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瑞鶴圖》鑑賞(圖)


北宋徽宗《瑞鶴圖》鑑賞(圖)

北宋徽宗像

北宋徽宗《瑞鶴圖》,絹本,設色畫,縱51釐米,橫138.2釐米,現珍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圖中描繪彩雲繚繞之汴梁宣德門,是趙佶書畫珍品中難得的詩、書、畫具為上乘之作。畫後有作者趙佶以瘦金書自題,所述之事與《宋史·儀衛六》載"政和二年延福宮宴輔臣,有群鶴自西北來,盤旋於睿謨殿上,及奏大晟樂而翔鶴屢至,詔制瑞鶴旗"可相互印證。

相傳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都城汴京上空白雲悠悠, 有群鶴飛鳴環繞宣德殿上空, 久久盤旋,不肯離去,兩隻仙鶴竟落在宮殿左右兩個高大的鴟吻之上。引得皇宮內外、行路百姓駐足觀看。當時徽宗趙佶親睹此情此景興奮不已,認為是吉兆,於是欣然命筆,將目睹情景繪於絹素之上。這就是《瑞鶴圖》的來歷。

在《瑞鶴圖》中,趙佶運用了平行視角,將觀者定位高處,畫面下端起手就是莊嚴聳立的汴梁宣德門的屋頂,有祥雲繚繞四周,讓觀者可以體驗到宮殿的高聳與雄偉,儼然仙境。對於宮殿的處理,也顯出道君皇帝的心思和主旨,使用了對稱構圖,顯出一種巋然不動的穩定與平衡,既然天降祥瑞, 自然預示了國泰平安;而另一方面,趙佶將飛鶴佈滿天空,二十隻仙鶴各具姿態,疏密有致地環繞在宣德殿上空,有的昂首仰望,有的曲頸回首,各盡其態, 栩栩如生,又打破了下部空間穩定構圖所形成的呆板與無趣。

趙佶信奉道教,以道治國, 自稱道君皇帝。《瑞鶴圖》充滿了道家的寧靜與預言,從古至今,鶴都是代表長生不死的神禽,徽宗是要通過“祥雲瑞鶴”來隱喻王朝的吉祥。

徽宗此畫把視平線定在高處的殿頂,他要把高屋建瓴的目光投向天空,在宮殿的穩定與仙鶴的飄逸之間找到了和諧的平衡與美感。在空間的分割與構圖上,完全符合祥瑞的主題,符合一個帝王對於家國天下的美好希冀。所以,即使後人眼裡的趙佶是一代繪畫天才,而不是個好的政治家,但天子的情懷仍是不同於畫家。藍天祥雲,鶴,舞於金色的殿頂,這是徽宗對於天地人合一之解。


北宋徽宗《瑞鶴圖》鑑賞(圖)


北宋徽宗《瑞鶴圖》鑑賞(圖)


北宋徽宗《瑞鶴圖》鑑賞(圖)


北宋徽宗《瑞鶴圖》鑑賞(圖)


北宋徽宗《瑞鶴圖》鑑賞(圖)


北宋徽宗《瑞鶴圖》鑑賞(圖)


北宋徽宗《瑞鶴圖》鑑賞(圖)


北宋徽宗《瑞鶴圖》鑑賞(圖)


北宋徽宗《瑞鶴圖》鑑賞(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