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割裂的世界經濟能否“突圍”?

2個月前,我們正在討論著中國疫情何時才能夠真正得以控制;2個月後,全人類都加入了這場戰疫行動之中。

新冠病毒這隻突發的黑天鵝,羽翼迅速擴大,遮蔽裹挾著全球,世界各國,包括經濟都面臨著一場“生存之戰”。

而在這場抗病毒的戰爭下,正在撕裂著我們此前所津津樂道的世界經濟格局。我們突然發現,此前強大和牢固的關係,在一個小小的病毒面前顯得如此不堪一擊。衝突與對抗的加劇,保守勢力迅速抬頭,使“地球村”的暢想變得越來越遙遠。

一場變局的序幕由病毒的突襲拉開序幕,誰又將會帶著希望的火種推動經濟不再“停擺”。

新冠病毒黑天鵝的翅膀吞噬世界


疫情割裂的世界經濟能否“突圍”?

新冠病毒正在以我們肉眼所見的速度蔓延,連續多天全球單日確診人數在7萬以上,總人數早已經突破百萬,並且病毒的傳播,正在從2.0向著3.0形式發展。病毒,成為比二戰更可怕的破壞存在正吞噬著這個世界。

世衛組織每日疫情報告顯示,截至北京時間6日17:00時,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77125例,達到1127951例;中國以外的死亡病例較前一日增加4808例,累計達到64254例。

在重點疫區中,美國新增確診病例33510例,累計確診達到307318例。

歐洲地區確診病例上升較快,西班牙新增6023例,累計確診達到130759例;意大利新增4316例,累計確診達到128948例;德國新增3677例,累計確診達到95391例。

中東伊朗新增確診2483例,累計確診達到58226例。

但這還遠遠沒有結束,病毒的傳播正在從2.0的模式向3.0的事態發展。

一些發展中國家和本身疫情控制較好國家的日度新增確診也在快速上升,例如東南亞、土耳其、澳大利亞以及南美等。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大範圍流行,在此前疫情中受影響相對較輕的國家,也面臨著抑制輸入性病例本地蔓延的壓力。

而隨著疫情的進一步擴散,其空氣傳播、長期潛伏、無症狀傳播等特性,很多專家判斷:病毒很可能與人類形成一種長期共存的模式。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病毒學家維塔利·茲韋列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應當明白,這種病毒侵入人類種群不光是在今天,也不僅在夏天或秋天前,它將伴隨人類多年,甚至可能是永遠。”

茲韋列夫指出,根據各種評估結果,也許還會有更多人感染新冠病毒。

他還強調說,假如對俄羅斯人普遍開展新冠病毒檢測,發現的病例數將會增多,但同時,死亡率也會下降。屆時,這個數字不會是5%,而是會低於流感死亡率。這是一種人類將與之共存的傳染病,就像與流感、腺病毒共存一樣。

那麼在病毒的肆虐面前,世界各國面臨著一個二選一的難題:如果不打斷人們的社交、工作的鏈條,就難以防止病毒的隱蔽性傳播。而這一舉措,或將正在摧毀多年來形成的世界經濟格局,逆全球化勢力正在迅速抬頭。

世界經濟政治的格局恐將改變

疫情割裂的世界經濟能否“突圍”?

近日,96歲的美國政治家、碩果僅存的國際戰略大師基辛格在《華爾街日報》撰文稱:新冠肺炎大流行將永遠改變世界秩序。

1、新冠病毒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猛烈程度對人類發起襲擊,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可能是暫時的,但它所引發的政治和經濟動盪可能會持續幾代人。

2、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純粹依靠自己的努力戰勝病毒,獨善其身,各國必須在合作的基礎上解決當前的問題,否則將面臨最壞結果。

等到新冠疫情結束的那一天,很多國家的制度將被判定為失敗。這個判定是否客觀公正並不重要,經歷過這場疫情之後,世界將回不到從前的模樣。除了研發疫苗和修復經濟之外,美國不該忽略后冠狀病毒秩序。

另外,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也是多維度的。

根據中金的最新疫情推演報告顯示:全球經濟活動正陷入現代經濟史上前所未見的“停滯”狀態;我們的全球經濟活動指數顯示,3月11-25日經濟活動降速最快、且目前降幅已遠超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水平。

截至4月2日,全球已有54個國家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同時197個國家停學——從經濟體量而言,因抗疫而導致其經濟活動基本“停滯”國家已佔全球GDP的42%(不包括中國)、而停學國家的GDP總和已佔全球98%。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進入更為嚴格的“隔離防控模式”,全球經濟活動快速放緩,中金全球經濟活動指數(GAT)在3月11-25日間每日下降約2.3個百分點,這一降速在現代經濟史上可謂前所未見。

根據數據顯示:2月份,中國外貿下降9.6%。國際投資同樣面臨負面影響,聯合國貿發會議估計,受疫情影響,企業盈利下降,對經濟前景信心不足,投資意願下降,因此,2020年國際直接投資或下降5%~15%。

有數據統計,全球前5000家(上市)跨國公司已因疫情將其2020年收益預期下調了9%。全球化時代,各國經濟因人員、商品、服務、資金等的跨國流動深度互聯,但因疫情面臨中斷風險,世界經濟增長蒙受額外陰影。

而疫情的衝擊並非如此簡單,正如開頭基辛格所言,我們正面臨這一場後疫情化政治經濟格局的考驗。對此中國保險學會劉延輝總結了一下幾點:

西方逆全球化勢力抬頭。

疫情是在全球逐步步入低利率週期、世界範圍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大環境下暴發的,疫情導致經濟雪上加霜、失業率上升與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等問題,少數別有用心者將反全球化作為誤導或轉嫁矛盾的工具,西方國家的保護主義、美國的新孤立主義等逆全球化勢力可能借機抬頭,這不僅不符合時代潮流,從長遠來看,對自身也有害無益。

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加劇,國際經濟秩序將有所調整。以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為主的發達經濟體與以中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為主的欠發達地區的摩擦可能一定程度升級並持續較長時間。

西方國家重新評估“去工業化”利弊,世界經濟格局將有所改變。

西方國家尤其是一些歐洲國家“二戰”後逐漸將工業產能轉移至中國等國家,自身專注於研發、設計、文化等高附加值產業,高度依賴國際分工體系的協作“。去工業化”是一柄雙刃劍,疫情面前其物資供給有斷鏈危險,口罩、防護服等必需品缺乏。

這必促使其重新評估“去工業化” 利弊,尤其是在事關國計民生、國家安全等重要領域,啟動與吸引迴流必要的工業化項目,同時在全球謀求供應鏈多元化。

第四,經濟全球化遭遇挫折的同時,區域經濟合作得到加強。

在此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擔心新冠病毒之後,帶給經濟的是無法修復的創傷,經濟全球化是否真的就此離我們越來越遠。

失業潮下的美國經濟

疫情割裂的世界經濟能否“突圍”?

目前美國成為全球新冠病毒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人數已經超過了36萬之多。

剛剛過去的2019年,美國GDP增長了2.3%,不僅遠低於3%的預期目標,也創下3年來的新低。隨著特朗普的財政刺激和稅改紅利逐漸消退,美國經濟已經失去了增長動力。但新冠病毒的突襲,使下滑中的美國經濟雪上加霜。

據路透社4月3日報道,在過去兩週裡,有1000萬美國人首次申請失業救濟,明尼阿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尼爾·卡什裡稱,這個數字“令人震驚和不安”。

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羅伯特·卡普蘭4月2日早些時候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經濟已經陷入“嚴重萎縮”狀態,並預計失業率可能升至10%-15%。

報道指出,15%的失業率意味著2400萬美國人失業。2月份的失業率是3.5%。卡普蘭說,儘管他預計到年底失業率應該會降至8%左右,但“我們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讓失業率降下來”。

此外據路透社4月2日報道,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4月2日公佈的預測,由於新冠病毒危機對經濟的影響,第二季度美國的失業率將超過10%,國內生產總值將下降7%以上。

目前美聯儲官員已承認美國經濟可能已處在衰退之中,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最新的每週經濟活動評估報告表明,GDP降幅比2008年/2009年的時候還快。

高盛公司的最新經濟預測表明,2020年二季度美國經濟將衰退至谷底,GDP可能比疫情暴發前低11%到12%。這將導致二季度GDP年化降幅高達34%。

因此,預計GDP將非常緩慢地回升,到2021年底前難以回到疫情暴發前的水平。這種趨勢——意味著美國差不多“白白浪費掉”兩年——在最近的經濟預測模型中很普遍。

懸掛在歐洲頭頂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疫情割裂的世界經濟能否“突圍”?

現在歐洲也是疫情的重災區,累計確診人數已經超過60萬人,目前的經濟形勢非常嚴峻,而歐洲的巨大債務成為懸掛在頭頂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有隨時脫落的風險。

有分析指出,歐洲經濟正在嚴重萎縮,歐元區的產出將比正常水平至少低25%,這意味著在整個2020年,歐元區的GDP將萎縮約9%。

3月份,疫情引發的封鎖導致服務業活動在整個歐洲崩潰,歐洲多國服務業PMI創下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月度跌幅,表明第三產業在歐洲正在嚴重萎縮。

歐洲主要經濟體都無法倖免於難。意大利的PMI指數跌至遠低於11年前金融危機以來最差的水平,3月該國服務業PMI僅為17.4。

西班牙、法國和德國的服務業PMI數據則創下了這項數據統計20年來的最低記錄。

而法國財長也表示,在2008年發生嚴重金融危機後的2009年,錄得1945年以來法國最差的經濟增長數字。2009年經濟負增長2.2%。而今年的經濟數字很有可能低於2009年。

對於整個歐元區,IHS Markit綜合PMI指數從2月份的51.6下降至3月份的29.7,這是自22年前調查以來的最低水平。

據德國《圖片報》3月31日報道,疫情嚴重打擊中小型公司,許多企業面臨破產,德國政府已至少收到了36萬份中小企業主的危機援助申請。穆迪也在最新一期的全球宏觀展望中預估,2020上半年,歐洲發達經濟體將出現經濟萎縮,預計德國經濟規模的萎縮率為5.4%,意大利為4.5%,法國為3.5%。

考慮到作為疫情重災區,歐洲多國已出臺了防控疫情的管制措施,歐洲經濟短期或面臨大幅下滑。而為了託底經濟,各國均出臺了財政救助政策,比如3月17日西班牙和法國政府分別出臺了2000億歐元和450億歐元的經濟援助計劃。但由於目前歐洲多數國家債務水平已超09年末歐債危機發生初期,財政刺激政策將進一步提升其政府債務。

根據海通證券的研報顯示:從債務到期看,今年同時還是歐洲主權債務償還的高峰期,其中4月和7月的到期量最高。但隨著疫情的衝擊,歐洲的債務違約風險也在迅速攀升。

一方面,多國企業槓桿率已超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另一方面,防控措施的升級將嚴重衝擊企業現金流,比如信用最好的德國企業債利率已從2月20日的1.75%升至3月26日的4.53%。從債務到期看,20年也是歐洲企業債券償還的高峰期,其中6、9和12月到期規模最大。關注歐洲疫情變化,警惕歐債危機。

新興國家經濟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打擊

據研究公司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預測,新興市場的經濟產出今年料下降1.5%,將是自1951年有可靠記錄以來的首次下降。據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估計,美國最大貿易伙伴墨西哥的經濟可能萎縮高達8%,創下自大蕭條時期以來的最大年度降幅。

即使一些發展中國家得以避免災難性的新冠病毒感染率,也會因工業化國家的封鎖措施及其料將出現的經濟衰退而蒙受沉重經濟損失。對於泰國海灘休閒遊、孟加拉國服裝以及墨西哥產汽車零部件和鱷梨的需求可能會被削弱。墨西哥經濟有三分之一依賴對美出口。

如果事實證明上述預測是準確的,新興市場的總損失可能會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19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還有1980年代拉美債務危機期間更嚴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的數據顯示,自1月21日以來,創紀錄的820億美元資金撤出新興市場。這將推高借貸成本,並可能迫使厄瓜多爾和阿根廷等債務負擔沉重的國家違約。過去六週,新興市場股市下跌了20%,抹去自2017年以來的全部漲幅。

中國經濟復甦或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大關鍵

據世界銀行最新預計,今年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經濟增長率將從2019年的5.8%放緩至2.1%。在最壞的情況下或只有0.5%,這將是該地區自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差表現。標普全球評級3月31日的一份報告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0.4%。

目前,大部分地區逐漸恢復生活生產秩序的中國正在復甦。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均大幅反彈到榮枯線之上:綜合PMI從28.9%上升到53.0%。

英國經濟學家、英國皇家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英國財政部前商務大臣吉姆·奧尼爾強調,在世界各國努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之際,中國經濟復甦對全球經濟重回正軌至關重要。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去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4.5萬億美元。奧尼爾表示,儘管中國國內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但中國的增長速度仍然影響著世界。

而根據2月28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而中國製造,也為全世界提供了25%的產品。中國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和隨著第二季度的經濟的逐漸恢復,這將給世界經濟帶來很大的提振作用。

當然,目前形勢依然非常嚴峻,因為在產業鏈全球化的情況下,經濟的最終恢復還得看接下來各國的疫情控制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