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承載了80、90後的童年歡樂,一套嬰戲圖勾起幾代人的集體回憶

01| 我們每個人曾經都是孩子

有人說過,看了電影《小王子》最深刻的感悟是:每一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只是我們忘記了。

他承載了80、90後的童年歡樂,一套嬰戲圖勾起幾代人的集體回憶

記得小時候長輩們問我,“你的願望是什麼啊?”

我會說:“我希望自己趕緊長大,像你們一樣,不用聽大人的話,可以自己說了算。”

每次這時候,鄰居家的已經步入社會的姐姐們就會輪流跟我說,“別渴望長大,童年才是每個人最幸福的時候。”

那時候我還很不解,覺得別人是在忽悠我的,小孩總是每天聽著大人的吆喝,喊你不能這樣不能那樣的。

我就會想著,“等我長大了,你們就別老是命令我不能這樣那樣的,現在不就是欺負我是小孩嗎?”

現在回想起來,原來童年真是生命中最幸福的時光。家裡有沒有錢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小時候真是我們一生中最無憂無慮的時光。

還記得小時候住在小巷子裡面,放學順路去敲一下小夥伴的門,就能喊出一堆小夥伴出來玩耍了。

看看現在的孩子,他們雖然住的都是高樓大廈,玩的都是高科技的電子產品,但是他們卻難得幾個可以天天玩耍的小夥伴,更別提找上一堆人玩戶外遊戲了。

他承載了80、90後的童年歡樂,一套嬰戲圖勾起幾代人的集體回憶

02| 有些童年回憶永遠在我們心中

臨近春節了,這兩天看書都選點輕鬆的來看。剛好看到董浩叔叔的手繪嬰戲圖合集《復歸嬰兒》,有一種被帶回童年美好時光的感覺,給這寒冬增添了一絲暖意。

北方的朋友,尤其是80年代以後出生的朋友應該都有聽過董浩叔叔的大名,他曾是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的著名播音員,還是著名的配音員,很多小朋友都是看著他配音的一部部動畫片長大的。

其實董浩叔叔除了一直致力演播事業以外,他還是一名畫家。他五歲就開始學畫,六歲就已經在《小朋友》雜誌發表了第一幅畫作,在沒進入演播圈之前,還是一名小學的美術老師。

《復歸嬰兒》是董浩叔叔從舞臺退休以後的畫作,整套書內含《讀本》、《圖本》和《畫評》三本小冊子。

他承載了80、90後的童年歡樂,一套嬰戲圖勾起幾代人的集體回憶

全書有80幅嬰戲圖,囊括70種中華民族傳統親子游戲,不但勾起無數生於70、80、90年代的中生代人群的童年回憶,更適合已經成為父母的年輕人陪伴小孩子玩耍的科普讀物。

翻開《復歸嬰兒》,彷彿回到童年的感覺,很多小遊戲既熟悉又美好。有些即使自己沒有玩過,也會在公園看過老人家玩,或者從各種懷舊的出版物可以看到。

相信最多人熟悉的就是踢雞毛毽子了,記得我小時候學校也把踢毽子這個遊戲納入了體育課程。加上踢毽子不會受到太多場地、空間、人數的限制,成為不少人童年時代必玩的遊戲了。

董浩叔叔在《復歸嬰兒》書中寫道:“找個古銅錢,讓姐姐幫忙,用布裹住銅錢,再找三四根雞尾巴上的羽毛插在銅錢孔上,用布條綁住,一個人、兩個人、四個人都可以踢。高手一般都是眼快、腳快、身輕!是練反應和果斷、果敢的好遊戲。會踢花樣兒的,那簡直就是衚衕裡的大明星了!”

看了書中形象的介紹,才知道原來以前的人玩毽子還是自己親手做的,古人還真有才華啊。

《復歸嬰兒》後面繼續介紹道:“這個遊戲唐代就有,還有毽球比賽呢!就是兩個隊(一般是三人一隊)中間拉個一米五左右的網,以毽兒不落地為原則,觀賞性很強。花樣很多,有蘇秦背劍、倒踢、腦後踢,等等。”

我經常在廣州的公園裡看見一群老人家圍成圈,一個接一個地傳著毽子來踢,傳到誰哪裡沒有接住往後送就當輸。

看著一群六十歲上下的人在玩耍,每個人臉上都流露出兒童般純真的笑容,我和朋友們經常打趣,“看來我們有空得練一下踢毽子了,不然老了以後少了很多樂子。”

他承載了80、90後的童年歡樂,一套嬰戲圖勾起幾代人的集體回憶

03| 有趣的遊戲放在哪個年代都可以歷久常新

《復歸嬰兒》介紹的很多小遊戲都是我們小時候經常玩的,例如吹泡泡,書中這樣說的:

“在盒子的水中倒些洗衣粉,飛快地攪拌後,再放入少許食鹽或者甘油,就製成泡泡水了。用吸管或者專門的起泡器,就可以吹出美麗的肥皂泡。”

哈,我也是從小玩吹泡泡長大的呀,但我居然不知道這個泡泡是怎麼做的,因為公園裡的小賣部會有已經調好的泡泡可以買,每次去到公園,就拉著媽媽給我買。

他承載了80、90後的童年歡樂,一套嬰戲圖勾起幾代人的集體回憶

後面看到“跳皮筋”,這個幾乎是我們小時候每個女孩子必玩的遊戲,但現在如果讓我整個皮筋教小孩子玩,我完全想不起也不知道怎麼弄了。

《復歸嬰兒》是這樣寫的:“皮筋是用橡膠製成的有彈性的細繩,牽直固定之後,即可來回踏跳。可多人一起玩,亦可分兩組比賽,邊跳邊唱,非常有趣。跳皮筋有挑、勾、踩、跨、擺、碰、繞、掏、壓、踢等腿部基本動作,同時還可組合跳出若干種花樣來。”

看著活潑的文字介紹,我大致就想起來這遊戲是怎麼玩的了,以前我們總是兩兩一組,跳高能力強的小夥伴會先跳,把皮筋給踩住,後面的小夥伴跟上,前面帶的小夥伴完成各種高難度的動作,後面跟著的搭檔,儘量不出錯就好。

他承載了80、90後的童年歡樂,一套嬰戲圖勾起幾代人的集體回憶

當然,這些小遊戲不同地方不同人群都會想出不同的花樣來玩,所以沒有一種規範統一的玩法。

但是唯一相通之處就是這些戶外遊戲不但讓我們鍛鍊身體,還培養了我們的專注、團隊協作能力。

記得我小時候同齡的小孩,家庭環境越好的,近視眼的度數越深,因為家裡都給他們配置遊戲機了,他們把課後的業餘時間都花在打遊戲、看電視上了。

而從小喜歡讀書找小夥伴玩耍的我,卻一直保持標準視力,還經常被老一輩笑話我是不是上學沒有認真讀書。

他承載了80、90後的童年歡樂,一套嬰戲圖勾起幾代人的集體回憶

結語:

記得有人說過,生養小孩最大的樂趣就是彌補自己的童年缺失,也讓自己重溫小時候沒什麼記憶的經歷。

但換個角度,人生其實也就匆匆數十年,每段光陰都是應該有當時獨特的回憶和美好。

“復歸嬰兒”一詞來自老子的《道德經》:“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閉上眼睛,想像一下自己迴歸嬰兒一樣的狀態,就像生命最初誕生的時候,一無所知,無慾無求,做回最真實最原始的自己。

我們常常聽說,“幸運的人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如果沒有幸福的童年,那就在可以放鬆的時候“復歸嬰兒”吧。

他承載了80、90後的童年歡樂,一套嬰戲圖勾起幾代人的集體回憶

參考書目:《復歸嬰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