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阅江楼

南京阅江楼


南京阅江楼

阅江楼位于南京市鼓楼区狮子山巅,屹立在扬子江畔,饮霞吞雾,是中国十大文化名楼之一,也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也是南京阅江楼景区的主要景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江南第一楼”之称。


南京阅江楼

阅江楼的建设设想始于六百年前。公元1360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卢龙山(今狮子山)指挥8万伏兵,大败陈友谅40万军队,奠定了大明王朝建都南京的基础。

朱元璋称帝后,于公元1374年赐改卢龙山名为狮子山,下诏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阅江楼记》。不过在修建途中突然决定停止建造。


南京阅江楼

据悉当时朱元璋觉得应以大事(修建南京城墙)为主,建造阅江楼可以暂且缓一缓,之后却一直未再建造起来。直至上世纪末为响应社会各界的呼声决定建造阅江楼,并于2001年建造完成,结束了600多年来“有记无楼”的历史。


南京阅江楼

在入口处的有一座山门,门楣之上题写有“江南第一楼”五个大字,并有一幅对联:“千古江声流夕照,九天楼影俯朝飞”。


南京阅江楼

阅江楼景区总面积31公顷,其中水面占1/3,陆地占2/3,绿化覆盖率达85%。景区有阅江楼、玩咸亭、古炮台、孙中山阅江处、五军地道、古城墙、地藏寺、五色土、静海寺等30余处历史遗迹,是一个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全国知名旅游胜地。


景区阅江楼以明文化为主题,分“统一、开放、发展”三大主题;分别展示了明朝16位皇帝造像、明朝版图等。景区内还有瓷画《郑和下西洋全图》、《江南四大名楼》双面绣、《阅江楼记》汉白玉雕刻、阅江楼鼎、狮岭阅江浮雕等5个“全国之最大”。

1、石狮子———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一对雄狮,高4.8米,重约30吨,用苏州金山石整块雕刻而成,风格为明太祖时期,并按照盱眙县明祖陵的守门狮子刻制。两只雄狮,气势雄浑,具有皇家气概。


南京阅江楼

2、汉白玉碑刻———朱元璋撰写的《阅江楼记》,由当代书法家抄写,碑的背面刻的是宋濂所写的《阅江楼记》,被选入《古文观止》。汉白玉从北京房山开采出来,高律3.1米,宽4.8米,重15吨,是全国最大的汉白玉碑刻。


南京阅江楼

3、阅江楼鼎———是全国最大的仿西周司母戊鼎,重4吨,鼎上刻篆字:“狮梦觉兮鬣张,子孙骄以炎黄,山为挺其脊梁,阅万古之长江,江赴海而浩荡,楼排云而慨慷,鼎永铸兹堂堂。”这七句话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念,就是“狮子山阅江楼鼎。”


南京阅江楼

4、郑和下西洋瓷画———这是中国最大的瓷画,高12.8米,宽8米。壁画背后是唐伯虎和祝枝山的作品。


南京阅江楼

5、青铜浮雕——是全国最大的青铜浮雕,高2米,宽8米,由雕塑大师吴为山作。阅江楼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南京阅江楼

阅江楼是阅江楼景区的主要景点。它座落于狮子山巅,山高78米,楼高52米,阅江楼主体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外观4层暗3层,共7层。


南京阅江楼

走进内部,首先来到的是第一层,整座大厅内部空间非常宽敞,在正中间摆放有朱元璋的一把“龙椅”,虽然是仿制品却采用了上等红木制作而成,据说重量足足有千斤之重,“龙椅”靠背之上还雕刻有9条精美的长龙,其背后为一面巨幅金字题壁。两侧为“治隆唐宋”和“得水载舟”,其中“治隆唐宋”为康熙帝所书写。


南京阅江楼


南京阅江楼

第二层主要展示了明太祖、明成祖等十六位皇帝像及明朝的辉煌灿烂文化,另外一侧介绍了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历史和当时的我国先进科学技术和特色文化,对于喜欢明朝文化的人来说,除了明孝陵这里也是非常值得一来的。来到第三层,即为《郑和下西洋瓷画》。来到最高层,顶层的穹顶非常的精美,用雕梁画栋来形容丝毫不为过。中间为一条浮雕金龙,据悉为一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龙身上为24k纯金,除此之外,这座楼共用了22斤24k纯金,用金碧辉煌形容也是可以的。


南京阅江楼

来到外侧环形走廊,站立此处凭栏远望,青山绿水、葱茏锦绣及繁华的南京城景一览无余,金陵胜景也尽收眼底。

南京天妃宫位于南京鼓楼区下关片区狮子山麓,建宁路旁,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清咸丰三年至十一年,南京天妃宫在太平天国运动至中华民国抗日战争期间屡遭毁坏。


南京阅江楼

2004年7月以来,为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南京下关区花费巨资重建开放。天妃即妈祖,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海洋保护神。

据史书记载,明永乐五年(公元一四0七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顺利回国,为感谢天妃保佑海上平安,明成祖朱棣加封天妃为“护国庇民妙灵照应弘仁普济天妃”,赐建“天妃宫”,并亲自撰写碑文,立御碑于宫中。其后郑和六次下西洋出航前,都要专程到天妃宫祭拜妈祖。


南京阅江楼

静海寺位于狮子山西南麓,始建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是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下西洋的功绩所敕建,赐名“静海”,意为四海平静(祈求太平)。静海寺建造之初占地约30亩,各类殿堂80间,郑和晚年一度在该寺居位,下西洋带回的一些奇珍异物供养于寺内。


南京阅江楼

明嘉靖四十三年(1516年),李时珍曾住在静海寺考察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药用植物,增补了《本草纲目》。

南京阅江楼

静海寺历经战火,几修几毁,1937年日军一把火,烧得仅存僧舍8间。1990年被辟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


南京阅江楼


南京阅江楼


南京阅江楼


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年

——南京阅江楼



我是 一个旅游人和您分享旅游美景,觉得好玩请转发、点赞、加关注一键三连,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