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鲁迅称为魏晋风度,竹林七贤他们后来都怎么样了?悲哉!

背景

魏末晋初时期,有七位文人雅士常在山阳一带的竹林之下群集活动,饮酒、纵歌、好不快活。世人谓之七贤,加之他们常在竹林之下集会,竹林七贤的名号便就此得来。

如果这个时候你穿越回去,看到这几人如此恣意潇洒,豁达奔放,让人艳羡。再由此以一斑而窥全豹,大抵都会认为这个朝代国泰民安,安居乐业。

被鲁迅称为魏晋风度,竹林七贤他们后来都怎么样了?悲哉!

然而事实上,这个年代的人民却不同于七贤们的潇洒快活。七贤存在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王公贵族也穷奢极欲的时代,曾经这个时期被一些人戏称为中国史上最早的“拜金”时代。

拜金荒唐到什么地步呢?由皇帝亲自带头,贵族们一同跟随,纸醉金迷,酒池肉林。大臣王济用来做菜的猪居然会用人奶来喂养,在《世说新语》中的《汰侈》这样记载到:

武帝尝降王武子家,武子供馔,并用琉璃器。婢子百馀人,皆绫罗裤,以手擎饮食。烝豚肥美,异于常味。帝怪而问之,答曰:“以人乳饮豚。”


被鲁迅称为魏晋风度,竹林七贤他们后来都怎么样了?悲哉!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可怜的普通老百姓只能自求多福,别提升官发财了。这些文人雅士空有一身才华得不到施展,只能抱团取暖,崇尚老庄之道,在自我想象的虚拟世界里找寻精神安慰,竹林七贤就在此种背景下产生了。


七贤之交

竹林七贤是由七位玄学代表名士的合称,分别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他们每个人都是风格鲜明独特的个体,在生活中不拘于礼教,在竹林里纵意高歌。

据《晋书·嵇康传》记载:

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被鲁迅称为魏晋风度,竹林七贤他们后来都怎么样了?悲哉!

在七贤中以山涛年事最长,再有嵇康、阮籍都是由山涛发现而结交的,其中向秀也是山涛发现之后再转介绍给嵇康和阮籍结识,因此,山涛此人是竹林活动实际的组织者和核心人物。在上文的嵇康传中有提到,能与嵇康心灵对话的人只有阮籍,山涛二人,其他七贤只能说是是能够参与其中。

其中琅琊王氏出身的王戎在看到那时政治暗黑,认为天下将会大乱,于是就不理俗世,以山水游玩为乐。再有因为王戎常伴阮籍作竹林之游,慢慢的就与其他七贤结交成友。阮籍的侄子阮咸曾多次与叔父一同饮酒宴游,也融入到了七贤阵营。

最有趣的应当算刘伶此人了,人称“醉侯”,嗜酒如命,因好老庄之道,追求内心的自由逍遥。算是七贤中轶事最多的了。此人虽相貌差矣,但是从与人交往相处却在质不在量。较为寡言,对人情一点不关心,只喜欢与阮籍、嵇康交往,相处有说有笑,投机非常,毫不介意钱财等身外之物。


七贤风骨

七人合称七贤,但是这其中每一个人都是当时的鼎鼎有名的名士,各有各的成就。要知道,在魏晋时期,政治黑暗且奢靡,战争频发且惨重,在史书上关于好的评价几乎没有,它给后世的印象除了黑暗,贪污之外其他的并没有更多关注。

但是偏偏却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个这样的著名文人群体“竹林七贤”,它、虽寥寥几人,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们之中几乎集齐了所有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对于自身前路的所有选择。或入仕,或隐退,或半仕半隐。

被鲁迅称为魏晋风度,竹林七贤他们后来都怎么样了?悲哉!


由于他们都是读书人,而古代读书学习大部分皆是为了走上仕途,但是突然出现了这么一个群体。他们有知识,有智慧,有思想居然会选择了过上隐逸的生活,这无疑与其他古代读书人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对于为了走上仕途的那些读书人来说,是一个新的世界,一个不一样的品格。

他们对于大众百姓的影响毫无疑问是巨大的,在思想文化,甚至是艺术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快活且潇洒,放荡又不羁,可以想象他们在竹林里抚琴作诗,仰天大笑,批判黑暗的画面。此等生活意境,非常人能够拥有的,除了能够舍去许多身外之物,还必须战胜那个时代给人形成的读书固定当官的思维。

他们思想虽各有差异,对入仕态度各自不一,但是却因他们形成了一种以当官入仕为耻,崇尚自由逍遥的生活态度与品格。“七贤”这一名号也成为了比喻不流入世俗有高尚品格的文人。

被鲁迅称为魏晋风度,竹林七贤他们后来都怎么样了?悲哉!


七贤落寞

随着时间滚轮的滚动,司马氏渐渐掌控大魏的天下,山涛与王戎二人不同与其他七贤,他们选择积极入世,有才华加身,自然仕途平整,位至三公之列。

尽管二位都侍奉朝廷,山涛还是成为了一个清廉的父母官,尽管被其他七贤所不耻,但是他已经找到了方向。而王戎却较之更为圆滑,能够左右逢源,其本人也有琅琊王氏的背景。面对西晋史上的危急的“八王之乱”,却还能在家中清数钱财,这与琅琊王氏在乱世中稳定存在悠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阮咸因痴迷音律,又天性散漫,虽有山涛举荐,但是所幸没有被司马一族看上,继而能够潇洒依旧。刘伶只爱酒,因其不管事的态度,得以寿终正寝。是七贤中最自在的一位名士。

竹林七贤中只有嵇康能够一直保持不入世的态度与气节。到最后竹林七贤只有这位没有投靠司马氏,也因为他的坚守,所以司马氏容不下他。嵇康为了证明好友的清白名声而入狱,后来又因为被奸人进了谗言,以致最后被处死刑。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证气节,一曲《广陵散》告别世人,七贤之魂就此陨落。

被鲁迅称为魏晋风度,竹林七贤他们后来都怎么样了?悲哉!


阮籍迫于压力而从政,装疯以得明哲保身。向秀因目睹好友嵇康被害,经历了迷茫苦闷,最终趋于平淡,大彻大悟后,虽难逃入世但是消极为官。好在留下了极富高度的论赋作品

竹林七贤,就此分崩离析。


结语

虽七贤落下历史帷幕,但是其精神,思想却得以流传。让我们知道,在黑暗苦闷的时期里,也可以饮酒作乐,也可以纵酒高歌。他们留下的珍贵典籍,也让我们更好地知道在那个时代里,曾有这么一些志趣高远的名士,不为功名利禄,只求超脱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