅速崛起并独当一面,实在是和他毒辣精准的眼光密切相关。

《北洋军阀史话》《张作霖传》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著者所有,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