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

经历越多的世事,走过越多的弯路后,我越发地觉得:做任何事情,事先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做它,非常关键。只有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我们的努力才是有方向的。读书也同样如此,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读书,是第一要紧的事情。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

为什么要读书?问出这句话是不是就俗了?读书为什么要有目的?青灯古卷,红袖添香,阅读本身就是人生一大乐事啊。不要把它搞得那么功利,不要亵渎读书好不好?

我没有亵渎读书。你说的把读书作为乐事,作为消遣,恰好就是读书的一个目的。因为你想打发时间,你拿起一本书,获得了快乐,时间也在你阅读的心流中很快过去。这总比看无聊的电视剧有意义得多。但是,在我们这个信息飞速迭代的时代,把读书作为消遣,在我看来,是读书的低层级,而且,也非常奢侈。

我主张功利式阅读。读书让我们闻之前所未闻,见之前所未见,我们获得了新知,知晓了天下事。这让我们聊天时有充分的谈资,感觉自己是把握着时代的脉搏的。

每当我拿起一本书,我人性的贪婪就被唤醒,我想吸干作者的思想精华,榨取他得来不易的知识结晶,我想知道他面对一个问题是如何思考的,有什么新颖的角度,有什么我没有考虑到的方面,比我高明的地方在哪里——也就是眼下时髦的额说法:认知升级。

罗振宇说,读书是一种迫不得已。实在不能同意更多。就认知升级来讲,实在没有比读书更低效的方式。如果你可以随时跟孔夫子面对面交谈,跟亚里士多德辩论,在菩提树下听佛祖讲经,谁还愿意去读关于他们的那些二手三手的书籍?如果你跟理查·迪威特是好友,跟王东岳是至交,跟张宏杰是莫逆,只需打个电话,找家咖啡馆,今天聊聊世界观,明天谈谈鱼之乐,后天说说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在面对面的交谈中,认知刷刷刷地上涨。谁还去读书啊?

读书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因为跟这些牛人处于不同的时空,或者不能轻易接触到,我们只能通过读书这种低效方式获取他们一星半点的智慧。但是如果不读书,你连这一星半点的智慧火种都拿不动。千万不要小瞧这一星半点,星星之火,点燃知识的大荒原。

读书,让你知道全世界古往今来最优秀的大脑是如何思考的。

宋真宗赵恒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你看,古人读书也是赤裸裸功利的,因为读书能够获得钱财与美女。但是果真如此吗?赵恒这么说,是因为那个时代,读书考取功名是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甚至是跨越社会阶层的唯一出路,作为皇帝,他这样发言也是为了维持政权的稳定。

读书真的能获得金钱与美女吗?确实有人做到了。但是,一将功成的背后是万骨荒塚,金榜题名的身后是十年寒窗。这是幸存者偏差。统计一下自科举以来当官的人与读书人的比例,就知道靠读书发财的读书人,只是少数中的少数。至于抱得美人归的,恐怕也是少之又少,有《笑林广记》中的一首“手铳诗”可以作为旁证:

独坐书斋手作妻,此情不与外人知。若将左手换右手,便是停妻再娶妻。一勒一勒复一勒,浑身骚痒骨头迷。点点滴滴落在地,子子孙孙都化泥。

既然连提出读书可以获取金钱与美女的古人的说法都靠不住,那么,今人是否可以指望通过读书来发财发家抱得美人归呢?如果抱着这个目的,那应该有比读书更好的方式。读书不能直接让你致富,但可以通过改变你的头脑来间接让你发财。芒格说:我这辈子见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读书的,巴菲特就是一个两条腿的书橱。

有一张关于读书的图片让我思索了很久。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

当你不读书时,你眼中所见都是美好的世界:白云蓝天,阳光普照,繁花似锦,蝴蝶纷飞。但是,这只是别人描绘给你看的一小片天地。

当你读了一些书后,你站得高了些,能看到乌云密布,你发现世界笼罩在一篇灰暗之中,黑云压城,遍地都是丑陋。你很痛苦,很郁闷,很纠结,无比苦恼,很不快乐。

当你读了越来越多的书后,你站得越来越高,看得越来越远,你终于冲开了黑暗的云朵,看到了更广阔的光明。这时,你的视野、格局、心境都与以往大不相同,你的世界也会变得无比通透。

这是“100本好书计划”的第37篇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欢迎喜欢读书、想要提高自己的朋友关注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