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职场启示录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东汉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文学家。在《三国演义》中,杨修是一个十分自大但又很聪明的人。三国演义中讲述了杨修的合字谜(一人一口酥),阔字谜(曹操在一个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杨修便猜出曹操是觉得这个门太大)和鸡肋口令(猜出曹操有意退军)。

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职场启示录

但在历史上,杨修确实一个极具能力的君子,据成书于三国时期的史书《典略》记载,“杨修字德祖,太尉彪子也,谦恭才博。建安中,举孝廉,除郎中,丞相请署仓曹属主簿。是时,军国多事,脩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这里,对杨修的素质和修养,进行了特意的描述,那就是“谦恭才博”。也就是说,在史学家眼中,杨修是一个为人谦虚、恭敬且才华横溢、博学多识的这样一个人。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富有才华的人,最后却为何被曹操所杀?现在的大部分人认为有两种原因:一,杨修犯了古代皇室权力之争中的大忌,参与了夺嫡之争。二,杨彪、杨修本人的身份及政治观念与曹魏政权的利益有冲突,杨彪夫人是袁术的女儿,杨修是袁术的外孙,而政治观念杨彪和杨修又都与孔融及祢衡等清议复古派是一路,所以又因此见忌。

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职场启示录

小编认为这两种原因有待商榷,第一,杨修是曹植一方不假,但他并非曹植死党,在历史上他与曹丕关系也很好,所以第一个原因不成立。第二,如果是因为党派原因,那为何曹操只杀了杨修,却没杀反对他更大的杨彪,所以,我们推测这个也不是主要原因。

小编认为,杨修之死是犯了职场大忌--猜测领导心意并大肆传播。杨修在历史上确实为人谦虚、恭敬且才华横溢、博学多识,三国演义对他的描述也多为虚构,但是阔字谜,合字谜,鸡肋事件却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同时,史书还记载了杨修这样一个事情:杨修在丞相府任职时,由于他有能力,工作几下就能做完,杨修又比较贪玩,他就经常在工作时间出去游玩。但是曹操会时不时有问题会来询问杨修,为了旷工不被发现,杨修就实现猜出曹操会问什么问题,按顺序把它写在纸上,把纸条交给侍卫,告诉他如果曹操派人来问问题,就按顺讯把纸条给出。这样过了几个月都没被曹操发现,至到一天天刮大风,把杨修给侍卫的纸条吹乱,侍卫无法排序,所以当曹操派人询问问题时,回答牛头不对马嘴,就派人找来杨修,杨修只好道出实情。这让曹操十分下不来台。

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职场启示录

我们试想,如果你是领导,你的下属能完全猜出你的心意,你会不会感觉到可怕。而且他不仅才出来了,还大肆宣传,这样的人,如果你在领导岗位,你能容忍吗?所以,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他自作聪明猜测曹操心意,让曹操感到害怕了。杨修之死也给我们当代职场菜鸟警示,领导是需要威严的,他是想要别人看不出他在想什么的,就算你聪明,猜出了领导的心意,也不能对第二个人说,这样你会让领导觉得他自己很傻,当一个人让领导觉得下不来台时,他的日子还会好过吗?

总的来说,在职场,一个高的执行率是成功的秘诀,小聪明就是作死的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