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應該這麼睡

對現代人來說,可能很多人睡眠的狀態是這樣的:春眠不覺曉,哈欠上門找,晚上睡不著,白天醒不了。

春天應該這麼睡


雖然老話一直勸我們:早睡早起身體好。不過,這看起來只是一個概念,並沒有準確的時間規範,而且過於侷限。


其實,睡眠是有大學問的,隨著環境與季節的變化,睡眠規律也應該調整,不能一味地追求早睡、早起。

春天應該晚點睡


春天應該這麼睡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


春天應該這麼睡

上面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春天自然萬物生機勃勃,人們應當順應自然,晚睡早起,多散步,使精神愉快,以適應春天的養生之道。


如果違背了這種方法,容易傷肝!


這是因為,春季萬物復甦,晝長夜短,太陽昇起時間比冬日早。


晚睡早起,可以順應日出節奏,與大自然一起迎接陽光普照,吸收陽氣,以助體內陽氣升發。


要知道,陽氣是生命之本,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決定著生長、發育、衰老、死亡。陽氣旺則身體健。

晚睡要多晚?


當然,我們說的晚睡也不是要三更半夜才睡覺,只是把平時睡覺的時間稍微推後一點就可以。


一般來說,春季天黑得晚、亮得早,順應自然,每天的睡眠時間為7-8個小時為宜。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每晚22:30入睡,至次日6:00起床,就是春季睡眠的最好時間。


雖然看起來睡眠時間比較少,但此時隨著氣溫上升,人體的腦部供血充足,人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休息,就已經能夠緩解疲勞了,不信的話,您可以嘗試一下哦。


春天應該這麼睡

如何改善春困


春天氣候日漸轉暖,人們還很容易“春困”,正常的春困不是病,而是人體對氣候變化的一種正常生理反應,大家不必太過擔心。


只要平時多進行戶外運動,改善生理機能,使身體呼吸代謝功能增大,加速體內循環,提高大腦的供氧量,春困就會緩解。


對於整天坐著不動的辦公室一族,建議每工作1小時起來走走,活動肢體,有條件的話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及時為腦部供氧。


平時還應注意居室空氣的新鮮流通,如室內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增多,會助長春困發生。


認識這些睡眠“誤區”


1

誤區一:失眠=失眠症


幾乎每個人都曾有過失眠的經歷,但並不一定就是病。


只有當失眠引起的症狀維持兩週以上,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白天的社交活動時,才可以稱之為“失眠症”,需要儘早就醫。


所以也不要因為一兩次的失眠就給自己扣上失眠症的帽子,越是在意失眠,越容易引起精神緊張,這樣更會導致晚上睡不好。

2

誤區二:睡得時間長=睡得好

春天應該這麼睡

睡眠時間長短也不能作為判斷睡眠質量好壞的標準。


這是因為每個人有個體差異,有些人可能睡6小時就能恢復體力,而有些人則可能需要8小時的睡眠才能從疲勞中恢復過來。


所以判斷睡眠質量,要看早上醒來後是不是體力、精力都得到了恢復?頭腦是否有清醒的感覺?白天的工作是否有效率?


當上述這些都可以用“是”來肯定回答,那麼就說明您獲得了一個非常棒的睡眠質量。

3

誤區三:睡眠可以補回來


有一句健康諺語:“一夜不睡,十日不醒。”

意思是說一個晚上不睡覺,即使是睡上十日,也無法把一個晚上不睡的損失補回來,所以說睡眠是絕對補不回來的。


4

誤區四:白天補覺


因手機或遊戲而晚睡的人,常延遲起床時間來補償睡眠,會形成習慣性晚睡晚起的惡性循環。


5

誤區五:打呼嚕=睡得好


很多人認為打呼嚕的人睡得香,其實並非如此,打呼嚕時出現的呼吸暫停可以導致身體各個器官缺氧。


6

誤區六:完全相信睡眠手環


目前市面上售賣的睡眠手環,對於睡眠分期的分析存在很大誤差,但對於判斷入睡或醒來時間相對較為準確。


4樣東西不要放床頭


1

手機——影響睡眠質量


睡前玩手機超過1小時,直接影響睡眠質量。睡眠質量差,就容易失眠。


2

鬧鐘——可能引起高血壓

春天應該這麼睡

熟睡時,突然被大聲的鬧鐘叫醒,會引起身體保護性的條件反射,體內腎上腺素水平迅速提高,心跳加快,血管收縮壓升高。


需要定時叫醒,儘量把鬧鐘聲音調得小,位置最好與床頭保持1.8米以上的距離。


3

花草——降低室內空氣質量


夜晚,植物的呼吸作用,會吸入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相當於是在跟人類搶氧氣。


此外,植物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黴菌,放在床頭,會引發過敏或者其他症狀,影響身體健康。


4

玩具、靠枕——隱藏灰塵

毛絨玩具表面非常容易隱藏灰塵,有些毛絨玩具外表看著亮麗,內部卻可能含有大量的病菌和甲醛等物質。


此外,不經常拆洗的靠枕,也會隱藏一些蟎蟲、灰塵。被我們吸入口鼻,容易引發支氣管的問題。注: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