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经典史话(56):竹林七贤——向秀亦道亦儒

焦作经典史话(56):竹林七贤——向秀亦道亦儒

向秀亦道亦儒

向秀(227—272)作为竹林七贤之一,学识渊博,日常与嵇康、吕安交往较深,对道儒理论颇有研究,曾对《庄子》一书作注,试想将儒道思想做一调和,并写出《儒道论》一文。一生亦道亦儒,官至散骑侍郎、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

曹魏末年的一天,向秀、吕安、嵇康,相约竹下饮酒阔论。大谈司马昭掌控朝政,处处以礼法作为大棒,采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方针,对持不同政见者,动者进行杀戮,排除异己,以达到改朝换代的目的。言语犀利,气氛热烈。

嵇康谈到司马昭有意召其为官,一阵慷慨高论:当今天下,司马昭掌控朝政,其用心路人皆知。口口声声,以礼法道德压人;张口闭口,尽显些孔孟之道。他哪知什么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真谛!作为一个国家,当少些礼法,多些自由才是。司马昭希望我入朝为官,常言“道不同,岂能为谋”。嵇康岂能助纣为虐,孝忠司马昭乎?向秀一向对老庄思想有着极大兴趣,但在朝廷治世理念上,与嵇康有着极大不同。于是阔谈:嵇康兄,若论儒道两家,老庄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理论,不失为一种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但它毕竟是一种理想大于现实的理论。在现实社会中,人是复杂与自私的代名词,真要是完全按照无为而治理论治国,岂不天下大乱乎!而儒家的礼法理论,说到底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修身治国平天下,是一种使用哲学。条条框框是多了些,但对于治理国家而言,如若没有这些东西,大概也是断不可行。在治理国家上,应亦儒亦道,两者兼之。因此,朝廷召你入朝为官,在我看来,嵇康兄还是应该考虑。至于司马昭之心吗,还应另当别论为好。接着,吕安又是一番阔论,其观点与向秀大致相同。嵇康听了,则大为惊讶。三人阔论,不欢而散。

事过数年,嵇康因拒绝入朝为官,遭到司马昭杀害。相传司马昭在杀害嵇康前夜,与心腹钟会谈到向秀、吕安等隐士,试图株连一批不愿与其合作的文人雅士。钟会则说:据我观察,在诸多隐士中,向秀、吕安两人,无论是在治世理念方面,还是对待大将军掌控朝野方面,都别于其他人。朝廷一旦征召,两人定会入朝为官,并为大将军所用。司马昭听了满心欢喜,株连杀人念头方才消失。不久,向秀、吕安两人,相继应召入朝为官。

西晋开国,向秀官职无论怎样升迁转换,但在施政方面,他一直坚持亦道亦儒理论,虽然没有留下多少名垂青史的业绩,倒也平平安安,老死在了任上。向秀系河内怀县人。

焦作经典史话(56):竹林七贤——向秀亦道亦儒

焦作经典史话(56):竹林七贤——向秀亦道亦儒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焦作——城市文化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