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黃金思考模式


解決問題的黃金思考模式


1


我初入職場的時候,曾被指派去做過會議記錄的工作。那時候懵懵懂懂,一竅不通,只好照葫蘆畫瓢,按照前一個記錄人的方式記。

要命的是,我的這位前輩文字功夫極佳,人家開會時談論的東西,無論戰略大事,還是雞毛蒜皮的瑣事,他都能模仿發言人的口氣,一字不落記下來。

我一看就暈了,但又不能不學,結果,我記的會議記錄,又臭又長,毫無營養,連我自己都覺得不知所云,讀的昏昏欲睡。但我的上司偏偏好這口,於是,我便也只能這樣記。

當然,這樣記的好處不是一點也沒有,至少鍛鍊了我速記的能力。

2

數年後,一次,我換了上司,一位香港人,他開完會,跟我要會議記錄。其時,我已經是部門主管了,記會議記錄這類事,自然是小兒科了,於是,不到20分鐘,我邊洋洋灑灑,敲了一大篇給他。

不料,他接過我打印的會議記錄之後,只是掃了一眼,就說:這是什麼東西?會議記錄怎麼可以這樣記?

我們又不是搞文藝座談會,哪來這麼囉嗦的東西。我心裡那個委屈和不爽,可就別提了,但又不好意思反駁,只好閉口裝啞巴,心說,我看你怎麼記,有本事記出個花來。

他倒也不含糊,把我打印的會議記錄翻過來,用筆畫了幾筆,我一看,就幾個框,而後他在裡面填了幾行字,而後交給我,說:

“這才叫會議記錄,我只要這樣的,你回去照這個樣子重新打印一份,把空的地方用你會議記錄裡的內容補進去,分發下去。”

他寫繁體字,從我的方向看過去,字是倒的,所以我一時也沒有看懂他到底寫了些什麼東西,但出於禮貌,我只好接過來,說:“好,我這就打印出來。”

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一看,差點暈倒,他寫的也太簡單了,總共就三行,如下:

解決問題的黃金思考模式


他只是填寫了問題點那欄,其餘的都空著。我的第一反應,覺得,這不是扯淡嘛,兩個小時的會議就這麼兩行概括掉,能做得到嗎?

等我從洋洋灑灑上千字的會議記錄裡尋找內容,按照他留下的空白格子往裡面填空的時候,才發現,我們所談的內容,真的沒有超過他劃的三行五列,十個格子的內容。

我扒拉完了會議記錄中所有的內容,只填出來了他留下的八個格子中的四個,還空著四個,上一欄空著措施和完成日期,下一欄空著原因和負責人。

好傢伙,敢情我們以前的會議和會議記錄都是真扯淡,廢話連篇啊,真正需要的幾個要素,大多其實並沒談到。

3

這個會議記錄的整理對我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我只好重新找參加會議的各人,一對一核實,把剩下的四個格子總算是填上了。

我的會議記錄的做法,從此便換了風格,改成直接用這樣一個通用的表格,開會時直接往裡面填。

那時候,我剛做主管,還不怎麼會主持會議,打有了這個表格之後,我一下子就抓住開這種解決問題會議的精髓了。

每次,我在開會前只要把問題點提煉清楚,在會上,一般都能緊問題,一路追下去,而且,從不跑題。

每次,我都是談完問題點,就接著談產生的原因分析,接著就談解決的措施,後面自然就得有責任人,而且還要有完成的日期。

誰一跑題,我立馬就能把他拉回來,因為我不拉回來,我的空就填不完。


解決問題的黃金思考模式



4

後來,會開的多了,學習的知識也漸漸多了之後,我才慢慢對上號,這個表格其實用的就是典型的5W1H法。

何為5W1H法?簡而言之,就是以五個W和1個H起頭英文單詞的縮寫,中文也叫六何法,具體內容包括:

1、對象 (What)——何事

什麼事情?為什麼要做?能不能做?我到底應該做什麼?例如:如果這個產品不掙錢,換個利潤高點的好不好?

2、場所(Where)——何地

什麼地點做,在哪裡做?為什麼偏偏要在這個地方做?換個地方行不行?到底應該在什麼地方幹?這是選擇工作場所應該考慮的。

3、時間和程序 (When)——何時

什麼時候做?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做?能不能在其他時候幹?把後順序調整行步行?到底應該在什麼時間做?

4、人員 (Who)——何人

這個事情是誰在幹?誰負責任?為什麼要讓他幹?如果他既不負責任,脾氣又很大,是不是可以換個人?

5、為什麼(Why)——何因

為什麼要這樣做?能不能變動?為什麼要做成這個顏色?這個樣子?為什麼要做成這個形狀?為什麼採用機器代替人力?為什麼非做不可?

6、方式 (How)——如何

用什麼手段做,也就是所謂的工作方法和工藝方法的選擇的問題。

例如,我們是怎樣做的?為什麼用這種方法來做?有沒有別的方法可以替代?到底應該怎麼做菜算合適?有時候方法一改,全局就會改變。

我的上司給我的那個表格裡,其實已經簡明扼要地將這些要素全部貫徹進去了。雖然他省略掉了何地(where),但因為我們在公司裡,大多工作都是就地展開的,其實也不需要特別來強調這點,所以這個因素不寫也可以知道。

5

當我意識到這些,並充分體會到這個會議記錄的好處和價值之後,我就開始在會議中大量運用這個表格。

這個表格看起來簡單,但用起來卻一點也不簡單,它所帶來的其它價值也同樣巨大。

除了我剛才所說的,它能提高效率會議,讓你不跑題,還可以訓練我們提煉問題、描述原因、表達想法和思路的能力。

有時候,某個人就原因分析,或者解決措施,囉裡巴嗦說了一大堆,你不可能就全部照搬到表格裡面去,你需要反覆跟他交流和討論,進行提煉和概括,直到能用這張表格清晰表達清楚為止。

這樣不僅能很好地訓練自己,某種意義上其實也能很好地訓練你的同事,乃至你的上司。

因為當這張表格你畫在白板上,要求大家在會議上一定要填清楚的時候,就等於是一個磁場,把每個人都吸在那裡了,表達不清楚,誰也離不開,格子填不明白,誰也走不了。

久而久之,其實參加會議的所有人們的問題意識、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跟著一起提高了。

6

這個表格用了幾年之後,根據實際遇到的問題,以及自己認識的提高,我對這個表格進行了優化,如下:

解決問題的黃金思考模式


實際上,這是細化問題要素的一種思考模式。在這個表格中,增加的幾個格子,是為了完善問題的解決步驟。

如增加預防措施,其實是為了防止對問題糾正行動變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視行為;而增加追蹤人和關閉時間等欄,則是為了方便後續跟進。這其實是需要對前一個表格運用並理解到一定程度,才能更好應用的。用類似的思路,這個表格可以更豐富。

例如,糾正措施中可以包括臨時措施和長久措施,在關閉時,需要確定有效還是無效,無效,當然得從頭來來一次,有效,則要繼續確認,是否需要橫向展開,向類似的現象和問題的解決中推廣,乃至固化到文件中去……其實這些,都是對5W1H舉一反三的循環和層層深入的挖掘。

但就表格而言,很難完美,也很難在一個表格中盡含所有要素,太複雜,太龐大時,就回變成新的桎梏,難以學習和掌握。我們學習一樣東西,最主要的不是形式,而是理解要素的精髓所在,如果只是停留在表格和形式上反覆強調,則又會變成新的形式主義。


解決問題的黃金思考模式



7

後來,這個5W1H被大家完善成了6W2H,W中新增加的是which,目的是為了讓解決問題的人思考,達成目標的方法只要一種,還是多種?

當有多種方法時,各方法之間有什麼不同,你認為哪種方法最好,理由是什麼?

H沒有再增加,而是進行了細化和拆分,將一個how,變成了how to do和how much。

how to do指的是執行計劃的具體方法是什麼?how much則讓你思考的是執行計劃需要的預算是多少?由哪些部門去負擔?

日本的管理學家大前研一,更是將這個6W2H發展成了6W2H+2。

何為+2?1是指在思考執行計劃時,要對有利和不利之處進行預測。2則指的是,要建立一個基準,以便你在執行的過程中,進行參考和修正,不要出現大幅度的偏離。

例如,未收到預計效果時,應該在哪個階段進行改或者中止?應於哪個階段報告計劃的進展進度等。

8

我們常常說,思考和解決問題要有邏輯。未經過訓練的時候,真的很難,但經過訓練後,真要做到,其實也不難,只要你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時候,嚴格遵守這個5W1H,就基本符合巴巴拉·明託在《金字塔原理》所強調的無遺漏、無重複的原則了。

當然寫結構嚴謹的文章比這個難度要大很多,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訓練,但就思考問題所需要的要素而言,掌握了這六點,再加上一些適當的、有針對性的訓練,寫一些實用性的,不大講究文采,只是將問題說明白的文章,應該沒有大的問題。

如果你也能很好的理解和應用這個簡單的表格,或者類似的表格,並因此而展開,最終深入理解了5W的產生源頭,通過應用和實踐,能信手拈來應用6W2H+2的話,那麼恭喜你,解決問題或者執行項目黃金思考模式,已經真正在你腦海裡成型並紮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