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师出高徒”,父母究竟怎么“严”才能教出好孩子?

文字 | 罐头大叔

有人说,人类的发展是一个由简单向复杂的变换过程,人们为了认识世界发明了文字和文化,为了更好的传承古老智慧,我们用更加庞杂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去学习和掌握前人的知识,这样循环往复,当了今天整个人类的知识体系已经相当复杂,复杂到一个个体已经无法掌握一二。

世间的生物面对自然宇宙,都在依靠自身的感知能力去顺应,和自然基本上是一体的,只有人类创造了自己的文化体系,从而以为可以摆脱自然宇宙的掌控,似乎在某些节点是这样的,但纵观人类整体在宇宙自然中的位置,我们能改变的恐怕就是自己。

所以,有人说,现在到了“后天”返“先天”的转折点,什么意思?就是光靠人类本身转变不了宇宙自然的规律,反而在人类文明的几千年历史中,我们丢失了感知能力,也就意味着我们越来越不能和自然宇宙同步。

“严师出高徒”,父母究竟怎么“严”才能教出好孩子?

讲上面一段,跟我们今天要谈的主题“如何对孩子进行严的教育”由什么关系呢?你首先要知道,“严”是为了什么?

孩子刚出生,是先天的,是与宇宙自然同步的,但这样的孩子很难在人类这个已经经过改造的群体生存,所以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可以适应并能很好的在群体中生存下去。

如果你明白了教育的目的,对如何教育孩子以及该学习什么来帮助你完成教育孩子,就会更加清晰和系统化。

01 严不是恐惧、焦虑

我们很多家长认为,严就是要打骂、要一本正经、要事无巨细都要管,试图通过恐惧和焦虑来控制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我们先不说孩子会不会顺从,即使孩子都听你的,你无非就是拷贝了另一个自己而已,可我们却期待着孩子将来比我们更优秀。

这里要说明一点,那些你已经验证经历的有用的,可以传递给孩子,你只需要做出来给孩子看就好了。

“严师出高徒”,父母究竟怎么“严”才能教出好孩子?

02 不严就是放羊不管

既然我们不知道如何“严”,那我们就不严,然后就放纵孩子自生自灭,甚至有些还任由孩子天性,什么都满足,当孩子长大成人走入社会,突然发现:唉!怎么社会和家里不一样,然后要么经历坎坷波折,要么干脆回归家庭做起了永远的孩子。

我们现在地很多提法:快乐教育、轻松教育等等,大家千万别走入一个误区:放纵不管,这些教育方法地核心不是不管,而是换一种方式。

“严师出高徒”,父母究竟怎么“严”才能教出好孩子?

看了上面两点,我想你心理肯定有了想法:管还是要管的,但究竟该怎么管?

03 真正的严

敬:礼敬万物为师。

家长以及孩子,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养成敬畏的习性,知道在人之外还有更宏大的宇宙自然,所以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敬畏心,不断努力、不停完善,这个叫“学无止境”,不满足现状。

戒:界限分明。

既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就需要界限来平衡,所以家长要示范和传递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界限和规则给孩子,然后让孩子在实际的生活中去体验和掌握。

毅:刚正不阿。

严毅之气,如同船之龙骨、屋之梁柱,是支撑一个人秉性人格的关键,于众人中脱颖而出的往往也是这个毅字。《士兵突击》中有句经典台词“不抛弃、不放弃”,说的也是这个“毅”,家长需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去锻炼孩子地刚毅之气。

日本地幼儿教育对这一点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他们在孩子很小就开始让孩子去面对自然,面对困难,面对冲突,成人并不急于去干涉,而是让孩子自己体验。

深:一门深入

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和执着,是严的重点,不轻言放弃、不三心二意。这里要说明,孩子的专注力是最强的,往往后来被我们大人给破坏掉了,如果你知道第一条敬畏,那么现在开始尊重孩子的选择,支持孩子深入地探究一个学问。

“严师出高徒”,父母究竟怎么“严”才能教出好孩子?

04 敲黑板,划重点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做错了什么,而是我们的方法出了问题。

不破坏孩子的好奇心和天性,引导孩子养成合群的敬畏心和刚正秉性,我们无非就是在地上画了个圈,然后将舞台交给孩子,我们在一旁引领和鼓掌。


— end —

带着无限的祝福,祝愿所有的家庭都拥有更多的爱与宽容!

欢迎转发,让更多的家长看到,感谢你的大爱传播。

我是罐头大叔,喜欢和你聊聊家庭教育那点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