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小麥赤黴病,謹防五個誤區!

防治小麥赤黴病,謹防五個誤區!

穀雨過後天氣逐漸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各地小麥開始進入齊穗至揚花期,最近幾天雨水較多,預計小麥赤黴病將呈大發生趨勢。

小麥赤黴病別名麥穗枯、爛麥頭、紅麥頭,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麥赤黴病在全世界普遍發生,主要分佈於潮溼和半潮溼區域,尤其氣候溼潤多雨的溫帶地區受害嚴重。

一段順口溜讓你認識小麥赤黴病

防治小麥赤黴病,謹防五個誤區!


防治小麥赤黴病,謹防五個誤區!


小麥赤黴真可怕,

半截死穗就是它;

要是防治不及時,

四個穗子死掉三。

防治小麥赤黴病,謹防五個誤區!


小麥赤黴病有哪幾種類型?

防治小麥赤黴病,謹防五個誤區!


苗腐:是由種子帶菌或土壤中病殘體侵染所致。先是芽變褐,然後根冠隨之腐朽,輕者病苗黃瘦,重者死亡。

穗腐:小麥揚花時,衩在小穗和穎片上發作水浸狀淺褐色斑,漸擴展至整個小穗,小穗枯黃。溼度大時,病斑處發作粉紅色膠狀黴層。後期其上發作密集的藍黑色小顆粒(病菌子囊殼)。用手接觸,有突起感覺,不能抹去,籽粒乾癟並伴有白色至粉紅色黴。

莖基腐:自麥苗出土至老練均可發作,麥株基部受害後變褐腐朽,致全株枯死。

稈腐:多發作在穗下第一、二節,初在葉鞘上呈現水漬狀褪綠斑,後擴展為淡褐色至紅褐色不規則形斑或向莖內擴展。病情嚴峻時,形成病部以上枯黃,有時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黃穗。氣候溼潤時病部體現可見粉紅色黴層。

赤黴病是如何發生的?

春季氣溫7℃以上,土壤含水量大於50%形成子囊殼,氣溫高於12℃形成子囊孢子。在降雨或空氣潮溼的情況下,子囊孢子成熟並散落在花葯上,經花絲侵染小穗發病。遲熟、穎殼較厚、不耐肥品種發病較重;田間病殘體菌量大發病重;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粘重土壤,偏施氮肥、密度大,田間鬱閉發病重。

如何防治赤黴病?

1、選用抗(耐)病品種:目前雖未找到免疫品種,但有一些農藝性狀良好的耐病品種,各地可因地制宜地選用。

2、農業防治:合理排灌,溼地要開溝排水。收穫後要深耕滅茬,減少菌源。適時播種,避開揚花期遇雨。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3、可用下列藥劑進行防治:

30%己唑醇懸浮劑8~12毫升/畝;或20%氰烯菌酯*己唑醇懸浮劑80~140克/畝30%咪鮮胺微囊懸浮劑

30~40克/畝;或28%丙環唑*嘧菌酯懸浮劑30~50克/畝;3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懸浮劑30~40克/畝等藥劑進行防治。

光知道防治不頂用,下面重點來了!

總結近幾年經驗教訓,在防治小麥赤黴病的實踐中要謹防五個誤區。

01

不要只憑老經驗辦事

小麥赤黴病是一種典型的氣候型病害,其發生流行與菌源量多少、小麥品種的抗性、抽穗揚花期降雨日數和降雨量、田間相對溼度等因素密切相關。

有的農戶不綜合考慮以上因素,只憑老經驗辦事,只注意天氣是否下雨,而忽視田間溼度和品種抗病性兩個影響因素,雖然沒有出現大範圍的病害發生,但同樣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病害發生,影響小麥的產量和品質。

防治小麥赤黴病,謹防五個誤區!


02

不要錯過最佳防治時間

眾多資料介紹,防治小麥赤黴病的用藥時期為“抽穗到揚花期”。有的農戶用藥不是過早,就是過晚,沒有把握好最佳防治時期,雖然噴了藥了,但效果很不理想。根據多年防治實踐,防治小麥赤黴病的最佳時期,應在小麥齊穗到5%揚花時開始噴藥最好。

抓最佳防治時期不要太死板,還要注意以下幾種情況:

1、抽穗期溫度高,小麥邊抽穗邊揚花,齊穗期就可以噴藥。

2、抽穗期溫度低,日照少,小麥先抽穗後揚花,宜在小麥始花期噴藥。

3、抽穗期遇到連陰雨天氣,赤黴病可能流行時,噴藥寧早勿晚,不要等到天晴時或揚花時再噴藥,應搶降雨間隙多次噴藥防治。

4、若噴內吸性好、持效期長的藥劑,可提前到抽穗期防治。

03

選擇農藥要注意科學性

防治小麥赤黴病的藥劑有幾十種,選擇時要注意科學性,要注意藥劑的抗性及作用機理的互補。同時注意不同作用機理藥劑的正確使用,混合用藥或交替用藥,確保所使用的藥劑具有內吸治療、保護剷除的多重功效,全面阻止病害蔓延。

04

噴藥要注意用水量

在保證畝用藥量的前提下,畝用水量應在45~60升之間,配藥時如能加入展透劑效果更好。

05

注意用藥次數

在具體防治過程中,要根據菌源量多少,天氣情況,藥劑防治效果等因素來確定防治遍數。發病輕的可以噴一遍藥。對於往年發病重的地塊,有必要進行第二次防治。第一次噴藥後要及時檢查效果,如效果不好的要及時噴第二次藥。噴藥後遇雨,要在雨後及時補噴。用藥時,為了防止出現抗性,我們要注意輪換使用不同作用機理的藥劑,提高防控效果。

總之,就是一句話

今年小麥赤黴病,必須要防!

並且要重點防!

為了農民豐收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