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資本家真的是對工人進行剝削嗎?


先說個我朋友的例子吧。

我那位朋友前一陣剛回國,他在國外工作,從來沒有加過班。他的老闆不是不想讓她加班,而是加班工資成本太高了。

至於有沒有存在剝削可以,你可以體會一下。

那麼步入正題。

以下討論中所提到勞動都是廣義的勞動,包括不僅限於腦力和體力勞動。

首先,剝削是肯定存在的。

有位答主居然說馬克思的經濟學是庸俗的。

如果馬克思的經濟學是庸俗的,那你告訴我資本家的資本是從何而來的。

毫無疑問是勞動生產得來的。難道資本放在那兒,會自己生根發芽,長出一棵參天大樹嗎?

資本家想要獲得資本的積累,他必須僱傭工人進行勞動。

那麼毫無疑問,資本家在僱傭工人進行勞動的時候,他肯定獲得了收入。

這筆收入一部分要除去經營的成本,一部分要付給工人的工資,剩下還有一部分就是利潤。

那麼說到這裡我們還忽略了一個問題,資本家的工資誰給?

在整個生產過程經營過程中,資本家也通過自己的才智而付出了勞動。這筆勞動也應該是有報酬的。

那麼很顯然,剩下的這部分利潤當然還要分出一部分付給資本家自己當做工資。

那麼這個時候把把要付給資本家自己的工資拿出去,利潤所剩下的這部分就是剩餘價值。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覺得利潤的都應該是資本家的工資。

你可以暫時這樣認為。

+++

請耐心繼續看。

那假如資本家一開始並不是自己參與到經營協調活動中來呢?

如果他完全不進行任何形式的腦力體力勞動,僱傭了一個職業經理人來代替她曾經所有的工作(注意這裡的經理人是完全代替資本家進行經營管理。資本家不進行任何管理和勞動,他只需要定期查看資本的運作情況。)

那麼很顯然,先前資本家自己兼職經理人時付給自己勞動的那筆工資,現在自然要付給這個經理人。

但是資本家總不至於把所有的利潤都付給這位經理人吧。

所以在付給經理人這筆工資以後。剩下的利潤就屬於他自己。也就是他剝削的剩餘價值。

因為他僱傭的經理人以後,他並未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投入過任何自己個人的勞動。

這個過程中,對於所有參加勞動的人而言, 都是勞動並獲得報酬。而唯獨只有那個沒有參與任何經營生產的資本家不用通過任何勞動就獲得了報酬。

,,,,,,,

好了,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資本屬於資本家的資本,應該有報酬才對?

不得不承認,資本的存在確實有現實意義。他確實能夠集中社會勞動進行再生產。

沒錯,它的作用確實是集中社會勞動進行再生產,

換言之,資本在本質上更像是一個工具。而不是生產者。

如果沒有勞動生產,資本肯定是不可能自己創造收益的。

但因為資本相對稀有,擁有定價權,所以這就為他索取收益帶來了合理性。

很顯然這個索取收益的合理性,它的來源並不是勞動生產。而是來源於他的相對稀缺性。

簡單的說就是資本的收益類似於房租地租。

+

至於人為什麼追求資本,其實已經說得很明白了。一個人有了一批可以養活自己的資本,還會勞動嗎?

就比如說你在上海有了兩套房,你是靠收租過日子呢,還是去辛苦工作呢?

所以啊,其實在資本主義的世界裡,每個人之所以拼命追求的資本,是因為一個潛在的動機,那就是想有一天不用勞動。

。。。。

有朋友又會問,資本家承擔的風險也應該得到報酬。

高風險對應的是低概率下的高報酬。不是風險高了,報酬就一定有,一定會高。算一下數學期望就明白了。

華爾街風險最高的債券,也是最垃圾的債券,他們的報酬都是最高的。但他們有報酬的概率很低,虧損的概率都很高。

某位答主的答案裡面充斥著各種概念偷換和混淆是聽,更令人感到可怕的是,居然有這麼多人贊。

看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不害怕,一天工作18個小時。

,,,,,

有朋友會疑問,虧損是誰創造的?

資本家組織工人勞作。當契約關係成立的時候,說明資本家和工人雙方都認可他們之間的交換。注意這裡是認可,並不是說他們都認為這個交換是價值相等的。

資本家和工人交換的過程。與資本家和市場交換的過程,是兩個相互獨立的過程。

換言之是資本家先將工人的勞動成果買來,然後再將其賣出。

這個買賣差價多了,就是多出來的價值,那麼毫無疑問,這位資本家剝削到了剩餘價值。

這個買賣差價如果變成了虧損,就是資本家自身對市場的判斷失誤。這位資本家因為沒能用一個較高的價格在市場賣出好的價錢,而喪失了撈取剩餘價值的機會。

這個資本家對市場的判斷失誤和工人的勞動所產生的價值沒有任何關係。

相反這個判斷失誤會促使資本家下一次在和工人進行交換的時候降低價格。

而資本家在和工人交換的時候降低價格,實際上就是一次風險的轉嫁,他降低了在自己在市場上損失的成本。

所以請不要將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價值交換,與資本家和市場之間的價值交換混為一談。

更何況資本家進行交換的地方既然可以稱之為市場的,工人和資本家交換的地方,就不能稱之為市場嗎?

所以單純的認為資本家承擔的風險明顯是有問題的。

至少可以看出有交換就有剝削,而有交換也就必然有風險。

所以其實工人在和資本家交換的時候,也承擔了風險。但因為定價權在資本家手裡。因此,資本家可以更好的轉嫁風險和降低風險。

+

別忘了。

別忘了,當你在認定一個工人是否盈利的時候,實際上你就是在思考是否能從他身上榨取更多的價值。換言之,你就是在追求剩餘價值,並且承認了剩餘價值。

,,,,,

最後為了避免誤會,我還是說一下本人的立場吧。

資本家和資本以及資本主義的存在都是有現實意義的。不可否認他們對當前社會的貢獻。

同樣也不能否認資本主義推倒了封建主義這個對人剝削更為嚴重的時代。

但同樣也不能因為資本家和資本主義的貢獻,就否認存在剝削的這個事實。這兩者並不矛盾。

當下。

其實很多人並不在意資本家剝削了多少。他們在意的是資本家剝削得太過分。

當然,

有一部分資本家之所以敢說,覺得工資不高加班太多可以不幹,是因為他知道你手中沒有任何生產資料和生產工具,你 為了養家餬口沒得選。

+,,,,,,

歐美國家的工人之所以大罷工,就是因為資本家剝削的太過分了,加班加的太過分,工資給的又太低。

到了最近幾十年,歐美一些資本家最終還是妥協了,讓八個小時工作制得以正常的進行實施。

所以其實很多朋友點贊或者評論,更多的是對過度加班造成的過度剝削有所不滿。並不是他們真的一點剝削都不能忍受。

畢竟剝削本身就是有現實意義的。

++

補充。

看了很多朋友評論區的回覆。

你以為我回答是為了科普嗎?

我不過是為了通過評論來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觀點。

所以我很感謝那些為我提供了更多思考方向的朋友。


該死的歌德


我把著名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奧地利學派開山鼻祖馮·米塞斯1967年在芝加哥大學慶祝建校75週年上演講裡的一段送給大家:資本主義生產體系的優越性就在於,它是按照每個人對其他人所貢獻的滿意程度來給付酬勞的。因此在這個社會分工體系內,這種體系會激勵每個人去竭盡所能。一個人為他人服務的越好,他所獲得的酬勞就越多。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消費者是至高無上的。而他作為商品生產者和為大眾提供服務的身份又會迫使他為其他消費者提供服務。 掙薪酬的人,其酬勞是消費者按照他所提供的產品按質論價的。如果僱主付給工人的酬勞多於後者所應得,那麼他就得承受銷售損失;如果他付的酬勞少於工人所應得,他雖能獲得額外盈餘,但這會吸引新的競爭者挖走他的工人,從而使工資水平又回升到損益平衡點。 至於人們如何依據或多或少存有偏見的觀點來評價這個薪酬體系並不重要。有人可能會認為一位歌劇演員或拳擊冠軍之所得比一個碼頭工人或打雜女工之所得高出了很多倍,所以這樣的薪酬體系是不公平的,但是我們要怪也只能責怪大自然為什麼不讓更多的人具備歌唱或拳擊比賽的才能。

另外,還要糾正大家一個偏見,許多社會中不平等的現象與結果,卻是在相對自由的個人選擇中不斷累加而成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娛樂圈明星,比如流量小鮮肉和小花的收入,大大高於一般勞動者,這是一種“結果上的不公平”,但是反過來推導,形成這個結果,卻是在自由和自願的基礎上:藝人當時自願進入娛樂圈發展,併為此承擔了很高的風險度,經紀公司是自願和藝人簽約的;影視公司,電視臺也是自願在自己的節目中選用了這些藝人,並且接受了經紀公司或者藝人工作室的報價,廣告投放主是自願將廣告預算投入這些藝人出鏡的節目,而觀眾也是自願收看這些節目,購買他們代言的商品的,整個過程中,並沒有人被強迫做出某種選擇。

另外,風險和收益永遠是成正比例的,傳統庸俗馬克思經濟學總是有意無意忽略了企業家在經營管理上付出的心智和計算的價值。

所以,所謂社會公平,有兩個維度,一是手段上的平等,二是機會上的平等。社會秩序與倫理,頂多能保證所謂機會上的平等,但無法完全保證手段上的平等。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好比賽跑,所謂的機會平等,就是保障儘可能多的報名者參賽,所謂的手段平等,只能表現為,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發令槍一響,才能起跑,不可搶跑,也不許參賽選手服用違禁藥品,更不許你騎自行車騎摩托車來參加,但是!!請注意這個但是,由於參賽選手本身的身體條件因為遺傳基因,人種,營養學,訓練水平等影響,千差萬別,所以不好意思,即使投入再多的社會資源去維護“手段平等”,也無法照顧到這個層面。這個理論放到經濟範疇也是一樣的.

那麼在什麼狀況下能允許經濟利益的分配不平等呢??根據《正義論》作者羅爾斯的理論,社會經濟收入和分配的平等,不是指所有社會成員在物質收入的量上一律平等,而是“各種成就和地位不但對所有成員開放,而且有平等的機會去觸達”,按照我們前面舉的跑步的例子,如果大家的職場生涯/收入增長是一場跑步,那麼人天生的稟賦差別無法消除,就只能努力創造參賽機會的平等,至於賽跑的名次不同,也就是收入水平,就是一種“公平的不等”,當然,在羅爾斯看來,天然稟賦的不同也需要社會修正,從而合理的經濟分配需要:照顧最少受惠階層的最大利益,地位和機會同時向所有人開放。


在這個基礎上,諾齊克又提出了“持有的正義”:即只要通過自願交換或者個體的勞動得來的持有物,你的所有權就是天賦的,不可剝奪的。如上所述,工人心甘情願接受了工資水平,觀眾心甘情願為流量明星買單,也是一種分配和持有的公正,當然,需要稅收這樣的“強制再分配”來調節,以防止窮者越窮富者越富的馬太效應。


晴天有時下豬


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理論純粹是胡說八道。我們看日本、加拿大的兩家家企業和美國的一家農場的資本家,就知道這種理論的荒謬。

日本神戶縣有一傢俬營紡織企業,一家8口人自種棉花,自籌資金購買設備和機器人,從事紡織品一條龍生產,從播種到棉花采摘到加工成高端床單、棉被、枕頭、沙發外罩等,幾代人70年如一日沒有一名僱工,自己原材料用完之後,再購買鄰居的,年批發銷售額約5000萬人民幣。積累的資產幾億元,他們家族除開有銀行貸款,剝削誰了?

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奶牛養殖戶,一個13人的家庭,3個讀書,1個公務員,剩下9人從事奶牛養殖和奶製品加工。從喂飼料到擠牛奶到成品奶粉包裝全部自動化,沒有一名僱工,鮮奶都是經銷商上門運輸,年產值超過1億加元。他們剝削誰了?

再看美國加州的農場主,三家或五家合辦一個農場,實行股份制,從種到收清一色機械化,隨便一年都是幾千萬美元的產值。經銷商上門收購他們的大豆、玉米和小麥,他們數著大把的美鈔,他們剝削誰了?

在丹麥、挪威、瑞典,資本家給你一份工作,一年拿著8萬美元的工資,享受著免費的醫療和養老,週末近郊出遊,一年還有兩個月的帶薪假。您覺得這是剝削嗎?

邪惡自有一套邪惡的說辭。


梅奧醫邦診所


我有個有朋友在荷蘭公司,就是咱們李總理前幾天去荷蘭接見過的那個大公司領導,在京的外國老闆逼著員工休假,並說工作了一段必須休假,然後給他一個去美國出差的小工作,公司負擔來回機票和酒店費,讓員工休息一週。聽到這個消息,簡直不敢相信是萬惡資本家做出的事兒呀


一定有規矩


中國的工會只是個名譽組織,不會也沒權真正的為工人出頭辦事。工會工會,吃飽就睡!過去過個年節,還能發張電影票。現在,電影票貴了,也不發了。工會在工廠裡就是個閒職,養幾個閒著又不好安排的人。


冬陽4616


小時候課本說的長大後才知道那只是洗腦的初級階段,說什麼資本主義行不通,是剝削老闆姓的,事實完全相反,和現在專家說的差不多


匯誠星Stone


政治輿論為政權取得製造合理性,政治宣傳為穩固政權。什麼理論都可以編造。比如:要解放全人類;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等待我們去解救。刪除此回答


留住安




別的不多說,對於普通百姓的我們來說,能拿到手的工資越高越好,能享受到的福利越多越好,畢竟都是為了生活。

那麼我們來談談上次德國罷工的事情吧。

德國工人在罷工前每週工作5天,每天工作7小時,也就是說每週工作時間才35小時,而我們有幾個人能享受五天八小時?

德國工人罷工前一年工作187天,休息178天,包含雙休日102天,40多天的帶薪年假,20多天的節假日。

德國工人罷工前工資不詳,但拿到了五年前的工資,德國西部工人平均時薪是27.87歐元,相當於人民幣278元;德國東部工人平均時薪是17.37歐元,相當於人民幣173元。假如每天工作8小時,則日薪至少是1400人民幣



然後德國工人通過這次罷工,爭取了以下福利。

1、每週工作時間從35小時降為28小時。

2、4月起薪資漲幅4.3%。

3、爭取到更為優質的崗位培訓。

我只能說德國工人乾的漂亮,何時我們能享受五天八小時呢?


職場一休


德國罷工取得勝利,工人縮短工時並漲薪,一個星期工作28個小時😒😒😒😒😒😒😒😒。再加上德國遠遠高於我們的人均收入和四十年基本沒漲的房價😭😭😭😭😭😭😭😭😭



隨心聽海


所謂資本家,也是老百姓,只是富裕的老百姓,沒有特權,他們和普通百姓一樣受當政者剝削,所以真正剝削人民的是當政者,他們通過稅收、物價、發行貨幣等手段剝削人民,不單做的隱蔽而且有強制性,所以不受監督的權力就是禍國殃民的根源,孔子曰“苛政猛於虎”,因而先進體制把監督限制權力放在治國首位,是富國強民的最有效的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