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除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只是受損失程度不同。

目前全球化分工與連接緊密,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只是受損失程度不同而已,發展中國家受損失程度比發達國家小,受損失最大的是德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這種出口佔比高的經濟體。

至於美國,因為美國政商精英對國內平民(中產階級與窮人)事務不感興趣,一直把精力主要用在國際事務上,導致聯邦政府對國內問題沒精力、沒時間處理,積壓嚴重,美國內部的債務、失業、貧富差距、醫療、治安、種族矛盾等問題嚴重,再加上美元有可能會導致金融問題,美國會是最嚴重的。

看看這次疫情期間的表現就知道,聯邦政府長期把過多時間與精力用在海外事務上,後遺症顯現,內部的事各州管各州的。

對於中國,雖然我們本身內部市場大,工業體系較全,自我循環能力強一些,不過我們也是日用消費品與工業設備出口國,必然會對我們的外貿與出口形成衝擊。更何況我們的很多零部件都需要在全球採購。

疫情不除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只是受損失程度不同。

經濟為什麼蕭條?我們先看看什麼改變了。首先,生產力沒有變。改變的是市場信心,影響到了市場需求,流動性降低後,整體崩盤。糧食爛在地裡,城裡人卻餓死。為什麼城裡人不去買糧食呢?因為沒開工,沒有收入,國家救急的錢有更重要的地方用,用一分少一分,準備過苦日子。生產端沒有銷售,失業率上升,生產力下降,惡性循環。

以前的方法很簡單,你長江流域不是天災絕收嗎?你們閒在家也沒事,坐吃就是在浪費糧食。那我也不說給你錢了,只是我覺得長江大堤年久失修,需要人幫忙,工資不高,但是管口飯。(老美的胡佛大壩也是這個例子)

於是閒置勞動力出門工作了,這麼多人上班,要衣食住行吧,整個經濟又活過來了,最後國家收了稅,填補了修水利的花費。經濟又活過來了,多贏,這個叫做“以工代賑”。

疫情不除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只是受損失程度不同。

水利只是個例子,還有那麼多領域可以建設呢。各行各業,都有中字頭,國字頭的大廠帶頭,可以盤活多少上下游企業,“大基建”正在進行中。齒輪轉起來,失業率,閒置資本都可以活過來。

疫情不除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只是受損失程度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