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蔭仕女圖》:中國最早的油畫,究竟“新”在何處?

《桐蔭仕女圖》:中國最早的油畫,究竟“新”在何處?|

《桐蔭仕女圖》:中國最早的油畫,究竟“新”在何處?| 張小玉

《桐蔭仕女圖》是中國畫常見的經典題材,其中有兩幅頗為有名:一幅是出自才女兼交際花陸小曼於1942年創作的工筆畫,另一幅是出自清康熙年間畫家之手的絹本繪。

《桐蔭仕女圖》:中國最早的油畫,究竟“新”在何處?| 張小玉

陸小曼《桐蔭仕女圖》

後者自然更有名,因為它被認為是中國人自己創作的最早的油畫作品。這幅堪稱里程碑式的油畫作品,究竟有哪些“創新”之處呢?今天,小玉就和你聊聊這幅畫。

《桐蔭仕女圖》:中國最早的油畫,究竟“新”在何處?| 張小玉

使用地道油畫技法,此為第一新!

中國和西方油畫的關係,不妨先從利瑪竇開始。1600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京,還帶來了三幅油畫作品進貢給明神宗。而這三幅畫,也被譽為是全北京城最早的油畫藝術。

《桐蔭仕女圖》:中國最早的油畫,究竟“新”在何處?| 張小玉

利瑪竇進獻的油畫《耶穌受難圖》

不過,這些畢竟還不算中國人的油畫作品。從19世紀中期之後

,中西方經貿往來日漸成熟,文化交流因此展開,中國開始傳入了正統的西方油畫技藝。乾隆年間以來,像關添昌、黃達生這樣的畫家,已經可以熟練運用西方古典寫實技巧繪製肖像、風景油畫了。這時的中國畫家,開始創作中西結合的油畫

《桐蔭仕女圖》:中國最早的油畫,究竟“新”在何處?| 張小玉

黃達生《仕女畫》,清末油畫

《桐蔭仕女圖》:中國最早的油畫,究竟“新”在何處?| 張小玉

黃達生《母與子》,清末油畫

不過從嚴格意義來說,這些號稱油畫的藝術品,應該還屬於中國畫範疇,不過是技巧上“參用西法”而已——使用油畫顏料描繪,不過線條筆法依然使用中國線描,沒有使用西方的焦點透視法處理關係,描繪人物和光影效果時也忽略了透視。

《桐蔭仕女圖》:中國最早的油畫,究竟“新”在何處?| 張小玉

清《桐蔭仕女圖》

因此,這幅《桐蔭仕女圖》中雖然出現的內容都是中國的女子與亭臺樓榭,可手法上卻是完全地道的西洋油畫技法,這便顯得彌足珍貴:

首先,畫家運用了明顯的西方“線性透視法”以增強畫面縱深感,將消失點置於構圖的正中,非常精準。正如胡敬在《國朝院畫錄》中提到的那樣:“線法善於繪影,刻析分,以度量其陰陽向背,斜正長短,就其影之所著而設色,分濃、淡、明、陰焉。故遠視,則人、畜、花、木、屋、宇皆植立而形圓,以至照有天光,蒸為雲氣,窮深極遠,均粲佈於寸縑尺楮之中。”

《桐蔭仕女圖》:中國最早的油畫,究竟“新”在何處?| 張小玉

達芬奇《最後的晚餐》使用的就是線性透視法,構圖正中也是焦點消失的位置。

其次,《桐蔭仕女圖》表現立體感的方式也完全不同於以往的中國畫。要知道我們中國人畫畫是不會表現出陰影的,而這件作品卻專門表現了明暗關係,光線中高光和投影的對比強烈,把人物和建築的立體感都表現的富有層次,而不是遵循傳統國畫的平面效果。因此,整個作品亦真亦幻讓人彷彿身在夢幻之中。這種氣氛的幻視效果營造,正是通過圖畫空間實現的。

相傳《桐蔭仕女圖》是西洋畫師的中國弟子所作,也有說作者為畫家焦秉貞。即使這些手法和真正的純熟西方油畫還有差距、顯得有點稚氣,但已經是地道“油畫式”的表現了。

《桐蔭仕女圖》:中國最早的油畫,究竟“新”在何處?| 張小玉

確立清宮美人圖全新範式,此為第二新!

《桐蔭仕女圖》:中國最早的油畫,究竟“新”在何處?| 張小玉

《桐蔭仕女圖》縱128.5釐米,橫326釐米

《桐蔭仕女圖》是件由八扇屏面組成的摺疊款屏風。屏風在清代,屬於很常見的宮廷擺件,不過這件作品的尺寸卻值得注意:縱128.5釐米,橫326釐米,這種尺寸和故宮中的很多立屏相比顯得非常小巧。那些屏風是用來做座椅、床榻旁邊裝飾的,這件《桐蔭仕女圖》屏風又是做什麼的呢?

《桐蔭仕女圖》:中國最早的油畫,究竟“新”在何處?| 張小玉

故宮中正常尺寸的屏風,遠超《桐蔭仕女圖》屏的尺寸。

《桐蔭仕女圖》屏風,很有可能是一件擺放在室內的、專供私人觀賞的小型工藝品,因此不必具有大張旗鼓擺給人看的“正統屬性”。也許這是這種“私密性”促成了繪畫的創新——《桐蔭仕女圖》建立了一種“超越具體歷史形象的美人範式”,從它之後,清代宮廷美人圖開始向著新的方向發展。

《桐蔭仕女圖》:中國最早的油畫,究竟“新”在何處?| 張小玉

《桐蔭仕女圖》局部,畫中女性服飾非滿人服飾。

《桐蔭仕女圖》中的女性,在著裝打扮上,既不是傳統的清代旗人女性裝扮,也和漢族女性裝束又有出入。根據記載:

康熙年間的滿清貴族婦女流行一種身著黑領金色團花紋或片金花紋的褐色袍,外加淺綠色鑲黑邊並有金繡紋飾的大褂。襟前有佩飾,頭上梳大髻,也有包頭巾樣式。侍女是著黑領綠袍,金紐扣,頭上飾翠花,並有珠璫垂肩;而清初漢族婦女沿用明朝服裝傳統:上身穿衫襖,外罩齊膝長背心,戴柳葉或雲頭披肩。下身著裙,裙的式樣有百褶、馬面、魚鱗、鳳尾、紅喜、月華、墨花等。

《桐蔭仕女圖》:中國最早的油畫,究竟“新”在何處?| 張小玉

《康熙萬壽圖》局部,滿清旗人女子服飾打扮

《桐蔭仕女圖》:中國最早的油畫,究竟“新”在何處?| 張小玉

《燕寢怡情》局部,清代漢族女子服飾打扮

由此看出,兩個民族的女性穿著打扮差異很明顯。比較之下,《桐蔭仕女圖》畫中的女性,無論從服裝還是髮飾來說,與當時的滿族、漢族女性的標準打扮都不太一樣。再加上人物遠近相隔,進一步強調了這個虛幻空間中的距離感,彷彿她是一個獨立於現實之外的平行世界之人,有一種虛幻的、讓人摸不清路數的美。

《桐蔭仕女圖》:中國最早的油畫,究竟“新”在何處?| 張小玉

《桐蔭仕女圖》局部

畫中女人是那樣的素淨,清爽的不戴任何珠翠首飾,衣服上也沒有太多的繁複花紋做裝飾。她們儀態柔美,表情嫻靜,舉手投足間可見其優雅之姿。明清時期畫家通常將湖石等園林要素作為背景繪入仕女畫中,擁有奇石與美人在當時是財力雄厚和社會地位的象徵。而《桐蔭仕女圖》中的女性,身後只有那簡單幾座傳統木構建築庭院。

所有這一切,突出的是女性本身,她靜謐而古典,帶著一種不被世俗打擾的氣質,一種與凡間女子所不同的美,是理想美的化身。

《桐蔭仕女圖》:中國最早的油畫,究竟“新”在何處?| 張小玉

清代冷枚《春閨倦讀圖》

《桐蔭仕女圖》:中國最早的油畫,究竟“新”在何處?| 張小玉

清代金廷標《簪花美人圖》,均為這種新式清宮美人圖。

這也正是《桐蔭仕女圖》帶來的全新宮廷美女圖審美風向:這種服飾打扮沒有具體歷史指向、柔美而帶有虛幻性的女性,成為了宮廷畫家們熱衷描繪的對象。

也許,這就是帝王心目中“幻想佳人”的模樣吧!

《桐蔭仕女圖》:中國最早的油畫,究竟“新”在何處?| 張小玉

《桐蔭仕女圖》玉山是清代俏色玉雕的代表作品,從內容到風格都仿照了《桐蔭仕女圖》而作。

《桐蔭仕女圖》是中國藝術向西方學習的一個里程碑式作品。你能說它是純粹的西方油畫嗎?不,它的內容表現的依然是中國風;你能說它是純粹的中國工筆畫嗎?也不能,因為它在技巧上已經沿襲了西方油畫。這正是它的創新之處,

沒有埋沒中國繪畫獨特的美感,沒有令中國畫家喪失自己的審美品位,反而通過西畫技巧的駕乘,營造出全新的、耐人尋味的美感。

這是油畫的魅力,也是中國畫的厲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