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閱江樓

南京閱江樓


南京閱江樓

閱江樓位於南京市鼓樓區獅子山巔,屹立在揚子江畔,飲霞吞霧,是中國十大文化名樓之一,也是江南四大名樓之一,也是南京閱江樓景區的主要景點、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江南第一樓”之稱。


南京閱江樓

閱江樓的建設設想始於六百年前。公元1360年,明太祖朱元璋在盧龍山(今獅子山)指揮8萬伏兵,大敗陳友諒40萬軍隊,奠定了大明王朝建都南京的基礎。

朱元璋稱帝后,於公元1374年賜改盧龍山名為獅子山,下詔建造閱江樓,並親自撰寫《閱江樓記》。不過在修建途中突然決定停止建造。


南京閱江樓

據悉當時朱元璋覺得應以大事(修建南京城牆)為主,建造閱江樓可以暫且緩一緩,之後卻一直未再建造起來。直至上世紀末為響應社會各界的呼聲決定建造閱江樓,並於2001年建造完成,結束了600多年來“有記無樓”的歷史。


南京閱江樓

在入口處的有一座山門,門楣之上題寫有“江南第一樓”五個大字,並有一幅對聯:“千古江聲流夕照,九天樓影俯朝飛”。


南京閱江樓

閱江樓景區總面積31公頃,其中水面佔1/3,陸地佔2/3,綠化覆蓋率達85%。景區有閱江樓、玩鹹亭、古炮臺、孫中山閱江處、五軍地道、古城牆、地藏寺、五色土、靜海寺等30餘處歷史遺蹟,是一個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於一體的全國知名旅遊勝地。


景區閱江樓以明文化為主題,分“統一、開放、發展”三大主題;分別展示了明朝16位皇帝造像、明朝版圖等。景區內還有瓷畫《鄭和下西洋全圖》、《江南四大名樓》雙面繡、《閱江樓記》漢白玉雕刻、閱江樓鼎、獅嶺閱江浮雕等5個“全國之最大”。

1、石獅子———這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一對雄獅,高4.8米,重約30噸,用蘇州金山石整塊雕刻而成,風格為明太祖時期,並按照盱眙縣明祖陵的守門獅子刻制。兩隻雄獅,氣勢雄渾,具有皇家氣概。


南京閱江樓

2、漢白玉碑刻———朱元璋撰寫的《閱江樓記》,由當代書法家抄寫,碑的背面刻的是宋濂所寫的《閱江樓記》,被選入《古文觀止》。漢白玉從北京房山開採出來,高律3.1米,寬4.8米,重15噸,是全國最大的漢白玉碑刻。


南京閱江樓

3、閱江樓鼎———是全國最大的仿西周司母戊鼎,重4噸,鼎上刻篆字:“獅夢覺兮鬣張,子孫驕以炎黃,山為挺其脊樑,閱萬古之長江,江赴海而浩蕩,樓排雲而慨慷,鼎永鑄茲堂堂。”這七句話每句的第一個字連起來唸,就是“獅子山閱江樓鼎。”


南京閱江樓

4、鄭和下西洋瓷畫———這是中國最大的瓷畫,高12.8米,寬8米。壁畫背後是唐伯虎和祝枝山的作品。


南京閱江樓

5、青銅浮雕——是全國最大的青銅浮雕,高2米,寬8米,由雕塑大師吳為山作。閱江樓為江南四大名樓之一。


南京閱江樓

閱江樓是閱江樓景區的主要景點。它座落於獅子山巔,山高78米,樓高52米,閱江樓主體建築面積4000餘平方米,外觀4層暗3層,共7層。


南京閱江樓

走進內部,首先來到的是第一層,整座大廳內部空間非常寬敞,在正中間擺放有朱元璋的一把“龍椅”,雖然是仿製品卻採用了上等紅木製作而成,據說重量足足有千斤之重,“龍椅”靠背之上還雕刻有9條精美的長龍,其背後為一面巨幅金字題壁。兩側為“治隆唐宋”和“得水載舟”,其中“治隆唐宋”為康熙帝所書寫。


南京閱江樓


南京閱江樓

第二層主要展示了明太祖、明成祖等十六位皇帝像及明朝的輝煌燦爛文化,另外一側介紹了鄭和下西洋的相關歷史和當時的我國先進科學技術和特色文化,對於喜歡明朝文化的人來說,除了明孝陵這裡也是非常值得一來的。來到第三層,即為《鄭和下西洋瓷畫》。來到最高層,頂層的穹頂非常的精美,用雕樑畫棟來形容絲毫不為過。中間為一條浮雕金龍,據悉為一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龍身上為24k純金,除此之外,這座樓共用了22斤24k純金,用金碧輝煌形容也是可以的。


南京閱江樓

來到外側環形走廊,站立此處憑欄遠望,青山綠水、蔥蘢錦繡及繁華的南京城景一覽無餘,金陵勝景也盡收眼底。

南京天妃宮位於南京鼓樓區下關片區獅子山麓,建寧路旁,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清咸豐三年至十一年,南京天妃宮在太平天國運動至中華民國抗日戰爭期間屢遭毀壞。


南京閱江樓

2004年7月以來,為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週年,南京下關區花費巨資重建開放。天妃即媽祖,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海洋保護神。

據史書記載,明永樂五年(公元一四0七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順利回國,為感謝天妃保佑海上平安,明成祖朱棣加封天妃為“護國庇民妙靈照應弘仁普濟天妃”,賜建“天妃宮”,並親自撰寫碑文,立御碑於宮中。其後鄭和六次下西洋出航前,都要專程到天妃宮祭拜媽祖。


南京閱江樓

靜海寺位於獅子山西南麓,始建於明永樂九年(1411年),是明成祖朱棣為褒獎鄭和下西洋的功績所敕建,賜名“靜海”,意為四海平靜(祈求太平)。靜海寺建造之初佔地約30畝,各類殿堂80間,鄭和晚年一度在該寺居位,下西洋帶回的一些奇珍異物供養於寺內。


南京閱江樓

明嘉靖四十三年(1516年),李時珍曾住在靜海寺考察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藥用植物,增補了《本草綱目》。

南京閱江樓

靜海寺歷經戰火,幾修幾毀,1937年日軍一把火,燒得僅存僧舍8間。1990年被闢為《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正式對外開放。


南京閱江樓


南京閱江樓


南京閱江樓


一江奔海萬千裡,兩記呼樓六百年

——南京閱江樓



我是 一個旅遊人和您分享旅遊美景,覺得好玩請轉發、點贊、加關注一鍵三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