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 需求端 中國葡萄酒產業破局須“兩翼”齊飛

本報記者 章 玉

葡萄酒是我國酒類產品中產業規模小但國際影響大的重要產品。在國產葡萄酒產量連續7年下降的情況下,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無異於雪上加霜,行業面臨著延遲復工、人員短缺、成本提升、供應鏈波動、消費需求下滑等諸多困境。如何應對疫情影響,保障葡萄酒行業平穩運行?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葡萄酒分會秘書長、濱州醫學院葡萄酒學院副教授劉世松提出要從供給側和需求端兩方面出發,幫助葡萄酒行業儘快恢復正常生產秩序,給予更多扶持政策度過疫情衝擊後的困難時期,積極促進葡萄酒產業升級。

疫情來臨 中國葡萄酒再次承壓

在供給側方面,由於延遲復工,葡萄酒生產供應鏈上下游匹配出現困難,葡萄酒生產企業、原輔料企業、物流運輸企業短期內實現正常運轉已經不可能。疫情導致葡萄酒行業整體的原材料成本、瓶儲成本、物流成本和人力成本等短期大幅上升,葡萄酒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

此外,疫情還給葡萄酒企業經營者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而復工復產後的安全防控和經濟效益兩手一起抓,亦是對一批企業管理運營水平的考驗,特別是對資金鍊本就緊張、品牌力弱的中小企業而言,疫情導致的生產停頓有可能就是壓垮企業的那根“稻草”。

從需求端來看,疫情對葡萄酒消費渠道和消費理念產生巨大沖擊。由於疫情期間節日聚會、家庭餐會均被取消,餐飲業停滯,導致葡萄酒的需求短期內大幅下降,傳統渠道銷售停滯,特別是終端零售商渠道,期望中春節期間大賣的景象沒有出現,相反卻囤積了大量貨品在手中。

隨著春天來臨,葡萄酒消費進入淡季,下一個旺季估計得等到中秋節。疫情造成的囤貨成本、租賃成本等壓力,考驗著葡萄酒經營者未來去庫存、刺激消費所需要的現金流。但值得期待的是,疫情會促使人們消費理念產生變化,健康理念將深入人心,這對於葡萄酒銷售推廣來說,或許是機會。

此外,疫情使葡萄酒生產和經營企業暴露出管理銜接脫節、生產數據缺失、運營方式陳舊等問題,整個葡萄酒行業的數字化管理運營滯後,而葡萄酒銷售渠道大都是中小企業,甚至門店、超市、菸酒行,更是面臨管理人員認識不足、電子商務發展不到位和相關人才缺乏等問題。

政策扶持 供給與需求兩端發力

劉世松認為,政府相關部門應採取更多的行動,從供給側和需求端兩個層面進行系統有效的政策引導和扶持。短期,幫助葡萄酒行業儘快恢復正常生產秩序;中期,幫助葡萄酒行業度過疫情衝擊後的困難階段;長期,繼續促進葡萄酒行業轉型升級、結構優化,以實現葡萄酒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低風險地區已經陸續復工復產,當企業復工復產之後,政府應及時出臺系統的扶持政策,推動葡萄酒企業走出困境。中國葡萄酒行業目前正處於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階段,新冠肺炎疫情對本就連續下降的葡萄酒行業衝擊較大,企業經營困難,如果能制定出臺系統的財稅減免政策、金融保險政策、產業幫扶政策等,將極大幫助葡萄酒企業早日走出疫情所帶來的困境。

具體來說,加大稅費減降力度,根據葡萄酒產業特點出臺財政補貼政策,可幫助葡萄酒企業提升經營活力;引導銀行貸款向骨幹企業和有競爭力的企業流動,增加保險補貼,對葡萄酒企業進行精準扶持;對葡萄酒企業集中的省市產區,設立葡萄酒產業專項基金,加大對釀酒葡萄基地建設、基礎科學研究、品牌文化建設以及積極探索“新六產”融合發展的葡萄酒莊的扶持力度,推進葡萄酒企業創新發展。

從長期來看,政府要進行科學的葡萄酒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制定系統的促進葡萄酒產業發展政策,建立健全推進葡萄酒產業發展的決策機制,全面幫助葡萄酒企業解決在基地發展、品牌塑造、科技創新、文化建設等方面的短板,積極推進葡萄酒產業結構性改革。

在基地發展方面,可以把葡萄酒產業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支持範圍予以扶持,對連片種植的釀酒葡萄基地、合作社或種植戶實行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財政補貼政策。在品牌塑造方面,建立產區葡萄酒地理標誌傳播系統,積極組團開展產區推介、產品展示和文化推廣等活動,打造產區品牌和企業品牌,擴大品牌影響力。在科技創新方面,對建設智能化工廠或數字化車間的企業給予補貼,用好研發費用企業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等。在文化建設方面,支持構建“葡萄酒+”模式,鼓勵葡萄酒企業與文化旅遊、消費服務、健康頤養、金融投資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品位、有市場的葡萄酒園區。

生產搞好了,還須銷得出去。葡萄酒的市場短板要補上,就得解決需求端的問題。劉世松建議,要積極推動葡萄酒“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模式,對嘗試電商平臺的葡萄酒流通企業給予一定的費用支持,幫助中小微葡萄酒經銷商開展社區銷售與推廣,開展新零售模式探索。

隨著住宿餐飲、商貿零售、旅遊景區等實體服務業逐步恢復,政府相關部門可通過政策扶持、減免稅費、獎勵補貼等方式,刺激消費需求,釋放消費潛能。企業可根據葡萄酒消費特點,加強需求個性化、服務產品化和場景體驗化的商業模式構建。

更為重要的是,要大力推進葡萄酒流通渠道智能化管理、品牌化營銷、專業化服務和便捷化消費。一是積極推進“葡萄酒+服務”“線上+線下”“零售+體驗”等融合發展,讓線下的網點渠道資源、服務優勢與互聯網、大數據等電商新技術新應用相結合,全渠道融合發展新零售;二是通過制定促進健康消費產業政策措施,引領葡萄酒企業組團出擊,參加國內外葡萄酒展會大賽,傳播葡萄酒品牌,提高葡萄酒產品影響力,進一步引導消費需求釋放;三是加強對一二三產融合的葡萄酒莊的扶持力度,鼓勵酒莊建立全渠道的葡萄酒消費客戶體驗通道,實現客戶價值的最大化,激發葡萄酒文化旅遊的消費潛力。

中國特色 鍛造產業核心競爭力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生存壓力,或許會成為下一步中國葡萄酒行業變革的“催化劑”。“近幾年,國產葡萄酒產量不斷下降、效益逐年減少,行業發展遭遇瓶頸,業內大多將其歸因於進口酒的衝擊,然而實際上我國葡萄酒行業本身存在諸多不足,才是產業發展乏力的最重要的內在原因。”劉世松表示,中國葡萄酒行業亟須構建合理規範的管理系統、誠信機制、標準制度和文化體系,全面提升應對突發性事件風險的能力。

對於葡萄酒企業來說,要凝聚個性化,總結提煉彰顯中國風土、中國風格和中國文化的特色,鍛造中國葡萄酒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品牌化,積極構建科學合理的品牌塑造推廣策略,在提升品牌價值的同時,擴大市場佔有率;加速信息化,全面構建從葡萄園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的數據信息平臺,建立公共數據庫,為葡萄酒技術創新、質量提升和標準體系建設提供硬件支撐;加速國際化,積極主動走出去,做好借鑑、融合與創新,不斷提升中國葡萄酒的國際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