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小麦赤霉病,谨防五个误区!

防治小麦赤霉病,谨防五个误区!

谷雨过后天气逐渐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各地小麦开始进入齐穗至扬花期,最近几天雨水较多,预计小麦赤霉病将呈大发生趋势。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

一段顺口溜让你认识小麦赤霉病

防治小麦赤霉病,谨防五个误区!


防治小麦赤霉病,谨防五个误区!


小麦赤霉真可怕,

半截死穗就是它;

要是防治不及时,

四个穗子死掉三。

防治小麦赤霉病,谨防五个误区!


小麦赤霉病有哪几种类型?

防治小麦赤霉病,谨防五个误区!


苗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朽,轻者病苗黄瘦,重者死亡。

穗腐:小麦扬花时,衩在小穗和颖片上发作水浸状浅褐色斑,渐扩展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发作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发作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病菌子囊壳)。用手接触,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

茎基腐:自麦苗出土至老练均可发作,麦株基部受害后变褐腐朽,致全株枯死。

秆腐:多发作在穗下第一、二节,初在叶鞘上呈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病情严峻时,形成病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气候湿润时病部体现可见粉红色霉层。

赤霉病是如何发生的?

春季气温7℃以上,土壤含水量大于50%形成子囊壳,气温高于12℃形成子囊孢子。在降雨或空气潮湿的情况下,子囊孢子成熟并散落在花药上,经花丝侵染小穗发病。迟熟、颖壳较厚、不耐肥品种发病较重;田间病残体菌量大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粘重土壤,偏施氮肥、密度大,田间郁闭发病重。

如何防治赤霉病?

1、选用抗(耐)病品种:目前虽未找到免疫品种,但有一些农艺性状良好的耐病品种,各地可因地制宜地选用。

2、农业防治:合理排灌,湿地要开沟排水。收获后要深耕灭茬,减少菌源。适时播种,避开扬花期遇雨。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3、可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

30%己唑醇悬浮剂8~12毫升/亩;或20%氰烯菌酯*己唑醇悬浮剂80~140克/亩30%咪鲜胺微囊悬浮剂

30~40克/亩;或28%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30~50克/亩;3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30~40克/亩等药剂进行防治。

光知道防治不顶用,下面重点来了!

总结近几年经验教训,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实践中要谨防五个误区。

01

不要只凭老经验办事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发生流行与菌源量多少、小麦品种的抗性、抽穗扬花期降雨日数和降雨量、田间相对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有的农户不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只凭老经验办事,只注意天气是否下雨,而忽视田间湿度和品种抗病性两个影响因素,虽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病害发生,但同样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小麦赤霉病,谨防五个误区!


02

不要错过最佳防治时间

众多资料介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用药时期为“抽穗到扬花期”。有的农户用药不是过早,就是过晚,没有把握好最佳防治时期,虽然喷了药了,但效果很不理想。根据多年防治实践,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时期,应在小麦齐穗到5%扬花时开始喷药最好。

抓最佳防治时期不要太死板,还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抽穗期温度高,小麦边抽穗边扬花,齐穗期就可以喷药。

2、抽穗期温度低,日照少,小麦先抽穗后扬花,宜在小麦始花期喷药。

3、抽穗期遇到连阴雨天气,赤霉病可能流行时,喷药宁早勿晚,不要等到天晴时或扬花时再喷药,应抢降雨间隙多次喷药防治。

4、若喷内吸性好、持效期长的药剂,可提前到抽穗期防治。

03

选择农药要注意科学性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有几十种,选择时要注意科学性,要注意药剂的抗性及作用机理的互补。同时注意不同作用机理药剂的正确使用,混合用药或交替用药,确保所使用的药剂具有内吸治疗、保护铲除的多重功效,全面阻止病害蔓延。

04

喷药要注意用水量

在保证亩用药量的前提下,亩用水量应在45~60升之间,配药时如能加入展透剂效果更好。

05

注意用药次数

在具体防治过程中,要根据菌源量多少,天气情况,药剂防治效果等因素来确定防治遍数。发病轻的可以喷一遍药。对于往年发病重的地块,有必要进行第二次防治。第一次喷药后要及时检查效果,如效果不好的要及时喷第二次药。喷药后遇雨,要在雨后及时补喷。用药时,为了防止出现抗性,我们要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提高防控效果。

总之,就是一句话

今年小麦赤霉病,必须要防!

并且要重点防!

为了农民丰收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