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石沟河探源觅踪


青州石沟河探源觅踪

青州石沟河探源觅踪

石水

模样俊

清丽幽雅

如母亲乳汁

滋润万物长大

功过是非任评说

万千春秋自然遗产

大哉宇宙生出的神话


王坟人喜欢这条河。的确,王坟人真的喜欢这条河!的的确确,王坟人是真的非常喜欢这条河!!在王坟人的故土上,在山区罕见的多水的土地上,她春日静静地淌着,秋天活泼地流着,汛期奔放地飞跑着,从高山走来,灌溉着植物,满足着人畜用水。她是弥河一条重要的支流,过去曾为弥河倾注了大量的血脉,而今她又成了青州城区的居民用水水源地,一直流在人们的生活里;她从洪荒走来,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变迁,见证着历代王朝的更替,一直流在人们的记忆里。她有着母亲的情怀,所有王坟人都是喝石河水长大的,在她的乳汁哺育下,圣贤、清官、英雄层出不穷,被人称为“母亲河”。


——这便是“石沟河”,简称“石河”。


石河在古代亦称龙泉水,弥河的支流,《水经注》称洋(音祥)水。《益都县图志》称石沟水,因河床多卵石,故名。今称石河,又名石沟河,河槽宽150米,流长35.3公里,流域面积229平方公里,属季节河。在青州市南部,贯穿整个王坟镇境内与弥河镇南部,又是青州市与临朐县的界河。河流作为自然现象,而且作为青州文明史的一部分,在青州境内可以承载如此多的历史文化信息的河流并不多,石沟河就是这其中屈指可数的一条历史长河,千百年来,作为人类物质、精神生活的根源和对象,琼浆玉液般的流水孕育了两岸丰富的人文和历史,而今依然滋润着两岸的百姓,积极地影响和塑造着王坟地区人类的精神生活、文化历史和文明发展。


朋友,你可曾来到这石河岸边目睹她的音容笑貌?可曾领略石河支流和干流上人工湖的迷你神韵?可曾远观石河多处银瀑悬挂的天地奇观?


我们将从石河的源头开始,分别逐段向你展现石河源头的千姿百态,石河流域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以及古往今来的变迁和发展。


探 源 觅 踪


源之远矣,沟岭纵横,虽则纵横,源终不绝。


泽被万世,煌煌烈烈……尚飨


——黄帝陵祭文


中国有句古话叫“水有源,树有根”。那么石河的源头在哪里?流长多少?流向是怎样的?这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话题。


《水经注》为中国古代地理名著,北魏范阳涿县人(今河北省涿州人)郦道元(约470—527)著,四十卷,此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作了二十倍于原书的补充和发展自成巨著,记载一百三十多条河及大小水道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是公元6世纪前中国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郦道元之父郦范两任青州刺史。郦道元生于斯,长于斯,对青州地区相当熟悉。他在《水经注》中对《巨洋水注》作了详细的注释。临朐县地方史研究学者王新生老师又对《巨洋水注》进行了诠释。而笔者对涉及巨洋水(即今弥河)的支流石河的部分借鉴前辈的研究成果,结合实地考察结果,对石河之源进行了考察,认为石河之源既不是石涧,也不是石头沟,而是胡林谷村。


《水经注》中对石沟水的流向、源头是这样描述的:“又东北洋水注之。水西出石膏山西北石涧口,东南经逄山祠西。洋水又东南,历逄山下即石膏山也。麓三成,壁立直上,山上有石鼓,鸣则年凶。郭缘生《续征记》曰‘逄山在广固南三十里,有祠并入石人石鼓。齐地将乱,石人辄打石鼓,闻数十里,洋水历其阴,而东北流,世谓之石沟水。东北流,出于委粟山北,而东注于巨洋,谓之石沟口。然是水下流,亦有时通塞,及其春夏水泛,川澜无辍,亦或谓之为龙泉水。’《地理志》:‘石膏山,洋水所出是也。’今于此县,惟是渎当之,似符群证矣。”


郦道元在这段话中把石河的发源地定在石膏山(今玲珑山)西北的石涧,这显然是不对的,看来郦道元当年可能为了谒逄公游逄山祠来过这里,看到水从石膏山下的镇头溜流出,“又东南,历逄山下”,而没有注意到从西方流来的主流和仰天水,因此出现了源头记载的讹误。还有一个原因导致错记,那是因为在古代,逄山这一地名所指范围甚广,它不仅指主峰逄山,也指它统领的富春山、黑虎山、石门山、大顶、轿顶山、玲珑山(在古代称逄山北峰,简称北峰山)、方山(在古代称逄山南峰)等群山。在被逄山统领的山建山神庙理所当然,这也是石门坊建有逄公祠的原因之一。


青州石沟河探源觅踪

▲石沟河大桥


《齐乘》为元地方志,10万字六卷,益都郑墓人于钦(1283-1333)撰;所叙以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所辖益都、般阳、济南三路为主,并附述古代曾为齐邑的高唐、禹城、长清、聊城、东阿、临邑等县。内容分沿革、分野、山川、郡邑、古迹、风土、人物等七门。作者齐人,又官齐地,见闻较确,叙述简赅淹贯,虽间有舛误,仍不失为地方志中的善本。


《齐乘》:“巨洋水又北经委粟山,又东北石沟水入焉,石沟水出逄山东北石涧中”,逄山东北即石虎溜,更是不确,硬是将源头向东推进十几里。


嘉靖《临朐县志》:“石沟水出逄山东北石涧中,山即石膏山,麓三成《水经》名北洋,盖因巨洋在南也。”


康熙《临朐县志》卷一:“石沟河,朐北十里为石沟水,出仰天山水帘洞,流至钓鱼台,北经逄山之阴,东入弥水。”


光绪《临朐县志》卷三:“水道迁移,今古靡定,就所目击,确有二源,今详录之:其水一出益都县境石膏山,即逄山之麓。至三郎山去县治西二十五里绕衡恭王墓前,东流与南源合;一出仰天山水帘洞,山去县治西南七十里,洞在山后,水自洞出,北经严子陵钓台,又北至逄山与北源合,山去县治西二十里,山下有逄山祠,水经祠南,又东北至石沟店,又东至河头店入巨洋水。”


光绪《临朐县乡土志》卷之十:“石沟水,一名北洋,俗呼为石沟河,其水发源益都石膏山,流至王坟庄入本境,距城三十里,人和溜水自西南入,东流至涝洼庄,仰天溜水自西南入,石虎溜水自西北入,至黑虎山下,折而东北,经赵疃庄东刘万户墓前,又东逾石沟河庄三里许,始入于巨洋。此水约行境内盖四十里也,巨洋北流,经郭家市庄东,有水自西来注者曰清凉水。”


光绪《益都县图志·山川志》:“石沟水出城西南六十余里之双孤顶山,北行二十里,有水自苏峪来注之,即石沟水之北源也。至孙旺集合流东行十余里,至三阳山入临朐界,东行三十余里至龙山之西,入巨洋水。”


民国《临朐续志》卷六:“石沟水有南北二源,北源出益都石膏山,南源出仰天山水帘洞东北流,凡逄峪溜一带之水皆会焉。长约五十余里。”


由此看出,各家之言争鸣,但石河之源却众说纷纭,为此,笔者分析后,发现越是年代越久远,石河之源越被探之近短。倒是光绪《益都县图志》说法较为正确,图标为后陵谷东的观星台为河水源头。


《山东省青州市地名志》中说:“石河……西源出孙旺乡鏊子顶东麓,北源出苏峪。二源之水在孙旺村侧相汇。”“东源出钓鱼台乡摩云崮北麓,东北流,至逄山西侧,与西、北两源头汇流东去,在石河乡东南岭村东入弥河。”


《山东省青州市地名志》已将西源定于鏊子顶(在石头沟村),北源在苏峪,北源在苏峪已是明确,但西源在石头沟鏊子顶似乎有待商榷,这是因为距离石头沟八华里路的胡林谷村有山泉流入石河,这山泉应该成为石河的上游源头之一。况且还有一迈河等地名可证。


如果胡林谷村确为石河源头,那么石河的流向轨迹是这样的:胡林谷村的山泉流出村后一段西北拐到黄连村,在黄连村向东北流向石头沟,经石头沟大流苏树旁流向天赐泉,天赐泉水注入,流向东北,经孙家庄、梧桐湾、芹泉、侯家古道、赵家峪、陈家溜、石岗头等村至孙旺桥。


青州石沟河探源觅踪

▲石头沟流苏树


而北源出自苏峪村的夹峪溜,曲折东南流,流至苏峪村南大海崖,有海眼泉注入,经苏峪寺、石家湾,南流至孙旺桥东,到此二源之水交汇一处,经党家庄、王家庄东流至马庄村,有陈家泉水注入,里许有西股溜水汇入,在王坟村西,有前黄马水注入,循弯月形流向村东,在村东东折至涝洼村东,至此有仰天水汇入,行里许至逄山阴,有镇头水经北镇头、南镇头、阿陀、庙头村西注入,东流历庙头、崮后至大峪口村,先是小峪水(部队营房)注入,再是梨峪水(北山营房)注入,后是大峪水经上稍、腰庄、大峪口汇入,折向东北继而东流至逄峪,石虎溜水注入东流,经申明亭、田庄、章庄、衡里炉、赵疃、陡沟、庙后、鲍庄、张家洼、教场、石沟河、东南岭注入弥河。自黑虎山水库建成后水库以东基本断流,只有当排水修理泄洪等,才有罕见之水。


为了了解石河,我们寻访了石河的三个源头胡林谷、苏峪与仰天山。


为了寻找石河的源头,经过跋涉,我来到了石河的西源头——胡林古村。


一座座高大的山峰长城般逶迤屹立;一面面幽秘的滴水崖,送出叮咚的流韵;一个个动人的传说,传达着久远的故事。


胡林古村原名檞林谷村,因这里山谷中长满檞树(俗称桲萝树,灌木,叶子晒干,可用来铺笼扇蒸干粮)故名。因处山阴,又称后陵谷,后演化成胡林古村。至于为何“谷”字成了“古”字,那是因为据说朱元璋向山东青州府移民时,全青州府唯独偏僻的檞林谷村人丁兴旺,不用移民。全青州大部分是山西、河北的移民,而槲林谷村都是一色的本地人,故这里有“先有胡林谷,后有青州府”之说。另外1942年共产党在胡林谷村建立了益(都)临(朐)淄(川)博(山)四县联合办事处,领导当地的抗日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伪势力。后改为益都县政府。1947年迁往别处。冯毅之、刘喆等同志,当地年长的人都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那时青州还没有解放,从被解放的时间顺序这一点上说“先有胡林古,后有青州府”也是名副其实。


青州石沟河探源觅踪

▲石沟河源头之胡林古


胡林古的泉水流出村先经过一个窄窄的河道,宽度成年人一步就可迈过,人称“一迈河”,后流入“洽臼”池——这是经过亿万年河水的冲刷,天然形成的像古人粮食生产加工舂米的器具“舂臼”一样的水池,水池直径约6米,深1米,传说天上的玉兔借洗刷药臼为名,在此洗浴相会恋人,因留恋这里的美景,至后来,陶醉美景憧憬人间生活的玉兔连洗刷的药臼也忘在此处。正是:


玉兔捣药在广寒,

怎留玉臼林谷间?

胜似瑶池贪浴晚,

蓝桥弄杵叩晓关。


石河的北源苏峪村在博临路北5公里,是一个秀丽的小山村,村庄的得名源于新莽时期王莽的大将苏显,苏显就是苏峪村人。走进苏峪村,这里小溪潺潺,古井甘甜,井口的凹进的绳痕在诉说着小村的古老;走近路旁山地,一丛丛野菊花在印记着黄巢的遗韵留香。黄巢在这里谈兵书、修驰道、建大桥、立关卡、树大旗,以菊花自咏,辗转千万里,金甲酿传奇。水与人生的关系十分密切。苏峪村确实不同凡响:她有历史文化遗址黄巢洞,散布着沾有农民起义领袖诗韵的菊花,不是趵突泉胜似趵突泉的大海崖涌泉,绿树掩映下的农家屋……一幅幅写意画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而让写意画生动起来的便是天地之神送给人们的礼物——石沟河的北源。


苏峪村到了雨季,村里的小溪处处可见,从村西的夹峪流来的水,从首阳山下流来的水在这里汇成小河流向东南,在苏峪村南2里许有一股泉水从地下喷涌而出,高达半米,有水桶粗细,另有一股山泉从山坡倾泻而成瀑布,这里水沛景美,人们取名大海崖,因为人们宁愿相信这里过去就是大海之崖,如果不是,哪里来的这么多水?水与人生的关系十分密切,水“几于道”,许多人生的道理可从观水而来。或许苏显、黄巢们就是从这喷涌的泉水得到启示,法道于水,而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的。


从仰天山国家森林公园停车场往北,再转西便是水帘洞景点了。这里便是石河的南源。


青州石沟河探源觅踪

▲石沟河源头之仰天山水帘洞


民国《临朐续志卷七·八景》:“岩阴之西有水帘洞,泉自洞出,即石沟河之南源也”。明万历五年进士,户部郎中冯琦《游仰天寺记》“稍东为文殊阁从阁后有径达山背,为水帘洞。洞口石乳,垂垂欲滴,有泉自洞中出,溅绿苔白石上,注于壑,即石沟河之源也。”明进士户部主事临朐人付国咏《水帘洞》:“一道飞泉向日喷,白云堆里访仙源;晴雷震裂嵌岩路,活水穿成怪石痕。跳涧渴麋披岸草,避人惊鹤乱溪荪。探身洞口浑难测,风涌波光泄海门。”在历史上禅学是以山林为依托的,在“禅房花木深”“去外钟声湿”的空灵幽秘中,水帘洞的瀑布的自然美升华到一种独有的禅的境界。


初秋的白天,石河挟着和谐的风,带着对秋天的向往,执着的向东奔流,流过绿树成荫的堤岸,流过炊烟袅袅的村落……来到黑虎山水库聚成一面明镜,汇成一湾沁人心扉的湖泊,那一丛丛芦苇随风婆娑起舞,那一束束柳丝中传来安居乐业的鸟鸣,正欢愉着人们的心灵。“镜里屏偏翠,影中画更妍”(付国),夜晚,当一轮明月挂在中央,淡淡的月晕宛若少女,浅浅的粉黛让人想起月宫中的嫦娥,那静静流淌的石河水把它拥进自己的怀抱,用潺潺的流韵为她情深意长地唱起悠扬的歌。于是人们看到水中的月儿更增几多妩媚,平添几分姿色;人们看到水中的月儿更增几许俏丽,领略到了壮美的的光华。


自2009年开始,城区直通黑虎山水库的海岱路建成通车;紧接着2010年水库加固工程也已完工,波光云影的黑虎山水库更加赏心悦目,珍珠湖——青州市西南山区的一颗珍珠更加熠熠发亮,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梦 中 的 石 河


《管子·水地篇》云:“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石河,日夜奔流,流动贯通永恒。你是大自然的生命,生命的大自然,宇宙间永远的风景。我曾经游历过泰山、崂山、大明湖、微山湖、黄河、大运河,然而每走一处名胜,一饱眼福之后,便会不由自主的与家乡的山水相比,渐渐悟得:最美的风景却在身边,就在自己的心里。


石河,把沉睡的山泉摇醒,让瀑布叩响山林的寂静,把错落有致的歌谣撒满流路,带着清冽一直向前,她是响亮的,她是爽快的;石河休眠钓鱼台、黑虎山水库,在这里深吸天地之灵气,在平静的双眸里迎接融汇千川的壮美;石河跨越了重重高山的拦阻,漫过山野的滞留,在心之斗室面壁,静坐如禅,用月光般的皎洁,在心灵的净化中感受天地造化的神秘,她是无言的,她是体悟的。君不见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千古名句,老庄的不满不盈、清心寡欲的思想不都是来自水对人的启示吗?


然而无言时,石河却正在回忆数千年来王坟沧海桑田的变迁,追想人类历史的辉煌。石河两岸是原野上永恒的历史,悠悠河水见证了几千年祖先创造的文化。


聂鲁达说过“人生是一条河流”,反之,河流何尝不是一条生命,石河的生命长流不息,它的归宿是大海广阔的天地,石河永远不会死亡!石河,你无言地昭示了流逝的岁月,理解了王坟的历史就理解了你;石河,你又无言地暗谕着未来,理解了你也就理解了王坟的明天。美学家有言“人在山旁便是仙”,因为山是空灵的,使人有飘飘欲仙之感,若是这样,整个王坟镇的人都是身居仙境之人,便也都是“仙”了,那石河是否又无言地预示未来的王坟山水变成仙境一般呢?我想是的——石河作证。


但石河也无言的警示:随着工业的发展,石河污染问题也趋于严峻。假如一定的水量、水质维持不了,那王坟人民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史记》中有“川竭国亡”的记载:“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这揭示了人类文明对于自然的根本性依赖。因为石河的自然生命是文化生命的本体基础,石河消亡了,其文化生命也就随之消亡。石河只有存在,才能积极地启示、影响和塑造人类精神生活。石河告诉人们:只有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哦,飘逸的石河,高山做伴的雄浑;舒展的石河,梯田谱成的意境;诗魂的石河,放手东去的豪迈;涌动的石河,山泉鸣谷的旋律;纯净的石河,静悟禅理的心境;神明的石河,将时刻预报未来的热烈与丰盈!


万古长青的石河,不是神话胜似神话,石河,白昼流淌在青山之间,子夜流淌在我的梦中……(文/ 王洪吉 摄影/一 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