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才,智慧戰“疫”的“最強大腦”

疫情爆發以來,全市各領域專家人才積極投身疫情防控,打響智慧戰“疫”,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有力支撐。

研發全國首個多指標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


北京人才,智慧戰“疫”的“最強大腦”

程京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醫學院講席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奧生物集團總裁

北京人才,智慧戰“疫”的“最強大腦”

只需採集患者的鼻、咽試子等分泌物樣本,1.5小時內便可一次性檢測包括新冠肺炎病毒在內的6種呼吸道常見病毒。

2月22日

全國首個能夠檢測新冠肺炎病毒的

多指標核酸檢測試劑盒

正式獲批進入臨床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際,正值冬春流感高發期,由於症狀相似,很難通過臨床表現、胸部影像學等手段鑑別。若發熱病例不能得到快速精準診斷,流感病例很有可能被視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對待,給疫情防控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面對這種情況,程京院士帶領團隊集中優勢力量,投入新型核酸檢測芯片試劑盒的研發工作,僅用一週左右時間即研發成功。

北京人才,智慧戰“疫”的“最強大腦”

這款新型檢測試劑盒,可以比其他單一指標檢測產品快一倍的速度同時檢測其他5種呼吸道常見病毒,通過快速鑑別診斷,把病人進行有效分流,大大減輕醫院負擔,使寶貴的救治資源集中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救治中。

“AI尖兵”助力科技戰“疫”

北京人才,智慧戰“疫”的“最強大腦”

趙勇

格靈深瞳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

北京人才,智慧戰“疫”的“最強大腦”

體溫篩查是疫情防控的關鍵環節,為解決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支持防控,有效解決測量體溫時需要近距離接觸、提高測溫準確度等問題,趙勇帶領他的團隊火速研發AI產品助力疫情防控。

北京人才,智慧戰“疫”的“最強大腦”

傳統的測溫方式,在車站、地鐵口人流密集區域成了難題。趙勇接到市科委的電話,毫不猶豫地接下了緊急研發任務。大年初二當晚,他迅速組織成立了30多人的應急攻關小組,力爭在最短時間內開發出可以應對疫情防控需求的智能測溫產品。

北京人才,智慧戰“疫”的“最強大腦”

團隊克服種種困難,僅用8天時間,就成功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深瞳移動式雙光快速溫測智能識別系統,在北京西站、朝陽區政府大樓等地開啟了落地應用。這一系統可對通行人員進行非接觸式體溫檢測。系統每分鐘可監測人流量200人次以上,測溫距離5米以內,溫度識別精度±0.3℃,人臉與溫度關聯率大於99.9%,高溫報警時間小於1秒鐘,充分滿足了高流量人群環境疫情防控需求。

北京人才,智慧戰“疫”的“最強大腦”

當前疫情防控正處於最吃勁的關鍵階段,亟需科技創新持續助力。趙勇表示將繼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全力以赴助力疫情防控,以科技手段保障公眾安全。

研發新型檢測試劑盒,與核酸檢測互補

北京人才,智慧戰“疫”的“最強大腦”

王保君

傳染病診斷領域研發專家、北京科衛臨床診斷試劑有限公司總經理

北京人才,智慧戰“疫”的“最強大腦”

疫情爆發以來,為滿足針對大量疑似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以及核酸檢測陰性患者的檢測需求,王保君和他的研究團隊爭分奪秒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的研製工作。

北京人才,智慧戰“疫”的“最強大腦”

曾有媒體報道,有患者入院前三次咽拭子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後經進一步診斷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對此,有專家指出,任何病毒的核酸檢測檢出率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也不例外。

北京人才,智慧戰“疫”的“最強大腦”

王保君團隊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採用基因工程技術,通過優化和完善重組蛋白體外表達系統、優化基因序列等表達了新型冠狀病毒蛋白抗原,並篩選了配對的單克隆抗體。利用自主研發的核心原材料,現已完成了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新型冠狀病毒IgM和IgG抗體檢測試劑盒(酶聯免疫法)和新型冠狀病毒IgM/IgG抗體聯合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等產品的研製。

北京人才,智慧戰“疫”的“最強大腦”

不同技術平臺的產品分別適用於高通量檢測及基層快速檢測的需求,既有每小時可處理200人份的大通量試劑,也有可在15分鐘內給出檢測結果的快速檢測試劑。經初步臨床測試,試劑檢出率基本達到要求,可以和核酸檢測結果相互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